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园区+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研究

2019-01-06 16:27
福建茶叶 2019年9期
关键词:园区协同育人

沈 丹

(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

前言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盐城工学院借力盐城市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政策导向,利用盐城市环保产业园的独特优势,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从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出发,在前期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探索构建地方本科高校“园区+高校”地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园区+高校”地校协同育人深化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具有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意义,是当代青年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青年把树立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统一起来,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1 “园区+高校”地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内涵

“园区+高校”地校协同育人机制是指在政府主导下,以地方工科院校和国内领先的环保专业园区为实践阵地,双向合作,协同育人,力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进展。“园区+高校”地校协同育人机制的目标是以创新协同育人机制为基础,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实践育人基地[1],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协同合作,整合学校与企业教学资源,从而推动多样化人才培养,形成类型多样的协同育人载体,最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园区+高校”地校协同不同于高校已有的各类研究机构,也不同于传统的产学研,具有创新性、协作性等基本特征。

2 “园区+高校”地校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教育的过程。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很多高校面临着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实践创新课程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园区+高校”地校协同育人机制以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目标,将高校科技创新与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的观念、内容、模式结合起来,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2-3],按照高校专业认证要求,整合高校和企业的创新创业资源,开展多层次创新创业交流,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更好的服务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国际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积极的贡献。

3 “园区+高校”地校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推进“园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以环境工程专业认证要求为基础,协同环保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环保园区的企业资源和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

3.1 依托环保园区平台,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方面,以地方环保产业园区为创业实践基地,另一方面,高校构建大学生科研项目平台,自主创新教学、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等方式[4]。“园区+高校”地校协同模式下,形成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实训基地和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基地教师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校外企业界人士担任。

3.2 建设嵌入型环保产业创新创业课程,把握环保行业创新创业规律。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依靠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通过环保产业园区的参与,构建“园区+高校”地校协同育人机制下的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健全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完善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政策优惠,以创业计划大赛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另一方面,与园区协同育人,将部分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在环保产业园区内完成。

3.3 借助园区企业孵化优秀项目,让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成长

高校开创灵活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注重多种课外拓展训练共同发展,注重实践。首先,高校实现以课堂教学为主要载体,创业大赛、创业实训项目多维互动,以团中央主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为样板,推动创业,提升创新能力[5]。其次,环保园区开展创业实训立项工作,定期邀请园区创业者讲授创业案例,聘请企业负责人评估、指导创业实训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创新创业概念。

3.4 鼓励多方参与,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相对于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来源比较广泛[6],地方政府和社会机构应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首先,地方政府应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更要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扶持,通过媒体的力量宣传创业正能量,形成全社会的共鸣。其次,园区主管部门应鼎力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同时还应鼓励园区企业与高校协同协同育人支持。通过赞助创业大赛等形式资助创新创业工作。高校也应该对在创新创业教育及教学领域的优秀教师,以及优秀创业大学生给予资金奖励。

4 结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举措。通过“园区+高校”地校协同育人机制创新融合校企合作,整合高校和企业的创新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服务和支持,激发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提高了创新创业能力与素养,使得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真正的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园区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