我和化肥的故事

2019-01-06 01:36四川泸天化弘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肥料与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合成氨父辈尿素

四川泸天化弘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刘 旭

“长江万里,波涛滚滚,孕育着绿色的生命;长江之滨,歌声阵阵,我们是自豪的泸天化人……”伴随着这首《前进吧,泸天化人》厂歌,我从孩提时代迈入了中年。这首歌伴随着我成长,也伴随着泸天化的发展与变迁。翻开厚重的史页,拂去昨日的尘埃,难以忘怀父辈们走过的峥嵘岁月。60年前,伴随着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原化工部向党中央提交了《把四川南部逐步建成一个利用天然气为中心的化工原料基地》的报告。1959年11月16日,经国家批准,将原来的重庆西彭化工厂筹备处撤销并迁址泸州纳溪,改名为泸州天然气化工厂,泸天化的发展史从这一天翻开了第一页。

当时我国对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缺乏技术与经验。为了加快天然气化学工业的发展,党中央决定从西欧和日本引进成套化肥生产装置,并决定将第一套装置放在泸天化。父辈们怀着建设新中国的满腔热情,怀着早日把我国沉睡的天然气唤醒、早日建成中国自己的化肥生产企业的美好愿望,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了纳溪这一荒凉而贫瘠的土地上。经过1 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创业,1966年7月31日,我国第一套年产100 kt合成氨、160 kt尿素的中型化肥装置在这里建成,开辟了中国天然气生产尿素的新纪元,泸天化成为了我国尿素工业的“摇篮”。我诞生在这个“摇篮”里。第一套化肥装置建成后,父辈们没有停止建设的步伐,20世纪70年代,我国又先后引进13套大化肥装置,其中首套年产300 kt合成氨、480 kt尿素装置落户于泸天化。

我诞生在大化肥装置投产的第二年。我的成长伴随着泸天化的发展与变迁,记忆中抹不掉“工农牌”尿素的烙印。我的父辈是泸天化的建设者,也是新中国掌握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尿素技术的第一代化肥人。童年的记忆中,父亲时常带着我晚间漫步在长江边,经常看见忙碌的码头上洁白晶莹的尿素产品通过传送带,源源不断地进入运输船。那一袋袋印着“工农牌”尿素的包装袋,父亲告诉我,那是他们上班精心饲养的“小猪猪”,皮带运输机正赶着它们上船,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支持祖国的农业生产。幼小的心灵中不由地对父亲从事的职业肃然起敬,暗暗给自己立下志向,长大了也要成为一名像父亲那样的化肥人。

我的小学和中学时代见证了泸天化的第二次腾飞。20世纪80年代,面对国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泸天化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对大、中2套化肥装置分别进行了增产节能技术改造,改造后的2套装置达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世界先进水平,并且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连续创造历史新记录。20世纪90年代,泸天化又建成了我国最大的油脂化工基地,迈出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步伐。企业发展如火如荼,父辈们不断消化、吸收引进装置的生产技术,我迎来了高考。填写报考志愿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此刻我愿做一名像父辈们那样的化肥人的愿望是如此强烈。

我在大学时代不断汲取着知识的营养,为做一名合格的化肥人做好储备。此时泸天化跨入了“国家特大型企业”“全国500家最大和最佳经济效益企业”和“全国大型化工基地”的行列,并且主导产品“工农牌”尿素在保持国家银质奖的基础上,又创出了“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成为了“全国用户最满意产品”。伴随着毕业的歌声,我回到了家乡,成为了泸天化的一名员工,真正成为了第二代化肥人。

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我便投身到了大颗粒尿素的推广应用工作中。跨世纪的时候,泸天化与日本东洋工程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在原有尿素装置上新建1套大颗粒尿素生产装置。为了让客户尽快了解大颗粒尿素产品并拓展市场,我们在公司的组织下,分成若干个小组,深入农户家中,介绍大颗粒尿素的功效及施肥的方法。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化肥、接触农户,了解广大农村化肥使用情况和化肥市场销售情况,受益良多,更坚定了我做一名合格化肥人的决心。

从车间基层实习锻炼到逐渐走上技术工作岗位,我很幸运地赶上了泸天化大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我参与了中化肥合成氨装置“双甲”(即甲醇化、甲烷化)技术改造、大化肥合成氨装置第二次增产节能技术改造、年产10 kt二甲醚科研开发、年产400 kt甲醇和100 kt二甲醚、内蒙古天河年产200 kt二甲醚、硝酸装置节能技术改造、宁夏捷美丰友公司大化肥建设等项目。经过这些项目的锤炼与打磨,使我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又培养了我组织策划、分工合作的能力,让我勇敢地向成为一名合格的化肥人迈进。

我在我国尿素工业这个“摇篮”里继承着父辈们传承下来的“消化、吸收国外引进装置技术,洋为中用,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我先后参与了内蒙古鄂尔多斯联合化工有限公司年产600 kt合成氨、1 040 kt尿素项目建设,达州玖源化工有限公司年产400 kt合成氨、450 kt尿素项目建设,广安玖源化工有限公司年产500 kt甲醇、300 kt合成氨项目建设,以及云天化、赤天化、乌石化、海天化、重庆建峰化肥有限公司等国内多家大化肥、中型化肥装置的技术改造、装置检修等项目,将我们在泸天化学习到的技术提供给其他兄弟单位,帮助他们建设新工厂,解决生产装置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共同为祖国的化肥工业做贡献,为祖国的农业生产服务。60年来,泸天化向全国大、中化肥企业输送了各类技术管理人才上千名,向各级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校输送了各类优秀人才上百名。我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化肥人而感到无比自豪。

我国天然气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近年来天然气化工产业的飞速发展,工业用天然气量与日俱增。以天然气作为清洁燃料,使得民用天然气量增长也十分迅速。天然气用量的限制与价格的上涨,使得各生产装置长期处于低负荷甚至是超低负荷的生产状态,严重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辉煌了半个多世纪的泸天化进入了生产经营的“寒冬”。我们第二代化肥人眼前一片迷茫,不知路在何方。几十年来未亏损的状况和福利待遇相对较高的现实,在员工中滋生着较强的优越感,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压力,一批批员工辞职或改行,自谋出路。长期处于“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化肥产品堆满了仓库而无人问津。长江边的码头上,再也听不到汽车、轮船往日的汽笛声,再也看不到儿时“小猪猪”赶着上船的画面。难道这个为祖国化肥工业的振兴和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企业将要在“寒冬”里“死去”?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果断决策: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积极探索一条适应泸天化自身实际的自主性渐进改革之路。这一决策全面拉开了改革改制的序幕。

企业最大的负担是人员的历史包袱沉重,推进改革的最大难题是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为了求生存,为了求发展,必然会带来阵痛,曾经为泸天化建设与发展流过血、流过汗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化肥人如今流泪了。公司大力推行减员分流和“四项退出机制”,为改制铺平了道路,并且通过战略性重组整合,实现资产资源的优化配置。着重做好“四个一块”,即:提升主业,做强一块;整合营销,做大一块;分离社会职能,减负一块;重组辅业,搞活一块。全面实施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举措,历时8年,在艰难曲折中前行,在平稳有序中推进,我们第二代化肥人继承并发扬着父辈们“自强、拼搏、求实、奉献”的泸天化精神,在逆境中砥砺前行,改革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企业也逐步走出了困境。

面对天然气价格上涨、供应严重不足的趋势,泸天化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上下一心,积极实施“361”管理变革,并制定了未来的发展战略及目标,即:稳定和提升主业,着力产品结构调整、市场拓展和资本经营;培育壮大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煤化工和相关产业;积极涉足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实现销售收入和利税翻一番,成为以化肥生产经营为主、多元化发展的工贸集团。宏伟的蓝图已经描绘而成,我们第二代化肥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倍感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自豪。泸天化60年所取得的成就,无不凝聚着全体泸天化人的智慧、才干和辛勤汗水,这必将成为我们新一代化肥人努力奋进的动力。

这就是我和化肥的故事。涛涛长江水养育了我,泸天化这片沃土培育了我。站在高处极目远眺,蔚蓝的晴空下,高塔林立,机器轰鸣,这个尿素工业的“摇篮”正散发着勃勃生机,这正是新中国化肥工业的一个缩影。

我愿将我和化肥的故事讲述给我的父辈们听,让年近古稀的他们安度晚年,我们定不会辜负他们的嘱托,努力奋进,充满希望的事业必将伴随我们的一生;我愿将我和化肥的故事讲述给我的孩子们听,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撒下奋斗的种子,让他们知道,为了那一条不眠的“银河”,奔涌着我们的深情;我愿将我和化肥的故事讲述给我的朋友们听,让他们知道,为了大地的锦绣,我们满怀着豪情……

猜你喜欢
合成氨父辈尿素
安徽昊源35万吨合成氨产品结构调整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陕西黑猫8万吨/年合成氨项目将于今年建成投产
国际尿素市场交投清淡
父辈们
合成氨、磷铵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出炉!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尿素涨价坐实的两个必要条件
尿素再涨 也换救不了市场
下半年尿素市场四大关注点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