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渔业管理 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2019-01-06 03:38王文彬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7期
关键词:渔政渔民渔业

王文彬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各级渔业管理部门作为一个肩负“服务三农”历史重任、承载乡村振兴使命的管理服务机构,一直严格遵循“以法兴渔、依法治渔”的方针,全面贯彻实施《渔业法》,大力加强渔业资源的增殖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快推进现代渔业跨越发展,狠抓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大力保护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各地渔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当前,任重道远的乡村振兴大业、飞速发展的渔业经济形势给渔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也给我们现代渔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考验。面对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渔业部门必须要顺应新形势,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开拓创新,砥砺奋进,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为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农村提供执法保障,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渔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实现乡村振兴做出最大贡献。

一、以法兴渔,振兴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新阵地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乡村振兴,必须坚持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把生活富裕作为前提,融现代文明于自然生态文明之中。只有发展渔业生产,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独具的现代渔业,着力建设生态渔业、观光渔业、设施渔业,推进渔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渔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组织化水平,带动一产、三产联动发展。要结合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以及农民就业等实际,按照“优一产、强二产、兴三产”和“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要求,合理选择各具特色的渔业产业发展路子。作为渔业执法部门,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保护好渔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让渔民养上“安全鱼”,使人们吃上“放心鱼”,大力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强化渔业投入品管理,发展绿色渔业,确保渔业可持续发展。要根据《渔业法》以及农业部《水产种苗管理办法》,对水产苗种场生产场点进行资格审查和清理。强化投入品管理,加强渔药、鱼饲料及其添加剂的检测,严格管理渔药、肥料、鱼饲料及其添加剂的生产和销售。要实施质量兴渔战略,深入推进渔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渔业生产力布局,推动渔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推进特色水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渔业产业园、水产科技园。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建设美丽渔村。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水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水产品,打造特色渔业发展新格局。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渔业投入品和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健全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执法监管,提高基层监管能力。坚持质量兴渔、绿色兴渔,以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渔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在渔政管理中,应当重视渔民群体特别是传统渔民的利益诉求,处理好加强渔政管理和确保社会稳定的关系。在禁渔期间积极争取国家及地方支持对禁渔期渔民给予生活补助,鼓励和引导渔民转产转业,真正关心渔民民生问题,全力打造乡村渔业振兴新阵地。

二、明确职责,严格管理,开辟乡村振兴新途径

乡村要振兴,治理有效是手段。既要重视产业发展环境的美化,又要重视渔村生态环境的美化。对于水产养殖领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各地要科学规划和控制水域的养殖容量,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引导养殖生产者保护养殖水域环境。要积极履行管理职责,优化养殖区域布局,编制发布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各地要积极完成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等“三区”划定。压减水库、湖泊、近海网箱密度,稳定基本养殖水域。继续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广泛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活动。在内陆推广池塘、工厂化、大水面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盐碱水养殖,在近海推广贝藻间养、立体生态养殖,在深远海推广深水网箱、大型智能平台养殖。开展循环水养殖和零用药等养殖技术示范。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试点,强化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现代渔港和渔港经济区建设,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监管,提高远洋渔业发展质量。要坚决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渔业生产安全、食品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认真做好渔业安全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干部、职工和渔民的安全意识。制定和完善渔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将渔业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管理责任落到实处,渔业生产安全责任状必须签订到基层单位。要经常开展渔业生产安全检查,重点检查渔用船、艇、机电设施、仓库、油库等,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要加强渔用投入品的监管,定期对投入品进行检查,严禁使用和销售不合格渔肥、渔药、鱼饲料,严禁使用孔雀石碌、氯霉素、五氯酚钠等禁用渔药。要落实健康养殖措施,督促养殖单位和渔民做好生产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等“三项记录”,严禁不合格水产品上市销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还要加强养殖水域的监管,防止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染养殖水体,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让乡村渔业发展走上优质高效发展之路。

三、保护资源,创优环境,开启乡村振兴新动力

乡村要振兴,生态宜居是根本。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加强农村生态保护,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优化城乡布局结构,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开展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强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治理,落实地区间、流域上下游之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购买等市场化补偿制度。加强渔业污染防治,开展渔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养殖粪污处理、病虫害绿色防控。要针对渔业目前存在对资源掠夺式经营的弊病,积极适应新常态,不断推进渔业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现代渔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渔业环境。要大力宣传《渔业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渔政队伍建设,依法治渔。严厉打击滥捕、乱炸、毒鱼、电鱼等渔业违法行为,制定村规民约,维护渔业生产、流通秩序,为水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要加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行湖泊、水库等禁投限养政策,组织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充分保护、开发、利用渔业资源,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切实保证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促进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科学划定江河湖海禁捕、限捕区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行全面禁捕,实施珍稀濒危物种关键栖息地生态修复工程,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完善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实施禁渔期制度。全面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进一步压减内陆水域捕捞,加快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实现捕捞产量负增长。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渔业,为乡村振兴开启新动能。

四、加强教育,培育渔民,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乡村要振兴,人才振兴首当其冲。要加强新型职业渔民培育,依靠乡村人才,带动乡风文明,促进生活富裕。

一要强化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国家“七五”普法规划的契机,每年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渔业法律法规,加强法制教育,让广大渔民及养殖经营单位充分了解《渔业法》等相关法律,充分理解渔业执法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了解保护渔业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渔政管理部门还要加强自身管理工作宣传和典型事迹报道,弘扬社会正能量,争取行业话语权,赢得社会认同,取得公众关注,推动工作开展。

二要强化培训学习。加强法律知识培训教育,提高渔民的法律素质,不仅能够完善和优化渔民的文化素质,而且有利于广大渔民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因为作为一个新型渔民,要敬畏法律,知法守法。要通过培训、讲座以及发放资料、制作展牌等措施引导他们认真学习掌握我国现阶段各种法律法规,尤其是要深入学习了解《渔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渔业相关法律法规,使他们的养殖经营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进行。

三要做好规范指导。要充分利用渔业管理部门通晓渔业法律法规的优势,指导渔民合理用法。在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或正当的养殖经营行为受到侵犯时,要善于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或他人。

四要加强渔村文化建设。在渔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健康活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技能培训、技能比武、技术竞赛等文化活动,丰富渔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要教育他们讲求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带头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倡导文明和谐的乡村风俗;要远离黄、赌、毒,远离邪教组织,把精力全部放在养殖经营等有意义的大事上来;要互助互爱,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做一个守法纪、讲公德、有爱心的好渔民,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五、建强队伍,提升素质,构筑乡村振兴新保障

乡村要振兴,渔业要发展,渔村要繁荣,离不开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有作为”的渔业执法队伍。

一要加强业务及法律知识学习。要建立长期的学习教育机制,鼓励和引导广大执法人员认真学习渔业业务知识,并弄懂弄透所有渔业法律法规和执法程序方面的知识,加强执法人员的继续教育,不定期开展业务及法律知识培训、竞赛等活动,并创造性地开展法律文书制作、案卷整理等执法技能大比武活动,使广大执法人员在学习、教育与比赛活动中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执法水平。

二要强化政治思想教育。要引导广大执法人员广泛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渔业执法人员的头脑,从而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他们“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做到勤政为民、执法为民。

三要加强执法人员的道德修养。要将道德好、作风硬的优秀人才吸收到渔业执法队伍中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理念,提高他们敬业奉献、严于律已、廉洁自律的道德水平,从而造就一批“敢碰硬、敢执法、敢维权”的优良渔政执法队伍。大力开展“文明执法单位、文明执法窗口、文明执法岗位”创建活动,进一步激发渔政管理活力,提升执法形象。进一步开展执法方式创新,探索并尝试开展跨区域或者跨部门的联合执法行动和交叉执法活动,全面提高渔政执法效能。探索建立基层渔政管理社会监督机制,在各乡镇村组聘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担任渔政管理社会监督员和协管员,既能监督渔政管理人员的执法活动,又能及时阻止和举报各种渔业违法行为,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配合渔政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执法保障。

猜你喜欢
渔政渔民渔业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100吨吸内陆渔政船
衡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举办衡水市渔业执法培训班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
日称中国渔政船再过钓鱼岛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