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术后肠梗阻患者的影响效果研究

2019-01-07 10:38张晓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6期
关键词:普外科肠梗阻腹部

张晓春

(朝阳市中医院普外科,辽宁 朝阳 122000)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及生活压力的增加,胃肠道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结肠溃疡、结肠炎等疾病造成腹腔内腹膜刺激,黏膜粘连后肠蠕动受阻诱发肠梗阻疾病,患者饱受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折磨[2]。目前临床通过大量试验证实,腹部术后肠梗阻患者通过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竖立患者治疗信心,消除负性心理情绪影响,提高临床康复治疗依从性,辅助患者锻炼及功能活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我院通过对腹部术后肠梗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临床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病例来源我院普外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受治疗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32例,纳入标准:参照《外科疾病诊疗指南》,并通过临床检验和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标准:既往有恶性肿瘤疾病病史者;对试验药物过敏者;不同意参加临床实验的患者。纳入患者中,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为(42.3±2.4)岁。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肠道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继发粘连性肠梗阻,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包括入院后病情宣教,调整患者饮食结构,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包括:①饮食结构调整:根据患者病情决定饮食状态,禁食水患者每日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及临床理化检查,维持水、电解质及能量平衡。②情志疏导:入院后给予患者积极的鼓励及耐心的沟通,解决患者治疗中遇到的困,促进患者与外界沟通,分散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每日通过音乐、影像资料等方式舒缓患者心理负担。③康复护理:协助患者进行体位变换,进行腹式呼吸锻炼,配合手掌按摩及穴位刺激,促进肠蠕动及痉挛缓解,配合深呼吸及肛门收缩范松,调整肠功能排气训练。

1.3 观察指标:通过QOLS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并通过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再采用SPSS19.0软件对实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干预后:①对照组QOLS评分(28.39±3.68),试验组(37.13±3.21);②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1.25%,试验组为9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腹部外科手术是临床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切除病灶组织,病情控制良好,但术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诱发肠梗阻导致患者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自理能力[3]。传统护理理念以对症为主,忽视患者心理及后期康复锻炼,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4]。综合护理干预通过积极的沟通、针对性的康复锻炼及高效的负面情绪疏导,有效改善患者心理上的负面情绪影响,辅助腹部推拿及呼吸运动训练,恢复肠蠕动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本文选取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普外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腹部术后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32例,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结果显示试验组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负面情绪疏导理想,胃肠功能及自理能力改善显著,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普外科肠梗阻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