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冬季冻害的发生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

2019-01-06 11:41
河南农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半冬性抗寒性麦苗

一、发生原因

(一)气候因素

小麦冻害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降温强度、低温持续时间、低温来临时间和反复次数。降温强度越大,特别是持续时间越长,反复次数越多,冻害越重。近年来,平顶山市冬前气温偏高,有的年份少雨偏旱,入冬过程短,入冬后,急剧降温,低温持续时间长,部分年份出现多次强降温过程。由于受冬前偏暖气候的影响,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加快,拔节期提前,抗寒性降低,如遇到骤然大幅度降温,很容易发生小麦冻害。

(二)品种因素

不同品种在相似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技术下,冻害程度差异明显,一般冬性越强的品种,耐寒性越好;春性越强的品种,耐寒性越差。冻害严重程度为:春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冬性品种。在生产中要求冬性品种适期内先播,半冬性品种、春性品种适期内后播,其中春性品种最晚播种,以避免半冬性、春性品种播种过早,冬前通过春化阶段而丧失抗冻性。

(三)播种期因素

播种期与小麦的抗寒抗冻性关系密切。播种过早,由于冬前积温过高,促使小麦旺长,有的品种尤其是弱春性或春性品种,冬前通过春化阶段,进入光照阶段,提前拔节,有机物积累减少,抗寒能力大大降低,冻害严重。播种过晚,冬前积温不足,出苗迟,苗小苗弱,植株体内储藏养分少,抗寒性差,同样容易遭受冻害。

(四)播种量因素

小麦大播量播种是农民的不良种植习惯。众多农民普遍存在“有钱买籽、无钱买苗”的思想,播种量偏大,导致小麦出苗后植株生长密集,通风透光不良,蹿高旺长,麦苗积累糖分少,抗寒性降低,容易遭受冻害。

(五)播种质量因素

1.整地质量。推广秸秆还田后,旋耕耙作业容易造成虚土层较厚,机播小麦深浅程度难以把握,导致出苗不均、苗情较差。另外,部分麦田因秸秆粉碎不完全、掩埋不彻底,造成小麦幼苗点片或大片发黄,生长迟缓,麦苗纤弱,抗寒性差。

2.播种深度。播种过浅,小麦分蘖节形成浅,麦苗生长发育快,容易形成旺苗,低温易受冻害。播种过深,麦苗出土困难成为弱苗,分蘖推迟或不能分蘖,抗逆性降低,也容易遭受冻害。

(六)肥力水平因素

肥力水平较高,采取配方施肥的麦田,麦苗长势健壮,抗寒力较强,冻害较轻。肥力水平较低的田块,小麦长势瘦弱,抗寒力差,冻害相对严重。施肥量过多,特别是氮肥过量,采取一炮轰施肥方式的麦田,苗期长势偏旺,抗寒力较弱,冻害较严重。

二、预防措施

(一)选用抗寒品种

选用适合平顶山市种植的冬性、半冬性小麦品种,适当限制抗寒性差的春性品种的种植面积,以免冬前拔节,降低抗寒力,遭受冻害。

(二)适期播种

冬小麦的播种时期必须做到适时,既不过早,也不过晚。过早播种,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导致植株生长过速,幼苗旺而不健,越冬时易受低温冻害。误期晚播,气温低,出苗延迟,幼苗长势弱,抗寒力减弱,容易受冻害。应根据小麦品种的冬春性,合理安排播种期。

(三)提高播种质量

播种前要求深耕细耙,精细整地,使土壤疏松,上虚下实;结合整地,科学施肥;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和配方施肥等。播种深度适宜,播深一致,播种深度以3~5 cm为宜,下籽均匀,避免疙瘩苗或断垄现象发生。播后覆土镇压,使土块细碎,土体沉实,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便于培育壮苗,以防冻害发生。

(四)加强田间综合管理

冬季来临前对麦田进行中耕,切断部分根系,以控制麦苗旺长。进入返青期进行划锄,松土、保墒、增温、除草,增强麦苗抗寒能力。对冬前已出现旺长趋势的麦田,应及时适度镇压,从而抑制小麦过快生长,避免小麦过早拔节降低抗寒性,又可以粉碎坷垃、弥合裂缝,使麦根与土壤密接,防止冷空气侵入而伤害麦苗。此外,镇压还具有提墒作用,有利于缓和低温冷害。

三、补救措施

(一)及时追肥浇水,促进小麦分蘖迅速生长

小麦发生冻害后,应及时追施氮素速效化肥,如每667 m2追施尿素15 kg左右。结合追肥,缺墒麦田适当浇水,以促进小麦分蘖迅速生长。

(二)加强中耕,增温保墒

发生冻害的麦田要及时进行中耕和松土保墒,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透气性,提高地温,促进小麦生长发育,弥补冻害损失。

(三)叶面施肥,防治病虫害

叶面施肥,作物可直接吸收利用,增强叶片活性,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强光合作用。后期喷肥,结合“一喷三防”,还能防御干热风,防早衰,防治病虫害,促进灌浆,使冻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实现高产稳产。

猜你喜欢
半冬性抗寒性麦苗
西番莲不同种质资源抗寒性测定
红绣鞋
红绣鞋
基于EMS诱变的晋麦90号小麦抗寒突变体创制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给麦苗盖被子
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在西藏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小雪花与麦苗儿
不同品种大花萱草抗寒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