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2019-01-06 16:27桂镕峰
福建茶叶 2019年9期
关键词:思政微信大学生

桂镕峰

(吉林体育学院,130000)

引言

2019年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我国当前网络用户总规模数量已达8.54亿。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用户领域增长突出,半年增长率超过5%。新媒体亦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出现井喷式发展,微信、微博、抖音、问答、直播等新兴互联网媒体发展迅速,广受当代高校大学生欢迎。新媒体出现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课题与机遇,另一方面,新媒体APP潜藏的风险与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在此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研究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变革与提升。

1 新媒体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机融合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不断深入应用到各行各业。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成为人们获取最新资讯,交流信息的主要方式。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社会活动都离不开新媒体的支持。根据2019年CNNIC统计报告,学生群体在网民构成中占比最多,为26.0%,20-29岁网民群体人均手机互联网应用产品54款。高校大学生已经是微博、微信、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用户中的重要组成之一,当前,新媒体平台已成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与就业发展过程中,获取信息以及决策判断的重要渠道,其影响深远,这需要当代高校工作者及时把握学生信息源,深度扎根新媒体研究。

2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新挑战

2.1 新媒体生动性对单一的思政教育方式构成挑战

思政教育作为我国高校传统的立德树人的方式,在历史上一度发挥关键作用。但随时时代变迁,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获得90后学生群体的认同,思政教育内容政治性较强,与学生生活实际匹配度不高,书本知识与现实社会发展之间存在“断裂”,因此存在思政课堂学生人到心没到的现象,课堂之内“死气沉沉”,课堂之外“生机勃勃”,甚至思政“无用论”在校园有所抬头。相比学生热衷的新媒体多元化资讯的传播方式(图文、短视频、直播、论坛),过往单一的填鸭式思政教育方式,已经不适用于新生代大学生信息接受方式。

2.2 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思想引领性作用不足

当前,微信、微博、短视频等诸多新媒体APP已经成为大学校园“标配”,成为学生获取资料与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与此同时,以去中心化为特点的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放大了各类思潮,如消费主义、民粹主义、泛娱乐主义思潮近年来愈演愈烈,易于引发学生产生非理性的情绪。在各类思潮的不断碰撞下,学生内心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化以及差异性在不断变强。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价值观以及道德意识等会呈现不同的取向。当前,高校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对不良社会思潮的警惕与应对机制还不健全,尤其对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缺乏警惕性,极易对大学生产生不利影响。

3 高校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3.1 利用新媒体创造性地开展学生思政教育活动

在日常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教育思路的创新与开拓,对教育内容以及形式赋予创新元素。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以热点时政信息为切入点来进行理论教育,通过构建网络信息交流渠道,让学生之间能够及时有效的互动,学生在第一时间能够获得有关的时政信息,也能及时反馈不同的意见,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积极利用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多元化渠道对思政工作进行宣传。利用这种新兴的具有显著吸引力的传播技术,在影响力方面确保了舆论宣传的效果。利用公众号将信息实时推送是重要的宣传方式。不仅如此,在公众号上,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教育活动,打破空间的限制。以新媒体平台为工具,通过校院客户端、QQ群、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宣传,通过设立相应的“热点信息及时送、经典信息每日学、时政消息每日见”等栏目,使得思政教育生活化。

3.2 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

高校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高度重视社会舆论的重要性,打牢舆论基地,积极掌握舆论的主动地位,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社会舆论引导上的正面作用,校方要时时关注国际国内资讯,积极发挥网络宣传的作用,有效推动思政教育工作与大学生的积极互动。在宣传的内容以及手段上要不断丰富和创新,从政治、社会、经济、个体发展等角度讲新时代思政教育内容与大学生成长教育有机融合。不但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又能拓宽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道路,也能够循序渐进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进行规范引导。

猜你喜欢
思政微信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微信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微信
微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