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名将韦睿初探

2019-01-07 06:24韦美兵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将领

【摘要】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将韦睿领,有着书生的儒雅之风,更有将帅的风度和头脑。毛泽东在读《南史·韦睿传》时,在批注中写下了“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的重要批语。是何等之才能够引起我国开国领袖如此高的赞赏呢?为此,我们以南梁名将韦睿的生平事迹、拜将封侯之路展开探究,旨在对韦睿的人生经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南梁;韦睿;将领;拜将封侯

【中图分类号】K235 【文献标识码】A

一、韦睿简介

韦睿字怀文(442年-520年)南北朝时期南梁著名将领,京兆杜陵人即当今的陕西西安,在家族最著名先人韦贤“遗经教子”的影响下,韦氏一族直到韦睿所在的南梁仍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世代都作为三辅地区的名门望族存在。早年韦睿出任庸太守,后追随萧衍并于南齐末年起兵,其“多建策,皆见用”在韦睿的拥护和辅佐下萧衍顺利称帝,建立南梁。之后,韦睿开启了其征战南北的封侯拜相之路,督军北伐、进军合肥、钟离之战,成为南梁对抗北魏的一柄利刃,北魏人颇为忌惮称其为“韦虎”。同时韦睿在军中以其仁民爱物的帅才品质赢得了将士们的爱戴,据《南史.韦睿传》中记载:“睿稚有世旷之度,莅人以爱惠为本,所居必有政绩。将兵仁爱,士卒营幕未立,终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韦睿于普通元年逝世,享年七十九岁,谥号“严”,获赠开府仪同三司、车骑将军。明朝著名文学家杨慎在《平书》中评价韦睿为“六朝人才”之冠。

二、韦睿拜将封侯之路

(一)身世

韦睿的身世可以使用“名门望族、官宦世家”来进行概括。首先,韦睿的祖先为汉朝丞相韦贤,而韦贤则被称之“邹鲁大儒”;其次,在三辅地区,韦姓为大姓,韦家世代在这一地区,属于历史悠久而声望很高的家族。虽然他的祖父选择隐居而不入仕,但他的伯父与父亲却分别官至光禄勋与宁远长史。其中他的伯父组征将韦睿视如己出,经常带着韦睿一起上任。韦睿的妻兄王橙、姨弟杜恽在文才方面闻名乡里,而韦睿的伯父却认为韦睿虽然在文章上稍逊一筹,但无论是在学识还是在保家卫国、建功立业方面都有他人所难及之处。身为世家子弟,韦睿身上却少有世家纨绔子弟身上的劣性,年少时韦睿爱学,自小就以廉洁、才学闻名。曾国藩曾对官宦世家做出过这样的评论:“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逸,继而浪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显然韦睿则属于一个例外,可见韦睿的治世之才,正是在这种良好道德修养的作用下韦睿才实现了其人生的宏伟目标,即修身、齐家、平天下,成为纵贯南梁的一方名将。

(二)辅助萧衍

宋永光初,韦睿在永州刺史袁顗的引荐下担任主簿一职,在袁顗起兵造反失败之时,韦睿因外出任职而免受牵连。之后,韦睿又担任过齐兴太守、本州别驾、长水校尉、右军将军及上庸太守。在太尉陈显达、护军将军崔慧景起兵造反之后,韋睿认为此二人皆难以成就大事,开始与萧衍进行联络。萧衍起兵之后,韦睿于之兵合一路,在攻打郢州、鲁、加湖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且最终被采纳的策略。萧衍任命韦睿为江夏太守,留守郢州。在战争中,郢州城内瘟疫横行、尸积如山,韦睿“料简隐恤,咸为营理”,得到了郢州百姓的拥护与爱戴。随着萧衍被封为梁王与称帝,韦睿又分别担任大理寺卿、廷尉官职。天监二年(503年),韦睿任职豫州刺史,可见萧衍对韦睿的信任与器重以及韦睿在萧衍称帝过程中所发挥出的重要作用。

(三)攻克合肥

萧衍称帝开启天监之治,然而北魏与梁之间的战争仍旧持续。天监三年(504年),韦睿击退北魏。次年,北伐开始,韦睿为统帅。在攻克小岘城之后,韦睿开始向合肥进发。魏军在合肥东西两侧分别建设两座小城以遥相呼应,韦睿则决定在攻打合肥之前先攻克两个小城。在攻打过程中,魏军援军到达,众人都希望韦睿能够奏请援兵。此时韦睿说道:“贼已至城下,方复求军。且吾求济师,彼亦征众。‘师克在和,古人之义也。”于是,韦睿所率领的部队齐心协力,一举击败北魏援军。魏军攻下肥水堤堰,军监与诸将领都劝韦睿能够暂时撤退。此时,韦睿舍生忘死、勇敢无畏的精神再次得到了彰显,他虽然身体羸弱,但是却身先士卒,最终获胜。攻下合肥之后,韦睿在班师回朝的过程中前队变殿后,自己在后队掩护军队得以全身而退。

(四)钟离显才

钟离一直是北魏与梁争夺的重点与焦点,在天监二年(503年),北魏就曾进攻钟离地区但最终没有能够成功。天监五年(506年)年,北魏军队在此兵临钟离,右卫将军曹景宗及其军队与北魏军队形成对峙之势。天监六年(507年)春,北魏对钟离发起猛攻,萧衍派遣韦睿对钟离进行支援。众将大都劝说韦睿缓慢行军,而韦睿说道:“钟离今凿穴而处,负户而汲,车驰卒奔,犹恐其后,而况缓乎!”援军神速赶到令魏军猝不及防,梁军得知援军已到军威大振。韦睿在击败魏将杨大眼之后遭到魏军夜袭,韦睿表现镇定并稳住了魏军慌乱的局面。淮水暴涨,韦睿派遣水军出站,魏军以火攻阻挡韦睿军队,但是魏军将士舍生忘死、大败魏军。魏军被淹死、杀死以及投降的数量都分别达到了十几万,而韦睿缴获的战利品也数不胜数。在钟离显才之后,韦睿晋爵为侯、位居人臣。

(五)名将暮年

天监十五年(516年),韦睿上书请求辞官还乡,萧衍为了体现对韦睿的器重而没有批准,将韦睿封为护军。韦睿为人谦和,与当朝大臣相处十分和谐,萧衍对韦睿也十分尊重。在家庭生活方面,韦睿所得赏赐皆分送于亲友,自己闲暇之时教家中的儿孙读书。到520年,朝廷任命韦睿为侍中、车骑将军,韦睿不及上任便病逝于家中,享年七十九岁。遗言薄葬,以时服装殓。萧衍当天亲临吊唁,哭得很悲痛,追赠他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为严。

三、韦睿拜将封侯的原因

(一)择明主

南北朝时期盛行世卿世禄制度,只要为世家出身的子弟,在无任何作为的情况下也能够顺利承袭父辈的卿位、禄田。而韦睿却不走寻常路,拜将封侯并非是靠自己父亲任宁远将军长史、韦氏氏族的影响力,而是全靠自己后天的努力。时值乱世,齐帝无道,滥杀无辜,在宋、齐两朝贵族相互残杀的动乱政局下,韦睿不露锋芒、冷眼旁观,以自己对局势的睿智分析,预示到了宋、齐两朝大势已去。当时手握重权的太尉陈显达、护军将军崔慧景以起兵造反,直指建邺,人心惶惶,纷纷议论天下要归陈氏之手。韦睿在此种情况下,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谨慎处之。他看到了陈显达年老、崔慧景懦弱的弊端,认为二人难成气候,在与群雄的不断结交中,直到韦睿认识到雍州刺史萧衍的雄才大略和不凡的见识,才果断地决定拥护萧衍,辅佐其建立大梁。当时的萧衍在朝廷中却属于“安分守己”之人,任谁也不会将其与乱世平定者联系在一起。仅韦睿看到了萧衍身上的无限可能,并派出自己儿子与萧衍联系,辅佐其造反,送上自己的两千士兵、两百骏马以示支持。之后的事实也证明韦睿的决定是对的,也成就了自己今后的拜将封侯之路。

(二)倾余生

韦睿一介书生,同时拥有武将的雄韬大略,他善于用兵且足智多谋。据《南史》记载,韦睿并不擅长战场厮杀、骑马,他身体赢弱,每每作战之时总卧于木板车之上,以手中所持白角来指挥军士战斗。虽然不具备一副武将所应具备的强壮身躯,但韦睿在历次战斗中却都能够身先士卒,本着舍生忘死的精神勇敢以对。这一点从攻克合肥、钟离之战中都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来。再加上韦睿凭借自身足智多谋的优势,总是能够在敌军出其不意的情况下准确找到其致命弱点攻其不备,他善于以少击众,采取灵活的火攻、水攻、坚城固守、长途奔袭等致胜方略来取胜。舍生忘死的精神、足智多谋的特点为其在军中赢得了极大的威信,士兵们信服他、愿意跟随其左右,在韦睿的率领下部队齐心协力,将士们无不以一当百,一举击败北魏的一次次侵犯。魏军歌谣:“不畏萧娘与吕姥,但惧合肥有韦虎”。韦睿不顾自身生死,倾其毕生能力才成就了南梁的一番昌平盛世。

(三)留风骨

客观来讲,在我国古代的众多将领中,从军事成就、用兵谋略、战术战绩等方面来看,韦睿确实并不十分出众。在军事方面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甚至高于韦睿的將领大有人在。在我国古代所有将领中却无一人能够在淡泊名利、道德修养但方面与其比肩。这与韦睿本身出自书生将军有着很大的关系,正是其家族文化的熏陶、自小接受的文化教育使其具有着高于一般将领的风骨之韵。《南史》记载,晚年的韦睿“为护军,居家无事,慕万石、陆贾之为人,因画之于壁以自玩”他因仰慕二人生前的作为和德行,将二人画像悬挂于家中墙壁以时刻自勉。这一方面表明其拥有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的过人胆识;另一方面也表明其不慕名利,以古代贤德之人为楷模的谦谦君子作风。正是韦睿时刻对自己德行的警戒,才造就了其不凡的风骨,能够凭借自身一生的不凡作为成为历代人们争相效仿的一代名将。我国领袖毛泽东同志,就十分喜欢阅读《南史·韦睿传》,并在反复阅读过程中做出了25次批注,对韦睿的言行以及在行兵打仗中的一些做法表示出了高度的赞同,并提出“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的高度评价。

四、韦睿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对韦睿的人物性格、行为及作风等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看到了其异于常人的非凡之处。从他身上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仁爱。韦睿是一位真正的翩翩君子,在内其将继母当做亲生母亲一样孝敬,“事继母以孝闻”,并在兄长过世后善待其子,“性慈爱,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在外以仁爱之心对待下属,“将兵仁爱,士卒营幕未立,终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并在闲暇之于继承韦氏家族“传经教子”的组训,以经史来教导子嗣。

二是,淡泊名利,处世豁达。每当凯旋而归,其他将领首先要做的就是上表奏捷,以彰其功,希望以此来获得朝廷的赞许。而韦睿却安分守己,处处谦退。即便是在钟离显才获得朝廷上下的一致认可之后,昌义之为报钟离城解围之恩,设局为韦睿和曹景宗二人取乐,韦睿在胜出之后却依然装出输掉的样子,让曹景宗获胜。由此可见其淡泊名利、为人豁达的处世态度。

三是,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无论是在攻克合肥还是钟离之战中,韦睿都面临两个同样的问题,一是形势危急,二是敌众我寡。但即便是在这种毫无胜算的情况下,韦睿仍日夜兼程奔赴前线,即便面临各方的一再劝阻,其仍以大局为重,提出“将军死馁,有前无却”,真正地将自身生死抛之脑后。即便是面临自身羸弱不堪的身体,其仍坚持坐在板车上指挥作战,毫无退缩之意。正是其此番无所畏惧之风使其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名将之一。

四是,廉洁之风。

《南史》中曾记载,在韦睿帅军大破魏军城池之后,缴获了大量物资,其中金银财宝不尽其数。“所获军实,皆无所私焉”韦睿丝毫不取,全部将其上交朝廷。而在辞官归家后,韦睿更是将家中钱财送与亲朋故友:“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这显现出了韦睿廉洁奉公、洁身自好的良好品质。其不媚上、不贪功、不贪财的良好品质,如一股轻风吹拂着历代人士,使我们时刻以韦睿为榜样来自勉。

参考文献:

[1]孙东升.“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N].北京日报,2019-05-20(016).

[2]颜士强.带兵当有“韦睿作风”[N].解放军报,2018-01-22(7).

[3]黄飞.毛泽东号召全党学习的南梁名将[J].文史博览,2017(1):27-28.

[4]才仁吉.从毛泽东的批注里认识韦睿[J].机构与行政,2015(1):33.

[5]徐中远.“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N]. 光明日报,2013-10-09(11).

[6]祝志伟.毛泽东倡导韦睿躬自调查研究作风[J].湘潮(上半月),2011(6):50.

[7]瞿林东.历史知识与治国安邦——《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的启示[J].史学史研究,2010(3):4-7.

[8]王凤翔,兰军.毛泽东为何爱读韦睿[J].决策,2010(Z1):96-97.

作者简介:韦美兵(1965-),男,仫佬族,广西柳城人,研究方向:历史教育。

猜你喜欢
将领
溜溜的安定
铭记革命将领
杨玄感兵败
不当皇帝就听话
衣物叠放有规可循(二)
狄青智取昆仑关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谁投了反对票
赵匡胤爱书
林肯的用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