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研究进展

2019-01-06 23:27张友霞
中兽医学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免疫吸附病理变化毒株

张友霞

(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畜牧兽医站卧龙分站,甘肃定西730500)

非洲猪瘟最早起源于非洲野猪,疫情1921年首发于东部非洲的肯尼亚,后向全球范围扩散,导致大量家猪和野猪死亡,严重打击了生猪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自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首次爆发非洲猪瘟疫情以来,非洲猪瘟在我国开始流行,陆续发生多起疫情,不仅阻碍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还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重点防控。

1 流行病学特征

非洲猪瘟的病原体为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复杂,适应能力强,是唯一一种可以通过虫媒传播的DNA病毒;可通过口、鼻、分泌物直接传播或软蜱叮咬间接传播,也可通过猪肉制品实现远距离跨界传播,使野猪、病死猪、携带温和型非洲猪瘟病毒的家猪成为传染源,造成非洲猪瘟病毒在家养感染圈和野生感染圈流行。非洲猪瘟的传染不受猪的年龄段和品种的限制,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潜伏期和病死率取决于感染途径、宿主和毒株等因素,家猪一般经过15天左右的潜伏期即可发病,低毒力毒株一般不会导致病猪死亡,中等毒力毒株可造成30%~50%病猪死亡,强毒力毒株可在4~10天内使病猪全部死亡。

2 临床表现

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以高热、虚弱无力、皮肤颜色改变、消化道症状和生殖障碍等最为常见,根据病程可分为特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四种类型,其中特急性型以皮肤充血、气短喘促、停止进食、精神萎靡和体温高达41~42℃为主要临床症状,发病1~4天后即死亡;急性型的临床症状与特急性型类似,且还存在局部皮肤红斑、彼此扎堆、流黏性鼻液、流产等现象和便秘、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常于发热1周左右死亡,死亡前1~2天局部皮肤明显发绀、坏死,伴有皮下出血,死亡时口鼻存在泡沫;亚急性型的临床症状与急性型基本相同,只是出血和水肿更加严重,且以流产为首发症状,发病7~20天内可造成30%~70%的病猪死亡,其他耐过病猪经过3~4周即可康复,但在6周内仍是传染源;慢性型以皮肤坏疽、关节炎和波状热为主要临床症状,常伴有流产、跛行、气喘和生长缓慢等症状,病程长达2~15个月,死亡率较低。

相对而言,非洲猪瘟的病理变化比较典型,以全身内脏出血和脾脏异常肿大为主要特点,其中特急性型一般无明显变化,急性型常出血内脏器官严重出血,亚急性型以大理石样淋巴结、肾脏皮质出血点和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慢性型则存在肺及胸腔炎症性改变。

3 诊断方法

以上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只能初步诊断非洲猪瘟,确诊必须借助抗体检测和病原学检测等实验室技术,其中抗体检测可通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完成;病原学检测可通过细胞培养、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完成。此外,非洲猪瘟的早期临床症状与猪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巴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丹毒、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经典猪瘟等疾病类似,容易混淆,在经实验室检测确诊前加以鉴别,如通过病理变化与经典猪瘟鉴别,通过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与蓝耳病鉴别。

4 防控对策

我国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一株双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已完成了实验室安全评估与有效试验,突破了规模化生产技术瓶颈,已向农业农村部提出生物安全评价申请,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同时有人从中兽医药理论角度认为,非洲猪瘟的病机是火毒逆传、炽盛、内炽、熏灼、横逆、郁滞引起气血两燔,迫血妄行,伤津耗血,血络瘀阻,扰神动风,水浊内阻,侵扰血海,可用中药进行辨证论治,如有人以甘草、大黄、巴戟天、当归、栀子、丹皮、侧柏叶、白芍、地黄、水牛角、泽泻、茯苓、槟郎、枳壳、白术和香附等中药组成方剂,用于非洲猪瘟的防控过程之中,显示有一定功用。

总之,非洲猪瘟作为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经济损伤,应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及早发现、鉴别,并通过实验室技术尽快确诊,以便及时进行针对性防控。

猜你喜欢
免疫吸附病理变化毒株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二)
免疫吸附疗法让风湿类患者绝处逢生
食品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初探
鹅副黏病毒病的防治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对临床诊断的意义
新药:舒心降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