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防制

2019-01-06 08:43胡积清章廊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病鸡鸡舍鸡群

胡积清 章廊

(1,安徽省合肥市畜牧水产推广中心 230001;2,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畜牧兽医局 247100)

近年来,随着合肥市养禽业的大力发展,鸡马立克氏病已成为危害其养禽业的主要疾病之一。鸡马立克氏病 (Marek's disease,MD)又名神经淋巴瘤病 (Neurolymphomatosis) 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肿瘤疾病,以淋巴组织增生和肿瘤形成为特征[1],在鸡群中引起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离率,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2],给养禽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 发病情况

经询问,皖南土鸡在190 日龄时突然发病,出现零星死亡,19d 共死亡23 只。鸡群采食量降低,约100 余只鸡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缩颈,两脚无力,不能站立或站时全身发抖等症状。根据畜主反映,对鸡群使用了氟苯尼考粉、黄芪多糖粉等药物拌料饲喂治疗,饲喂3d 无明显效果。疫苗免疫接种均按正常程序,1 日龄皮下注射液氮马立克氏疫苗;7 日龄2 倍量饮水Ⅳ-H120疫苗;14 日龄、21 日龄分别2 倍量饮水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28 日龄2 倍量饮水Ⅳ-H52疫苗。

2 临床症状

发病鸡精神萎顿、垂翅、缩颈、步态不稳,似神经症状,蹲伏或一腿前伸另一腿后伸,部分鸡发生头下垂或头颈歪斜;有些病鸡翅膀、颈部、背部和腿的皮肤上羽囊肿大,形成黄豆大的结节性瘤状物;个别病鸡眼球虹膜褪色成灰白色,瞳孔边缘不整齐,瞳孔缩小,视力丧失,病鸡采食减少、腹泻、脱水、销售,最后衰竭而死。

3 病理剖检

共解剖病、死鸡5 只,可见明显病理变化。全身多器官有肿瘤,肝、脾、肾、心、肺肠系膜、腺胃等组织可见大小不等的灰白色肿瘤病灶,产蛋鸡卵巢见菜花样肿瘤增生;其中1 只病鸡左眼虹膜增生褪色,瞳孔收缩,右眼为正常;大腿坐骨神经、臂神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变粗,呈灰黄色。

4 诊断

化验室的工作人员通过无菌采取肺、脾卵巢等器官进行组织触片,自然干燥后用酒精灯火焰固定,利用革兰氏染色法和美蓝染色法两种方法染色,细菌学检查结果为阴性。同时将其接种于普通肉汤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进行培养,37℃、48h 后肉汤未发生变化,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也无菌落形成,说明细菌分离培养呈阴性,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初步诊断该病为鸡马立克氏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被检抗原与阳性血清均出现明显的灰白色沉淀线,故该病可判断为马立克氏病。

5 综合防制

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肿瘤性疾病,目前无任何药物可治疗该病,控制该病发生和流行的关键在于做好预防措施。

5.1 发生病鸡,及时扑杀

一旦发生应及时淘汰鸡群,立即对发病鸡只进行捕杀、淘汰并做销毁。对健康鸡群、鸡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

5.2 加强鸡群的管理

及时隔离病鸡与健康鸡,对病鸡隔离淘汰,做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源传染源的扩散,健康鸡转入已彻底消毒的鸡舍,每天带鸡消毒1 次。原鸡舍全面彻底清扫,高锰酸钾、福尔马林封闭熏蒸消毒,每天早晚各1 次,持续两周。

5.3 加强健康鸡群体质,提高鸡体的免疫力

加强鸡群日粮营养供给,改善鸡群生活条件和饲料营养成分,提高鸡体抵抗力,对防制本病有很大作用。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可提高鸡体抗体水平及免疫力,穿心莲、黄连、黄芪、大蒜、板蓝根、鱼腥草等也有增强鸡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还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繁殖。为减少应激,可在饮水中添加复合维生素等。在改善鸡舍环境和加强饲养管理同时配合应用抗应激药物,取得明显的防控效果,鸡群精神状况明显好转,采食量也明显增加,并在第8 天基本得到控制。

6 小结

免疫接种是防制马立克氏病的重要措施,因此,选择优质、高效、无其他病原体污染的疫苗免疫接种,并在雏鸡出壳后尽早接种疫苗。鸡马立克氏病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危害性较大,需要养殖人员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对临床症状的密切观察,对高度疑似患病的鸡只进一步展开实验室检查并确诊。确诊后的鸡只需要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对其余鸡只进行预防,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鸡马立克氏病的传播,防止给养鸡业带来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病鸡鸡舍鸡群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夏季鸡舍通风管理
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措施
夏天养鸡如何防暑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鸡呼吸道病治疗注意事项
画里有话
别请狐狸建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