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扶贫工作中寒门学子的家庭阻力与解决对策

2019-01-06 04:54孔令博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寒门学子贫困地区

孔令博

(武汉轻工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23)

1 教育扶贫的意义

1.1 教育扶贫是寒门学子成长成才的需要。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不同,是后天的教育决定了一个人价值的大小。比如,一个农民工和一个工程师的价值是不同的,除去其他感性因素之外,一般而言受教育的层次决定了一个人本身的价值。在马斯洛看来,所有人一生的意义就在于对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从而达到人生价值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1]。而对于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寒门学子而言,当他们一旦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在社会最底层时,他们就会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对于他们而言接受教育是最佳的改变命运的途径,通过教育他们可以变得更加优秀,可以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尊重,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成为有用之材。对于渴望改变自身命运的大多数寒门学子而言,教育扶贫政策的确立无异于雪中送炭。

1.2 教育扶贫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及在2000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用突飞猛进来说毫不夸张,如今中国GDP总量已经突破90万亿,跃居世界第二,中国还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地位与话语权和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已不可同日而语。中国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主要还是在于党中央的正确决策与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当今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变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城乡收入差距大,生活在边远贫困地区的人民难以享受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因此为了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是势在必行,其中教育扶贫工作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培育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的根本之策。通过教育扶贫可以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促进寒门学子成长成才,报效国家,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2 教育扶贫工作中寒门学子的家庭阻力

2.1 农村父母对教育的认知程度低,思想落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显著提高,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思想也需要与时俱进,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但是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大部分人不止在物质上相对匮乏,其精神生活更是一片荒芜。经调查发现,大部分贫困地区的农民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非常深,这种思想不但使他们自己受到影响,更是影响了孩子,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是终身的。如果一个孩子长期受愚昧思想的熏陶,长此以往,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必然受到影响,而更为可怕的是,错误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孩子一生,后天教育也很难使其发生改变。另外,还有些孩子因为缺乏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对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把国家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理解为强制性的被迫教育,进入校园之后毫无学习积极性,把校园学习生活当作消磨时光的一种方式,学习成绩自然一塌糊涂,这时候农村父母便认为孩子“不是学习的料”,当九年义务教育一结束,这些孩子的“求学”生涯也随之结束,之后便随父母进城务工,这使得他们再次陷入了贫困的怪圈。

2.2 农村父母受教育程度低,教育孩子方式落后。经调查表明,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一般为小学初中文化。当小学阶段的孩子遇到问题与困惑,他们的父母还可以应付,但到初中时期,孩子的生理心理方面都在急速发生变化,这个时期的孩子会产生很多不解和迷茫,这个时候就十分需要一位知书达理的家长或者明师来为他们指点迷津,显然他们的父母并不能胜任这个工作,而在乡村学校的学生心理教育师资又十分短缺,所以初中阶段的孩子很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波动、叛逆、厌学等现象。而一些贫困家庭的父母由于文化和思想的限制往往只看重成绩,他们简单粗暴地把成绩下降归结于孩子学习偷懒,更有甚者可能因此打骂孩子,一些农村父母坚信“棍棒教育”,对孩子体罚更是家常便饭,如果这时候孩子稍有辩解,这些农村父母就会认为是“顶嘴”“忤逆”“不孝”,从而变本加厉,导致家庭关系十分紧张。

2.3 留守儿童教育环境恶劣。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很多生活在农村的父母为了提高收入纷纷进城务工,这种情况下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确实得到了提高,但却也因此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其实父母的职责并不能只是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支持,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和人生道路的指引。乡村留守儿童常年见不到父母,与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或者被安置在寄宿式学校,长此以往家庭亲情必然会淡薄。而且在贫困地区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文盲率很高,他们只能照顾留守儿童的日常起居,而对他们思想和行为方面的教育却是力不从心,导致一些留守儿童缺乏分辨是非的基本能力。近期全国各地多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其对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而且据调查,在寄宿式学校中时常出现的“校园霸凌”事件中的施暴者多为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由于多方面原因致使农村留守儿童的辍学率和犯罪率都很高。

3 教育扶贫工作中破解寒门学子家庭阻力的对策

3.1 改变农村父母落后思想。开展贫困地区扶智工作是发展教育扶贫工作的精髓所在。教育并不能只针对青少年而忽略了广大为人父母的农民群众,政府需要看到家庭教育环境对寒门学子成长成才的重要影响,因此重点开展农民父母的扶智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愚”是“贫”的原因,“贫”是“愚”的表现,想要彻底解决中国贫困人口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改变贫困地区人们的“穷人思维”。而往往贫困地区人们的这种思维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因此进行农民的扶智工作是一个长期工程,政府务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是必须要深入推进农村文化扶贫工作,建设基层文化服务中心,丰富贫困地区农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二是定期开展社会主流文化的娱乐活动,提升农民的参与度。

3.2 转变农村父母教育方式。很多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寒门学子父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对当今社会和主流文化缺乏认识,说到底就是与社会脱节,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抱有古时“愚孝”的幻想,他们认为孩子必须听从父母,不可以有任何与父母相悖的想法。很多寒门学子父母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对孩子打骂甚至虐待理直气壮。因此转变农村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寒门学子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向农民父母普及儿童心理和生理知识,提升寒门学子家庭教育环境的质量;二是定期开展贫困地区法律、道德、文化教育,倡导自尊、自爱、自强精神。

3.3 还给留守儿童完整家庭。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是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父母回家。一方面,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要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公平,使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流动,保证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另一方面贫困地区政府也要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打好产业扶贫和金融扶贫这场硬仗,吸引广大农村劳动力回流,同时还要保证农村劳动力回乡就业留得住,有事做,能谋生,让他们在家门口工作,还乡村留守儿童一个完整的家,从根源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猜你喜欢
寒门学子贫困地区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杏林组曲·学子赋
让寒门出“贵子”也出“人才”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刘墉 从寒门子弟到“华人之光”
如何实现从寒门学子到寒门贵子的华丽变身?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教育观察:“寒门出贵子”缘何越来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