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养殖的常见病害防治

2019-01-07 07:07唐黎标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6期
关键词:亲鱼鱼苗鱼种

唐黎标

鲤鱼作为我国水产养殖中的一种主要品种,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青睐。但近年来,由于养殖水体环境的污染、养殖户对于单产量的提升以及水质变化等问题的影响,使得养殖户在进行鲤鱼养殖的过程中出现各类病害问题,无法对其进行及时防治,导致鲤鱼的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户在鲤鱼养殖过程中做好对常见病害的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鲤鱼养殖技术概述

1.亲鱼的选择和培育。在进行鲤鱼养殖前,首先要做好鱼苗的繁育。要选择那些无明显伤病、健壮灵活、行动敏捷、规格相当的亲鱼进行精饲养和人工繁殖。而对处于性成熟初期或性腺已经衰退的种鱼,出于对其排卵质量和数量的考虑,则不选作亲鱼进行培育。一般采用混养的方式培育亲鱼,通常选取2~3种鱼类进行混养,但以鲤鱼作为主要种类。在进行亲鱼培育时,需要投喂刺激其发育和提升抗应激能力的饵料,并注意饲养培育期间水质的变化,经常加注新鲜水源,保持塘内水质的流通,以便刺激亲鱼性腺的发育。在进行人工繁殖时,要注意将雌雄分塘饲养,为防止其自行交配影响活体鱼苗质量。

2.养殖技巧。鲤鱼在我国具有较大的消费市场,可以采用鱼塘饲养方式进行养殖,利用颗粒饵料进行投喂,从而实现鲤鱼养殖的高产高收。在春天投放50g左右的鱼苗,经过半年左右的饲养后,便可生长至0.5kg左右,可实现700~1000kg的亩产量,每亩鱼塘可获得1200~2300元不等的纯盈利,且该种方法易于掌握,便于普及。

3.鱼种放养。鱼苗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体长及重量等已经发育到了一定的规格,对于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增强,且食性变化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品种特性,即可作为鱼种放养。选用单养法进行放养时,按照每亩3000~6000尾的放养密度进行饲养,并投喂相应的配合饲料或混合饵料。选用混养法进行放养时,以鲤鱼为主选用2~3种鱼种进行混养,加强饲料的投喂。

4.饲养管理技术。投喂饵料时,采取每5~10亩设置一个投喂点进行投喂,并利用各种驯食技术,锻炼鱼苗的集中抢食能力,投喂要坚持定时、定点、定量、定质,少量多次的投喂原则。并且在饲养期间,要做好巡塘工作,防止因降雨、高温等天气因素造成的泛塘等问题的产生,适时根据天气变化启动增氧机,适时对水质进行调节更换。

二、鲤鱼养殖中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

在鲤鱼养殖中,病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养殖户所选取的鱼种自身就携带一定的病原体。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为了提升自身收益,将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在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指导下自主地进行扩大,使得鱼种来源范围和产地范围变广,且无法对其是否进行过相应的检疫进行验证,在这样的情况下,便极易发生由于鱼种自带病原体所导致的鲤鱼养殖常见病的暴发。第二,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对鲤鱼进行分塘、称重、分选,因运输、搬运、捕捞等行为或工具的使用不当,造成鱼种体表受伤,从而导致细菌感染形成疾病。第三,鲤鱼养殖工作中的消毒不到位。在养殖过程中,大部分养殖户对鱼塘的消毒工作不够重视,不能做到对鱼塘进行定期换水或换水量达不到标准,或者未能定期对鱼塘进行清洁消毒工作,造成养殖过程中鱼类排泄物的堆积,滋生细菌,从而感染鱼体发生疾病。第四,对养殖中鲤鱼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不到位。养殖户若想在养殖过程中减少因鲤鱼常见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要做好对鲤鱼养殖中疾病类型的了解和及时发现,才能做好疾病的有效预防。

三、鲤鱼养殖中常见病害的防治分析

在进行大规模的鲤鱼养殖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一定的病害,而部分养殖者由于未能及时做好正确的疾病防治工作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

1.鲤鱼肠炎病。肠炎病是进行大规模鲤鱼养殖时具有较高发病率的疾病,春季到夏初是该类疾病的高发期,且进行人工饲料投喂的鲤鱼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天然养殖的鲤鱼。主要表现为患病个体在鱼塘中上浮至水面或水位中部位置,且伴有食欲不振、单独行动的表现。若对患病个体进行捕捞检查,则会发现其泄殖腔部位红肿,轻压鱼腹会有红色或黄色浓稠状液体从泄殖腔流出,这都是由于鱼肠红肿所造成的。然而一般情况下,肠炎病不会造成鲤鱼个体的死亡,往往是其他并发症的出现,才会导致鲤鱼的大批死亡。

对于该种疾病的预防,养殖户要做到保证池水的充足,且控制水温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此外,还需要保证投喂饵料的新鲜度,不投喂腐烂变质饵料,并且做好投喂规划,以免出现剩余饵料对水质造成污染。

对于已经患病的鱼群,则需要进行一定的药物介入治疗。如以0.3g/kg的标准在饲料中添加肠炎停进行为期一周的投喂,或在患病鱼群的鱼塘内以0.3mg/L的标准,在水中泼洒溴氯海因进行治疗。

2.鲤鱼水霉病。感染水霉病的鲤鱼个体,通常会表现出一定的焦躁,出现远离鱼群独自在浅滩或水面游动的情形,且身体周围带有絮状赘生物,患病一段时间后出现消瘦、衰弱现象,直至死亡。且该类疾病在水温为20℃时易发生,且初投放的鱼苗为高发群体。

对于该种疾病的预防,最主要的是做好鱼苗放养前的鱼塘消毒,并在进行鱼苗放养、搬运、捕捞过程中尽量减少对鱼体表面的损伤,降低细菌通过伤口感染鱼体的概率。

由于目前对于水霉病还没有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只能通过鱼体消毒来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如将病鱼放在浓度为3%~5%的盐水中,持续浸泡3~5分钟,或以20mL/m3的标准配制福尔马林溶液对鱼体进行清洗。

3.鲤鱼鳞立病。鳞立病是鲤鱼养殖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患病个体呈现鱼鳞向外张开、竖立的状态,鱼体表面不光滑且鱼鳞不规则张开,鳞片之间存在大量脓状分泌物,眼球外凸,游动缓慢,春季为高发季节。对于该病的防治,就需要养殖户做到鲤鱼体表不出现破损、无明显外伤。对于已患病个体可通过消毒、换水的方式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亲鱼鱼苗鱼种
池塘鱼种如何正确投放
黄颡鱼亲鱼培育的技术要点
地热水环境条件下促进家鱼亲鱼性腺发育提早成熟的关键技术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1斤鲫鱼能卖10元!现鱼苗紧缺,养殖面积和产量锐减!对这条鱼,养殖户是忍痛放弃还是继续坚持?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乌鳢 亲鱼养殖技术要点
冬放鱼种技术
野生与养殖褐牙鲆亲鱼营养学分析与繁殖力的研究
鱼种深秋管理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