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内部治理中学术治理与行政治理错位的探析

2019-01-06 16:27
福建茶叶 2019年9期
关键词:内部结构学术行政

谢 易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湖北武汉 430200)

引言:当前我国社会正面临转型的黄金时期,对于应用型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因此高校积极改革,并努力实现新时代人才建设目标。高校教育改革,首先就需要结局内部结构矛盾问题。当前大学正在开展去行政化改革,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优化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将相同一类学术共同体组织作为行政机关来管理,这样可以有效解决高校内部矛盾,并可以良好的解决大学治理的行政化问题。不过这里也需要关注到。由于受长期的行政化外部治理的影响,我国高校内部结构体系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内部治理错位问题,亟待解决。

1 关于大学内部治理中学术治理与行政治理错位研究

就目前对于大学内部结构来看,它主要由两大核心构成,分别是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两者共同维护着高校的运作与发展。两者之间的结构演变,逐渐延伸出行政治理与学术治理这两种相应的治理形式。这两者虽然同属于治理形式,然而其结构性质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1)治理角度研究:若单从治理角度来做评判,行政治理在于维护高校内部行政体系运转,而对于学术治理而言,它所涉及的范围主要是保障科研学术活动正常运转。

(2)行政治理权力研究:若从治理权力来源看,两者之间的区别比较明显,首先是行政权利源自科层权威,而对于学术权利而言,它源自学术声望与学术民主。

(3)治理参与主体研究:若从治理参与主体来看,两者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首先是前者主要是主管部门和学校行政管理团队,而对于后者而言,它主要是科学共同体。

(4)信息传递方式研究:前者对于信息的传递采取直线形式,而后者而言,则采取扁平网络化传递

(5)员任免方式研究:行政采取上级行政任免,而对于学术而言,它的产生主要由同行评。

(6)资源配置方式研究:行政的资源配置以行政方式产生,而学术主要按照学术评议来做分配。

在高校发展中,两类大学治理形式是共生共存关系,并且不可缺少,同时相互补充。因此在高校发展中,各级管理之间并没有发生应用性冲突,由于它们所管理的范围不同,因此就算在同一领域,所出现的效果作用也是不同的,两者只有相互作用,才可以有效提升大学治理绩效。不过这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受到长期以来社会经济体制的影响,尤其是“单位制”传统思想,导致当下高校内部结构矛盾凸显,就比如说政府在大学肇始都以资源供应者以及内部结构调节者身份出现,而这样也导致学校学术权力难以有效施展,不能代替学术管理权利。而将行政治理模式在学术治理中简单“移植”与“套用”,这也导致当前高校内部结构矛盾日子凸显,最终导致我国很多高校师生追名逐利,出现学术造假等问题。

2 意见分析

2.1 优化管理结构,提高服务质量

为进一步推动大学治理改革,这里就需要根据大学内部两种基本治理形式做细致研究分析,根据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与共同性,来决定对推进内部结构优化工作。其中类型差异和各类组织的异质可以作为改革工作中的重要分类治理思维,从而实现大学治理的现代化。因此这里就需要做以下优化。

(1)首先是实现顶层设计,因此这里的管理方针必须按照大学的模式治理来大学,坚决排除政府干预管理,在管理形式、理念上不能抄袭政府或者企业以及社会相关群体机构,应该按照高校发展状况因地制宜的采取管理方针,并不断优化内部结构,从而提高管理效率,搞“一刀切”。

(2)其次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高校内部治理形式的错位问题,高校必须严格抓牢行政放权与扩大学术自主权,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代替自身带头作用,推动高校改革发展,尤其是推动学术领域的“放、管、服”的改革,这其中就有几点,首先是有效推动由校、院、系到科研团队的逐级放权,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术治理的能力,做到务实,准确,最终满足教授治学要求。而其中对于学术治理而言,需要与学校发展以及社会科研做联系,满足各方要求,能够真正推动高校科研发展效果,可以有效推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能够确保高校科研等资源配置学术化,此外注重优化相关管理结构,还可以有效实现人员任免考核学术化、科研成果转化自主化等功能。

(3)最后对于行政治理而言,高校需要摒弃一些落后的管理观念以及思想,深化现代化改革教育方针,因此这里高校可以借鉴一般行政型治理模式,从而确保高校内部行政体系的正常运转,并能够及时有效服务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除此之外,还需要为学校各级行行政部门做生涯体系规划,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行政干部只有通过写论文、评职称才能提高工资待遇的状况,从而实现分类治理的效果,促进高校快速发展。

2.2 学术问题以学术手段解决,提高高校管理效果

大学终归不是社会团体、政府机构以及企业单位,它的终极目标是育人教人,因此教育改革已经明确了发展的目标,做好育人工作将是首先前提。因此高校将以人才培养为己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实现科研创新的大学新教育模式。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不难看出,育人将是大学的根本,而其中的效果可以从科研做体现。因此大学治理必须体现“学术至上”的思想。将学术性治理问题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并坚持学术问题用学术手段解决,真正实现教授治学,从而解决当前行政与学术之间出现的内部矛盾问题。

高校要想在学术管理上有所突破,就需要严格形式学术管理权利,真正实现教授治学,从而有效解决高校内部矛盾,相关工作将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分析:

(1)第一,高校学术委员部门的相关规章制度必须有依有法可寻,相关设计要做到兼顾专业性、权威性和代表性。学术研究将是检验学生学识的重要体现,因此“专业性”要求学术委员会都应该是行业学科类的翘楚,有些影响性跟代表性,不能随随便便安排师生担任,这样会让学术成果缺乏权威性,对于科研研究也将缺乏动力,难以促进高校发展。学校的学术委员会要具备相应的议事水准,而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术管理的准确高效性,并公正有序地把关学术事务。

(2)第二,学术应该具备权威性要求,相关研究报告都应该由学术团体会议决定,因此应该具备良好规章体质,这些就涉及到学科、专业、教师职务晋升的方案评价,并且这些都应该由学术委员会来审定。并且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学术委员会相关决策将不再由校长办会议决定,各部门应该无条件执行要求。而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政府、行政权利等部门的干预,导致学术研究缺乏真实性与权威性。

(3)第三点是代表性,这里主要体现在学术委员的组成可以反应所有全体师生的意愿上来,而这样也可以保障学术委员会的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为确保学术委员会代表全体教师意愿,可以在高校各院、系之间投票做决议,从而提高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准,减少内部矛盾,促进高校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内部结构学术行政
行政学人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一种含内部结构的水下圆柱壳振动声辐射计算方法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消能锥形阀过流状态研究与优化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