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的地域性探究

2019-01-06 06:53陈中义
现代园艺 2019年20期
关键词:中山公园城市公园城市园林

陈 婷 陈中义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中山公园在我国不同地区均有建设,以武汉市中山公园为例其建设于20 世纪初,占地32.8 万m2,原址是占地面积仅0.2hm2大小的私人花园,在1927年被汉口市政府收归国有,并在当时定位为汉口第一公园。中山公园首创“建园”模式,在动物饲养、园林建筑、植株引种等领域具有一定特色,为今后城市公园建设、园林绿化累积经验。中山公园除是我国优秀城市园林文化摇篮外,还具有极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内含岳飞诗碑、文昌阁、古城墙、明钟等历史文化古迹。中山公园活动区域较多,内设儿童游乐区、游艺活动区、风景旅游区、花卉及动物观赏等区域,还是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现当地教育文化属性。基于此,为累积城市公园建设经验,提高城市园林建设质量,探析中山公园地域性显得尤为重要。

1 中山公园地域性意义

通过分析中山公园建设背景、地域历史文化、园林景致、功能特点可知,中山公园植物品种极为丰富,内含植物几万株,通过合理布局、科学栽植、引种驯化,中山公园可以做到四季常绿、花卉常开,古树、古风、古代历史文化交相呼应,使中山公园地域性极为鲜明,通过研究中山公园地域性,可以为我国城市园林建设指明方向,为吸取中山公园建设与发展宝贵经验,推动城市园林事业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1.1 有意于优化配置公园建设资源

中山公园虽以纪念革命先辈孙中山先生为出发点予以兴建,但内设许多文物古迹,使中山公园历史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加之当地是爱国主义教育、科普基地,继而将自然文化、历史文化、教育文化、建筑等文化资源融合在一起,体现中山公园独特的地域性,通过研究中山公园地域性,可引导城市通过优化配置文化资源,实现地域性公园建设目标。

1.2 有意于城市和谐发展

中山公园功能丰富,可以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公共教育、交流互动等生活需求,同时中山公园植物种类丰富,绿化面积相对较大,公园环境极为稳定,公园服务规范高效,多地中山公园被授予安全生产单位名誉,体现中山公园居民、社会、自然、文化多元化和谐发展特点,通过研究其地域性可指导其他城市通过丰富公园功能,提高服务质量等方法,助力城市和谐发展,为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奠定基础。

2 中山公园地域性要点

2.1 功能丰富

首先,中山公园具备政治功能,主要源于中山公园为纪念革命先辈孙中山先生所建,秉承孙先生“绿化山川”遗志,加之中山公园对外开放,多次进行爱国主义演讲,是城市居民畅所欲言、表达思想、交流互动重要载体,体现我国民主政治特点,凸显中山公园政治功能;其次,中山公园具备文化功能,主要源于中山公园历经历史政治文化洗礼,形成独特的文化内涵,公园内建设并保护许多历史文化遗迹,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凸显中山公园文化功能;最后,中山公园具备健身功能,主要源于中山公园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园区面积较大,积极响应“全民建设”政策,在公园内敷设社区运动器材,更是长跑、快步走、广场舞、踢毽子、羽毛球等国民普及性运动重要平台,同时内设骑马场、足球场、游泳池、儿童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溜冰场等体育运动场地,凸显中山公园健身功能。

2.2 风格多变

中山公园占地面积较大,虽然不同园区均属于中山公园一部分,但建造技术、地理条件、文化及历史背景却存在差异性,为此,中山公园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并根据地域性进行建设与发展,使中山公园不仅千变万化,还兼顾人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理念。如从传统园林文化衍生得来公园建设地域风格,使汉口、北京等地中山公园造型不尽相同,以上海、青岛等地为代表,且具有移民文化特点的中山公园,体现中西合璧、有容乃大我国园林设计及风格地域性发展理念,还有些中山园林设计囊括俄罗斯、希腊等国家风格,凸显中山园林兼容、开放、多元风格特点,使中山公园地域性更加明显。

2.3 文化传承

中山公园建设背景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属性,为渲染缅怀孙中山先生的气氛,中山公园布局存在地域性,在公园正门处通常情况下建设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牌楼,不仅秉承我国传统园林设计理念,还体现孙中山先生历史上不可取代的领袖地位,在时代迁移进程中,牌楼材质有所变化,设计建设形式不断改变,孙中山先生为民族解放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却没有被时代淹没,使中山公园显现出文化传承发展要点[1]。

3 中山公园地域性启发

通过研究中山公园地域性要点可知,中山公园风格多变、功能丰富,同时具备文化传承特点,为拓宽我国公园建设途径,丰富公园建设模式,颠覆传统单一化、模式化公园建设理念提供依据。

3.1 因地制宜,资源融合

借鉴中山公园建设经验,我国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需秉持因地制宜、资源融合理念,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自然文化、社会文化、经济等文化融合价值,探寻更具深意的城市公园建设立足点,旨在凸显公园建设地域性,将公园视为城市“名片”,体现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理念。这就需要城市在建设与发展进程中做到以下3 点:一是树立地域性城市园林建设意识,将城市园林建设视为城市化发展重要一环,制定地域性的城市公园建设计划,从植物引种驯化、空间规划、功能设计等角度出发,优化配置城市公园地域性建设资源,通过资源融合,凸显不同地区城市公园建设特点,规避城市公园建设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等问题;二是融合当地文化历史背景,以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进行设计与建设,使公园地域性更加鲜明,为增强地域性公园感染力、影响力、人文性奠定基础;三是公园需秉持与时俱进理念,根据新时代不同地域发展实况及审美特点进行革新,赋予地域性城市公园建设生命力[2]。

3.2 功能优化,建设发展

为保障居民可以公园为载体开启幸福生活,提升城市生活幸福指数,需借鉴中山公园地域性建设经验,不断丰富公园功能,以满足居民切实生活需求为导向建设发展,利用科学技术、民俗风情、地域文化等条件,提高城市公园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质量,为优化其功能奠定基础,如可借鉴惠州中山公园利用岭南斗拱造型突出本地设计特点这一经验,在公园建设中融合地域建设技术,丰富公园功能,再如城市可借鉴自身固有山水地形进行布局设计,充分利用城市自然景致,赋予公园旅游功能。这就需要城市在深入分析中山公园地域性前提下,根据本地建设发展需求秉持人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理念,不断提升公园功能性,为提高居民城市生活幸福指数奠定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山公园建设与发展具有其独特的历史人文属性,在不同时代体现其不同的意义,并不断丰富其功能,可为后期我国城市公园建设累积宝贵经验,为此我国城市需通过因地制宜、资源融合、功能优化、建设发展,秉承中山公园地域性发展理念,推动城市公园建设事业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中山公园城市公园城市园林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探讨城市园林养护中数字化管理的有效实施途径
城市园林设计与施工管理体系的构建
刘玮玉艺术作品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美丽的中山公园
浅析城市园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立体绿化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运用
青岛中山公园植物景观现状评价与分析
武汉市中山公园植物群落结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