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展园施工中的应用

2019-01-06 02:12王茂盛徐明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展园海绵城市园林施工

王茂盛 徐明

【摘   要】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施工是园林施工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以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的展园绿化工程为研究对象,对生物滞留池、透水混凝土和生态植草沟等几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今后展园生态施工的途径与方法,对今后展园施工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海绵城市;展园;园林施工

Application of Sponge City concept in Exhibition Garden Construction

Wang Maosheng1  Xu Ming2

(1 Suzhou Golden Mantis Landscape Co., Ltd.    215100;  2 Suzhou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215008)

[Abstract] Base on the concept of sponge city is the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garden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garden greening project of the 9th Jiangsu Horticultural Exposition,analyzes the applications of biological detention pool, permeable concrete and ecological grass swale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are summariz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xhibition park in the future.

[Keywords] sponge city; horticultural exposition; garden construction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加快,自然资源破坏日益严重,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成为当下绿化景观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进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理念正式被提出。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建设中为了响应国家大力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的要求,提出打造“海绵园艺博览会”的建设理念。本文以该绿化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其施工过程中运用的海绵城市理念的施工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对施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剖析和总结。

1  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主要采用的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低影响开发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2  海绵城市理念在江苏省博园施工中的应用

2.1  生物滞留池的应用

节水是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1]。生物滞留池作为生态治理概念首次提出应用实践在本届园博园。该技术作为“海绵城市”试点目前已申请国家专利投入生产使用。生物滞留池具有形式多样、适用性广、方便与景观结合、建设与维护费用较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收集并调节雨水排放、改善周边环境等优点。其工艺原理是:雨水通过路面过径排入生态滞水池,通过过滤层的过滤,快速下渗至池底,当雨水收集过多时,可以通过穿孔管排入溢流井,当雨水收集过满时,可以通过溢流井排出,然后通过雨水管网排至蓄水池,以待利用。

生物滞留池的施工流程为:准备工作→定点放线→土方开挖→基底压实→边坡修整→砌筑溢流井→铺设HDPE膜→铺设排水管→排水层施工→过渡层施工→过滤层施工→植物种植。其中关键的工序是铺设HDPE膜,铺设前基底必须压实,平整度需满足±2cm/m2,清洁度满足垂直深度2.5cm内不得有树根、瓦砾、石子等尖棱杂物。(见图1)因HPDE膜有热胀冷缩的特性,铺设时要根据天气温度,冷天紧铺热天松铺。在靠近溢流井时,应翻边不少于40cm,采用密封胶固定在井壁上,以满足蓄水要求。最后用HDPE膜的搭接应用密封胶进行密封,并进行密封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在植物选择上,要求具备适应一定的水环境的品种,还要兼具季相变化、层次丰富等效果。此样板工程的植物选择了德国鸢尾、花叶杞柳、月见草、花叶美人蕉、紫红钓钟柳、深蓝鼠尾草、西洋滨菊、水果蓝、美女樱、柳叶马鞭草、墨西哥鼠尾草、细叶芒、蓝羊茅、银姬小蜡等40多种观花及彩叶植物。通过与置石的搭配,能够有效减缓大雨时地表流速,植物根系在固定土壤的同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见图2。

2.2  透水混凝土的运用

透水混凝土也称为多孔混凝土,是一种有利于促进水循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环保型建筑材料。具有高透水性,耐磨防滑、生态环保、施工工期短等优点。本项目在入口广场施工中,在碎石垫层上采用透水混凝土代替常规混凝土,面层再铺筑具有苏州特色且透水性好的青砖,兼具观赏性与生态性。

2.3  生态植草沟排水

苏州是一个多雨的城市,第九届省博园于2016年4月18日开园,将面临梅雨多雨的考验,也是检验“海绵博览会”这一理念的最佳时机。生态植草沟作为现代城市暴雨最佳管理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削弱径流量、径流污染控制、地下水补给及景观价值方面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届省博园的园路两边排水主要采用生态植草沟,根据所在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分成传输型与渗透型两种。渗透型的植草沟采用砾石作为渗透层,搭配无纺布包裹的盲管,下筑雨水检查井,盲管与雨水井相连,保证暴雨时及时排走雨水;上铺种植土,混播百慕大和黑麦草。能够有效收集和净化雨水,同时也能保证园路面层不积水,达到“雨后穿绣鞋”效果。景观和排水效果同时得到满足。

3  结束语

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展园施工,不仅能保证展园的观赏性,还能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不被过渡破坏,有效改善生态、美化环境。生物滞留池施工方法可应用于需要治理的沼泽地、臭水塘、淤泥塘改造;透水性混凝土与植草沟技术也可广泛应用于公园道路施工中。在今后施工实践中,需不断完善生态施工技术方法,及时总结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整理出技术要点,为今后我国城市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杜俊平. 西部干旱区农业灌溉水价的间接补偿机制研究          [J]. 长春大学学报 2019,29(09),24-30.

[2] 刘小钊等. 公园绿地海绵技术应用效果的模拟分析评估          [J]. 現代城市研究, 2017(07):16-21.

[3] 龚金龙.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生物滞留池施工及质量控          制研究[J]. 施工技术, 2019(06):1370-1372.

[4] 周晓雯. 海绵城市理念在施工中的应用与探讨[J]. 山东工       业技术, 2018(02):129-130.

[5] 应云英. 浅谈海绵城市透水混凝土施工技术[J]. 四川水泥,      2018(05):180.

猜你喜欢
展园海绵城市园林施工
城市展园规划探析
——以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展园为例
周菡菡 韦覃作品
山东展园展区双双斩获北京世园会特等奖
节能型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初探
基于园林施工管理的探讨
园林施工与养护中的几点思考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