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果园旱作栽培技术

2019-01-06 13:48韩子德
农业与技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丘陵山地抗旱

韩子德

(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水是果树生长健壮、高产稳产和优质长寿的重要基础。对于旱地果园,特别是几乎没有水浇条件的山地丘陵果园,如何解决果树的需水、供水问题,是丘陵山地发展果园的现实问题。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和生产实践,结合广大果农积累的山地果园旱作经验,笔者将其系统整理,现总结介绍如下。

1 因地制宜

选择合适的抗旱品种及砧木。果树种类不同,抗性不一样,其耐旱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山地、丘陵等建立果园时在考虑水源的基础上,据根不同树种的需水量和耐旱力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树种和砧木进行抗旱嫁接栽培。如选用耐旱性较强的石榴、核桃、板栗、枣、无花果及核果类果树和比较抗旱的山定子、西府海棠,新疆野苹果、海棠果、山梨、山桃、山葡萄、M7、MM106等。

2 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

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对果树的抗旱能力也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理负载,实行以花定果,限制产量,减少树体养分的无效消耗;合理施肥。加大投入,增施有机肥,实行配方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果树抗旱力。施肥应以合理深施为宜,诱导根系向下生产,增强抗旱性能;水土保持。山地、旱坡地和丘陵地果园修建梯田和鱼鳞坑,进行等高栽植,蓄积雨水到行内和树下,提高局部土壤的水分利用能力,增加抗旱性;果园勤深耕。深耕结合细耙是切断土壤毛细管,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有利于根系的纵深发展,扩大根系的分布范围,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从而增强抗性。

3 果园覆盖

果园覆盖的方法很多,有薄膜、覆草,有些园片还采用沙石覆盖。各种覆盖方法均有利于保墒,减少水分的散失,还可有效控制杂草。其中覆草制还可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并能稳定地温;覆膜则可在早春和秋季提高地温,有利于早春根系生理活性的提高,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质分解,增加土壤肥力,秋季可促进果实提早着色和成熟;沙石覆盖地面也有增热的功能,而且可有效控制地面盐碱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 确定最佳的节水灌溉时期

对于缺水的山地丘陵果园,实行节水灌溉,尽量减少次数、缩短时间,在果树最需要水分的物候期和土壤与大气最干旱的时候进行灌溉,因为节水灌溉的每次浇水,都可以说是供给果树的“救命水”。而对于旱作或节水栽培的落叶果树,在年生长周期中最需要水分保障的时期约有2~3个物候期,即:春季萌芽期、新梢旺长期、落叶期。干旱有浇灌条件的山地丘陵果园,以上3个时期应进行灌溉:第1次灌溉量宜少,第2次灌溉量要大,第3次灌溉量也要大。灌溉条件差的果园,如果只能保证1次供水,应保证冬初的冻水;冬季不太干旱,而春季又持续干旱的地区,如只保证1次供水,可在春季萌芽前后进行。

5 采用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

水资源短缺的丘陵山地果园,在进行灌溉时,可根据经济条件、水源状况灵活采用合适的节水灌溉方法。喷灌:省水,且可减少水土流失,利于春季防寒和夏季降温。这种方法可提高果实品质,并可使果实成熟期提前,此外还可以减轻苦痘病、日灼病的发生,抑制螨类危害。可与果园叶面追肥及喷药相结合;滴灌:比喷灌还要节水70%,且土壤不板结,土壤温湿度比较稳定。若与免耕覆盖相结合,效果更好;渗灌:此法最省水,几乎没有蒸发消耗。土壤不板结,透气性好,利于根际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高,根系生长量大,分布层次深,范围广;集雨窖灌:把雨季的无效降水收集起来变成有效降水。在地头建造容积50m2左右的集雨水窖(大小不限)。通常可与渗灌系统相连。也可通过机械(水泵)方法提水、加压,与微喷灌配套。

6 合理的节水灌溉时间

在山地丘陵果园节水灌溉时除注意适宜时期外,在生长季节昼夜周期中应注意最适当的灌溉时间:无风或风力小时:尤其是喷灌,应避开三级以上的风,有风时,水会有较大程度的损失,灌溉也不均匀;傍晚至晨晓灌溉:除凉爽灌溉外,一般傍晚至晨晓是灌溉较好的时刻,水在灌溉过程中蒸发的损失小。一般认为炎热天,特别是地面温度很高时,灌溉使土壤骤然降温,对根系有不良影响;结合叶面施肥的喷灌:这种灌溉更以傍晚至晨晓时间灌溉为好,不宜引起喷肥的危害,水分散失少,吸收效率高。

7 穴贮肥水技术

穴贮肥水地膜覆盖技术简单易行,投资少,见效大,在土层较薄、无水浇条件的山地丘陵果园应用效果尤为显著,是干旱果园重要的抗旱、保水技术。具体技术:在树冠沿下稍向里的树盘上挖4个左右的穴(30cm×40cm),穴内竖埋草把(或放树叶、秸秆、杂草等有机质),周围掺些有机肥和磷肥,上覆小块薄膜(80cm×80cm),周边压土封严,中心较凹成漏斗状,并扎洞眼压石块,以利浇水和收集降水,防止蒸发。生长季中可在花后、新梢停止生长期和采果后3个时期,每穴追肥50~100g尿素或复合肥,将肥料放于草把顶端,随即浇水3.5kg左右;进入雨季,即可将地膜撤除,使穴内贮存雨水,达到集水、改良土壤、提高根效的功能。

8 土壤灌后保墒

节水灌溉后可采用各种覆盖法、适时浅松土、增施有机肥或穴贮绿肥、地面使用减(抑)蒸剂等方法进行灌后保墒,提高土壤含水量。

9 埋设草把

在解决山地果园旱作栽培问题上,运用高粱秸秆、玉米秸秆,将这些秸秆整合,困成高60cm,直径50cm的草把,将这些草把放置到果树冠内侧,每4株树下埋4个草把,之后用土将草把填上。这样做的目的是等下雨时,借助草把吸水性强特性,可以在古树附近形成一个蓄水库,使果树根部得到充足的水分。这些草把容易腐烂,要定期检查,要每3a一换,并且隔年要调整草把位置。

10 种草

在山地果园中,科学、合理的种草,能够保持地表层水分充足,避免水土流失现象发生,使山地果树正常生长。运用间距较宽的果树与梯田面进行种植,避免在果树株间种植,形成草与果树争肥现象发生,耽误果树的正常生长。

11 结语

水是果树生长健壮、高产稳产和优质长寿的重要基础。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较好地解决山地丘陵果园的旱作栽培,获取较好的效益。

猜你喜欢
丘陵山地抗旱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山地草甸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
防汛抗旱
关于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