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蓼及其常见混伪品种的真伪鉴别

2019-01-06 05:49熊安东张增良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披针丛枝叶鞘

熊安东 张增良

上海上药华宇药业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2

辣蓼为冷背中药材,它也是传统中药六神曲的主要原料之一。随着我国对蓼属植物资源的深入研究及长期用药实践,2008版《上海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收载辣蓼为蓼科植物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 L.的干燥带花全草。作者通过野外观察、查阅《中国植物志》等相关资料,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常有绵毛酸模叶蓼Polygonumlapathifolium L.var.salicifolium Sibth.、酸模叶蓼Polygonumlapathifolium L.var.lapathifolium、丛枝蓼Polygonumposumbu Buch.-Ham.ex D.Don、红蓼Polygonumorientale L.作为辣蓼的来货。因此,对水蓼及其近缘物种鉴别显得十分必要。现将几种蓼属植物比较鉴别如下,期望可以为辣蓼品种的正确鉴定提供借鉴。

1 关键性状特征比较

1.1 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 L.:辛辣味,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瘦果双凸镜或具3棱,托叶鞘疏生短硬毛,顶端截形,中上部分支多。

1.2 丛枝蓼P.posumbu Buch.-Ham.ex D.Don:无辛辣味,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瘦果双凸镜或具3棱,托叶鞘疏生短硬毛,顶端截形,基部分支多。

1.3 红蓼P.orientale L.:无辛辣味,叶宽卵形、宽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瘦果双凹,托叶鞘被长柔毛,具长缘毛,通常沿端顶具草质、绿色的翅。

1.4 酸模叶蓼P.lapathifolium L.var.lapathifolium:无辛辣味,叶披针或宽披针,瘦果双凹,托叶鞘顶端截形、无缘毛,稀具短缘毛。

1.5 绵毛酸模叶蓼P.lapathifolium L.var.salicifolium Sibth.:无辛辣味,叶披针或宽披针,叶下面密生白色绵毛,瘦果双凹,托叶鞘顶端截形、无缘毛,稀具短缘毛。

2 讨论

辣味是中药材辣蓼鉴别中很重要的特征,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辣蓼的辣味有轻重程度不同,单从辣味一点不足以判定,应该结合植物的瘦果、叶形、托叶鞘等情况综合进行考虑。六神曲中原料之一即是辣蓼,对辣蓼品种的正确鉴定是保证六神曲品种的前提。蓼属植物通过长期野外观察和验收中药材实践经验,发现托叶鞘是蓼属的鉴别要点之一。本文着重从性状特征角度对辣蓼及其易混淆品种进行了描述鉴别,以期为蓼属药用植物的应用研究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披针丛枝叶鞘
基于玉米DH系分离群体叶鞘、花丝、花药与穗轴颜色性状的遗传分析
披针形蜈蚣藻不同生长时期营养成分分析及感官评定
菩萨蛮·题沙雅红柳
丛枝蓼化学成分的研究
三氯异氰尿酸对香蕉叶鞘腐烂病的抑制效果
凤栖梧·植保员
甘蔗叶鞘破坏与剥离方式试验与分析
供硫和丛枝菌根真菌对洋葱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小斑病发生的影响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