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常宁被命运选中的“魔球手”

2019-01-06 20:32冯超
中国新闻周刊 2019年48期
关键词:朱婷发球中国女排

冯超

张常宁

获奖理由

她生于排球世家,又被人称为中国女排公主,有着极为出色的身体条件和基本功底,创造了诸多难以超越的成绩。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她以主力身份入选中国女排,场均贡献7.1分,帮助中国女排12年之后再夺奥运会冠军。她也是中国女排历史上第一位不满20岁就作为主力队员拿到世界冠军的主攻手。年轻的她,在磨砺中顽强拼搏,挑战自我,不断超越。

江苏省队排球训练场,教练宣布下午的对抗训练结束。江苏女排的队员们累得直接躺在球场上。队长张常宁独自坐到赛场旁的塑料椅上,微微泛红的脸上没有半点训练结束的喜悦。拿到2019女排世界杯冠军,从国家队回省队的两个多星期里,她尚且还没与队友磨合好。当天的训练配合出了问题,她有点迷茫。

更大的压力来自外界的议论。排球世家的光环、与世界顶级主攻朱婷的对比……她站在场上,背负着特殊的期待和质疑。她今年24岁,她想要一直赢下去。

被命运选中的“魔球手”

9月19日18:20,日本横滨,2019女排世界杯中国对日本的比赛正式开始。比赛打得相当漂亮,第一局中国队大比分获胜,第二局第二次技术暂停时,比分拉到了16:7。中国女排几乎是笑着回到场上的,主攻张常宁笑得尤其灿烂。这是她的发球轮,她擅长发球,当天手感极佳。一条直线打过去,中国队直接得分。 再来一球,一样的角度一样发到日本队7号石井优希。球被接飞,又是发球得分。气氛一下子燃了。没人拦得住张常宁。接下来的5个发球里,她连发3个ACE(发球直接得分)。

张常宁算是那种极具天赋的运动员,优良的身体素质来自排球世家的遗传基因。张常宁的爸爸和哥哥都曾效力于中国男排,司职主攻。她跳得高,移动快,幼儿园时,身高就过了1米4。到爸爸张友生任职的江苏省排球队玩,哥哥和队友放她到装球的车筐里摇,爸爸则被同事撵着问:你女儿怎么还不来打球?

小学二年级,8岁的张常宁被爸爸送去进行专业训练,早了哥哥4年。她不清楚前辈的期待,也不知道自己被选择的必然性。初二那年,全国比赛的体能测试要求摸篮板,篮板下沿高度是2米85,14岁的张常宁不肯摸,怕跳得太高,篮板下沿打到头。教练很惊讶。他叫来张常宁,告诉她可以摸篮圈,摸到了,他请一杯星巴克。就这样,张常宁成了整个赛区唯一摸到篮圈的人。她忙着向妈妈炫耀星巴克,不知道这个消息传到了时任体育总局排管中心主任徐利的耳朵里。

而这个人,将正式开启她的“魔球手”生涯。

“这里有我的位置”

大胜日本队的第二天,5连胜的中国队遇到了历史劲敌巴西队。双方平分了前两局,第三局哨声响起,起跳,扣球,打手出界,张常宁拿下了第三局的第1分。

好胜的张常宁喜欢得分的感觉。“小时候他们就说,这是张晨的妹妹,张友生女儿。我当时就想说,我一定会让他们把介绍改成这是张常宁的爸爸,张常宁的哥哥。”张常宁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被徐利选进中国女子沙滩排球队,成为专业球员后,张常宁不负众望地在16岁拿下亚洲冠军。但伦敦奥运会资格赛两次失利给她造成了致命打击,她觉得“可能做不到我预计的那么好了”。2012年7月1日,无缘奥运会那天,她告诉妈妈,她不想打沙滩排球了。

“你有没有哪怕一刻想过,如果不打排球,人生会是什么样?”“还真没想过。从来没有。”酒店餐桌前,她搅着咖啡,歪了歪头。

这是她第一次主动为自己的排球生涯做决定。她要打回室内。室内排球强手如林,张常宁很难成为最耀眼的那个。这一度被看作她任性做选择的代价。只有母亲江秋寒知道,女儿的好胜是理智的。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做决定那天,女兒曾数了一遍全国同龄的室内高手球员的名字,无比冷静地告诉她:这里有我的位置。

张常宁没有食言。

2014仁川亚运会女排决赛,还在国家二队的张常宁和伦敦奥运会MVP金软景对轰,得分占全队58%;2015年,她进入中国女排大名单,和朱婷、袁心玥组成郎平手下的核心战力“朱袁张”;2016年,她作为主力,和队友一起站上里约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

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对战美国,中国队赛点。球飞向了张常宁。起跳,扣球,球砸到对方场地,张常宁拿下最后1分。中国队3:0干净利落地战胜了本届世界杯的头号强敌。

如今回想这些履历,张常宁依然说不清,自己的室内排球生涯是从哪一刻起“打出来”的。只记得:“有一天,我哥突然非常不高兴地打电话给我,说,‘为什么现在,我是张常宁的哥哥?”

输了就是输了

9月27日14:00,日本大阪,中国对战荷兰的比赛正式开始。中国队顺利拿下前两局,第三局,荷兰队的知名主力罗内特·斯洛特耶斯展现出绝对实力,比分差距越拉越小。13:12,中国队领先,张常宁发球出界,荷兰队追平。“魔球手”张常宁失误了。她能感觉到那场打得很难。她想应变,力不从心。

2014年初刚进国家队时,张常宁也有这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她怕“气场过于强大的郎导”,觉得自己“进攻没人家强,拦网也一般,所有方面好像都不太如人家”。她也确实因为技术不达标,一度被退回省队。

2018年女排世锦赛,中国队的铜牌让球迷惋惜不已。核心的讨伐火力集中在张常宁身上:半决赛对阵意大利,她多次失误,整场只拿到1分。张常宁不是喜欢争辩的人。直到受不了辱骂的父亲发微博,网友才知道她当时肾积水手术做完不足半年、十字韧带撕裂不足两月、比赛期间两度尿血。

但输了就是输了,竞技体育不讲人情。

张常宁完全不觉得委屈。“(不好的)成绩还在那,没什么好说的。”下一场,赢就得了。

9月27日,大阪,中国对战荷兰,中国队输掉了第三局,荷兰队士气大涨。第四局,郎平又换上了张常宁。重新站在球场,张常宁觉得完全放开了。就像二进国家队确信自己再不会离开一样,她相信这场能“越打越有”。第5分,张常宁短球得手;第6分,张常宁大力平打,对方两人倒地;第9分,张常宁后三得分,比分追平……

哨声响起,25:19,中国队九连胜。

运动员的血性

夜色渐深,酒店的灯光不够亮,张常宁高高瘦瘦的轮廓有些模糊。她在尝试总结自己的24年,觉得总体还是“挺顺的”。去年的世锦赛风波让她筛出了自己最在乎的东西:她曾经被动接受,后来主动选择,最后坚持打下去的排球。

《中国体育报》排球专项记者、中国排球协会新闻委员会委员苏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张常宁是个非常符合中国女排精气神儿的球员:“她未必是世界最顶尖的球员,但一流的主攻和接应应该是毫无置疑的。她还是个多面手,能给(中国女排)排兵布阵带来很大的变化。这是她的价值所在。”

如今的张常宁已成为朱婷的最佳对角,外界常想象作为巨星和中国女排标杆的朱婷,会给张常宁带来压力。但排球是集体项目,朱婷发挥越好,张常宁在场上越放松。“场上主攻是两个人,所以说(压力)也还好。”

9月28日14:00,中国VS塞尔维亚比赛开始。按世界杯的排名规则,拿下这场十连胜,中国队将提前锁定冠军。

24岁的张常宁已足够沉稳。偶尔打得急,是为拼出“运动员的血性”。“我没有拿过世锦赛冠军,其他冠军都拿到了。这么说可能有点儿狂妄,但我觉得人的欲望应该是永无止境的。”

比赛打到第三局,中国隊22:16领先。张常宁拿到球,猛扣了一个小斜线。她把自己扣得坐在地上,身高1米95的身体重重砸下;还是塞尔维亚队发球,一样的攻位,她轻轻吊球,拿到世界杯冠军点。

24:16,朱婷发球,塞尔维亚进攻失误,中国队提前赢得2019女排世界杯冠军。场下的球迷挥舞着中国国旗,张常宁和队友们击掌庆祝。

“你有没有哪怕一刻想过,如果不打排球,人生会是什么样?”“还真没想过。从来没有。”酒店餐桌前,她搅着咖啡,歪了歪头。

她决定回去看训练录像,解决配合不当的问题。江苏女排将在第二天打排超联赛的第一战,她是队长,对队里的00后女排新生代队员,还有很多事要安排。

张常宁

1995年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运动员,主攻手。

猜你喜欢
朱婷发球中国女排
论心理因素对网球发球技术的影响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MVP朱婷的超萌幽默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第53届世乒赛男单八强比赛发球技术使用情况的分析
事件
MVP朱婷!
发球上网的步伐
朱婷:可能我长得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