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引流术与刮治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对比

2019-01-07 10:35王慧敏左金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6期
关键词:性病变颌骨开窗

王慧敏 左金华

(滨州医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牙源性颌骨囊肿是指颌骨内的肿物,是临床常见的口腔颌面外科疾病,多发于年轻人[1],但统计显示,近些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中老年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越来越多[2]。由于颌骨囊肿发病较为隐匿,所以大多患者在初期没有自觉症状,当患者察觉时,多已肿大,且骨破坏严重[3],如果不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很可能导致骨质往周围扩张,不仅会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还会影响患者面部美观[4]。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常规手术主要为刮治术,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刮治术会给患者颌骨结构造成改变,致使牙齿脱落[5],给患者的正常咀嚼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且复发率高,致使患者生活质量直线下降,因此临床还需要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6]。近些年随着微创技术的高速发展,开窗减压术被广泛运用于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的治疗,因其具有恢复颌骨外形和保护颌骨功能和形态等效果,被广大患者及医师认可。本研究就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对比上述两种手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均经CT诊断确诊,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本组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n=50)给予开窗引流术治疗,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0~70岁,平均(51.24±6.22)岁;病程10~20个月,平均(16.24±1.58)月;囊肿大小:18例小型囊肿(直径0.5~1.5),32例大型囊肿(直径>4 cm);囊肿种类:30例角化囊肿,20例含牙囊肿;囊肿部位:23例上颌骨,27例下颌骨;对照组(n=50)给予刮治术治疗,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0~70岁,平均(51.47±6.13)岁;病程10~20个月,平均(16.32±1.41)月;囊肿大小:19例小型囊肿(直径0.5~1.5),31例大型囊肿(直径>4 cm);囊肿种类:30例角化囊肿,20例含牙囊肿;囊肿部位:24例上颌骨,26例下颌骨;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囊肿大小、囊肿种类、囊肿部位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纳入标准:①符合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诊断标准者;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③无病理学骨折可能;排除标准:①切口下方无骨支持者;②重要血管神经病变者;③囊性病变波;④不配合手术者;⑤全身状况不耐受手术者。本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

1.2.1 刮治术:术前根管填充病变累及牙,切开对应口腔前庭部位的黏骨膜翻瓣,去除囊肿表面薄弱骨质,如果骨膜与囊肿粘连,骨壁出现破坏,应仔细进行分离,或者一并切除粘连的骨膜,避免再次复发,沿骨壁剥离囊壁,摘除囊肿,对囊腔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止血,再使用苯酚局部烧,将子囊消灭,再次生理盐水冲洗,填塞碘仿纱条到囊内,黏骨膜瓣复位,切口关闭[7]。

1.2.2 开窗减压术:于最薄弱口腔黏膜和口腔前庭病变突出不问切口,长约1 cm,将骨板暴露,然后凿开,去除部分骨片,使囊性病变壁暴露,然后切下部分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将囊腔内容物吸出,若存在间隔,使用弯血管钳穿通,然后使用生理盐水与庆大霉素见冲洗,最后将囊肿衬里上皮和口腔黏骨膜间断缝合,并用碘仿纱条填塞。术后连续使用抗生素3~5 d,且每日对囊腔进行冲洗,并及时更换碘仿纱条,术后7 d将碘仿纱条去除,制作囊肿塞,避免食物残渣与空气进入囊腔内,每日对囊腔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并将流囊内容物用引流管充分引流,待术后6~12个月囊腔直径<1 cm后,进行2期刮治术治疗,在局麻下完整刮除囊壁[8]。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相关指标、术后疼痛发生率、创腔感染发生率、囊腔面积减少率、术后复发率。①临床疗效:无效:治疗后6个月患者囊腔面积缩小低于50%;一般:治疗后6个月患者囊腔面积缩小>50%;有效:治疗后6个月患者囊腔面积基本消失[9];②囊腔面积:术前和术后3、6个月拍摄曲面体层片,囊腔面积减少比例=(术前囊腔面积-术后不同时间点囊腔面积)/术前囊腔面积×100%[10]。

1.4 统计学处理: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00%/84.00%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对比[n(±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对比[n(±s)]

指标 观察组(n=50)对照组(n=50) t P手术时间(min) 36.62±2.14 70.31±2.34 75.1261 <0.0001术中出血量(mL) 7.51±3.64 20.21±3.22 18.4785 <0.0001住院时间(d) 5.5±0.8 8.3±1.2 13.7281 <0.0001

2.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和创腔感染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和创腔感染发生率6.00%、0.00%明显低于对照组48.00%、1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和创腔感染发生率对比[n(%)]

2.4 两组患者术后囊腔面积减少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囊腔面积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囊腔面积减少情况对比[n(±s)]

表5 两组患者术后囊腔面积减少情况对比[n(±s)]

组别 例 囊腔面积减少率(%)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观察组 50 38.24±4.36 86.74±6.58对照组 50 23.64±4.35 72.11±6.57 χ2 - 16.7623 11.1255 P-<0.0001 <0.0001

2.5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术后3个月、6个月复发率0.00%、0.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对比[n(%)]

3 讨 论

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多见于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囊性成釉细胞瘤、根尖周囊肿、含牙囊肿等,根管治疗只能治疗根尖周囊肿因病变范围,其余颌骨囊性病变则需要使用手术治疗[11]。以往临床主要采用颌骨部分切除术或刮治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但颌骨部分切除术会导致患者颌骨功能障碍和严重颜面部畸形,即便是方块截骨也会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病理性骨折、牙缺失等严重并发症[12],且若是大型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颌骨部分切除还需要进行一期颌骨缺损修复,会损伤供骨区,如果患者是青少年,其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就会导致其颌骨发育畸形[13]。刮治术虽然有一定治疗效果,但若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较大,刮治术的治疗效果就难以保证,且其还存在术后颌骨结构改变、遗留腔骨缺损易发感染、术后复发率较高等缺陷[14]。因此近些年,临床对于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多采取保守性治疗,特别是大型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术就是一种保守性治疗方式,能尽可能的保留患者颌骨的功能和形态,避免术后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5]。

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是由骨吸收因子、壁性增大、流体静压性增大等因素导致,由于囊肿内渗透压增加,周围组织水分被其吸收,致使囊腔内压升高,对周围骨质造成压迫和吸收,导致囊腔持续变大[16]。而囊肿开窗术能对这一过程进行有效的抑制,帮助骨重建,其具体方法是在囊肿表面开窗口,将局部囊壁和骨质打开,引出囊腔内容物,并确保引流口通畅,有效降低囊内压,避免囊壁骨吸收,达到缩小囊腔的效果[17]。囊肿开窗术形成的囊肿造口能解除囊内压力,然后通过骨质自我修复作用让囊腔慢慢缩小,扩大周围结构的距离,促进颌骨形态重建,术后待囊腔直径<1 cm后,再进行2期刮治术,将剩余的小囊肿刮出[18]。从上述开窗引流术的方法可以看出,其是基于囊肿形成机制而来,相比颌骨部分切除术与刮治术,能有效减少创伤,极少影响囊肿周围重要结构和口颌系统。而刮治术虽然具有简便、快捷的优势,但欠佳大型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的治疗效果,且由于该手术要将囊壁组织彻底刮除,切除受累牙,所以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导致牙损伤和颌骨缺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以上观点;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和创腔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刮治术对患者损伤更大,更容易导致疼痛和发生感染;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3个月、6个月囊腔面积减少率大于对照组(P<0.05),说明开窗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更好;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开窗引流术的清除效果更好,而刮治术存在肉眼观察不到的子囊,术中存在残留,所以术后易复发。

综上所述,开窗减压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效果优于刮治术,能更有效的促进骨重建,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性病变颌骨开窗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继发囊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
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一种连续管开窗技术实践
基于Bosniak分级系统的复杂性肾脏囊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生火取暖要开窗
初秋入睡前关好窗
清晨别急着开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