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材料矫正器在口腔牙齿矫正中应用效果观察

2019-01-06 13:45刘兴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期
关键词:矫正器矫正牙齿

刘兴华

作者单位:116000 大连甘井子华南广场源泉口腔诊所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越来越追求身心健康和高生活质量, 口腔矫正治疗率变得越来越高, 其中错畸形患者最突出[1,2]。目前在对错畸形临床治疗过程中固定矫正器是主要措施, 佩戴固定矫正器治疗, 有利于恢复患者正常的牙功能, 但在佩戴矫正器实施正畸治疗的时候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特别影响日常口腔的维护, 并且有可能提升口腔感染率。此次数据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诊治的58例实行牙齿矫正器矫正口腔牙齿患者, 评价不锈钢结扎丝固定和弹力结扎圈固定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诊治的58例实行牙齿矫正器矫正口腔牙齿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及实验组, 每组29例。参照组中女14例, 男15例, 年龄最大50岁, 最小20岁, 平均年龄(35.23±4.93)岁;实验组中女15例, 男14例, 年龄最大51岁, 最小21岁, 平均年龄(35.98±5.0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患者开展弹力结扎圈固定, 及时消毒处理患者口腔, 通过方弓丝对牙齿进行固定, 依据一次性探针的尖头挑出结扎圈, 随后以持针器实施固定处理。

1.2.2 实验组 患者开展不锈钢结扎丝固定, 消毒整合患者口腔, 通过方弓丝对牙齿进行固定, 选择长度适合的结扎丝通过结扎丝剪断钳进行剪断, 随后以持针器将结扎丝夹住以及结扎。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判定标准: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牙齿不存在扭转现象, 牙间间隙闭合, 牙咬合和牙窝状态良好, 覆胎正常覆盖前牙判定为显效;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存在不明显的牙间间隙闭合, 牙齿存在稍微扭转现象, 稍微改善牙窝以及牙咬合情况, 覆胎正常覆盖前牙判定为有效;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牙齿不存在扭转情况, 牙间间隙以及牙窝和牙咬合变化不显著, 前牙覆胎对上下牙列间隙进行覆盖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观察两组患者拆除时间和结扎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参照组患者无效7例, 有效10例, 显效12例, 总有效22例, 总有效率为75.86%;实验组患者无效1例, 有效8例, 显效20例, 总有效28例, 总有效率为96.5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2200, P=0.0223<0.05)。

2.2 两组患者拆除时间及结扎时间对比 参照组患者拆除时间为(38.21±3.33)s、结扎时间为(193.21±5.55)s, 实验组患者拆除时间为(54.54±4.01)s、结扎时间为(288.51±4.32)s,实验组患者拆除时间及结扎时间均长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6.8713、72.9698, P=0.0000、0.0000<0.05)。

3 讨论

本次数据研究显示, 参照组患者无效7例, 有效10例,显效12例, 总有效22例, 总有效率为75.86%;实验组患者无效1例, 有效8例, 显效20例, 总有效28例, 总有效率为96.5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200, P=0.0223<0.05)。参照组患者拆除时间为(38.21±3.33)s、结扎时间为(193.21±5.55)s, 实验组患者拆除时间为(54.54±4.01)s、结扎时间为(288.51±4.32)s, 实验组患者拆除时间及结扎时间均长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6.8713、72.9698, P=0.0000、0.0000<0.05)。

综上所述, 将不锈钢结扎丝应用于实行牙齿矫正器治疗的口腔牙齿矫正患者中相比较弹力结扎圈的效果更显著, 但需要耗费更长时间, 因此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治疗方式进行合理选择。

猜你喜欢
矫正器矫正牙齿
宽带发射机IQ不平衡的矫正方法
坐姿矫正器
攻心治本开展社区矫正
上下颌扩弓联合矫正器矫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研究
可怜的牙齿
如何保护牙齿?
爱护牙齿要注意的事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舒适轻便坐姿矫正器
怎么保护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