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霞治疗原发性痛经经验

2019-01-08 05:11王素珍1王翠霞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阳虚主任医师经期

王素珍1 王翠霞2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指导老师:王翠霞(1971-),女,汉族,博士,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病。E-mail:WYXWCX@126.com

痛经指伴随月经出现的周期性下腹坠胀不适、疼痛,甚至疼痛难忍,以致昏厥,对广大女性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带来困扰。患者常常伴有上吐下泄,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为是妇科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1]。现代医学以有机病变作为鉴别要点,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PrimaryDysmenorrheai,PD)和继发性痛经(Secondary Dysmenorrheai,SD)两种类型[2]。PD多见于青春期女孩,其发生与子宫合成及释放前列腺素过多、子宫异常收缩、精神神经等因素有关[4];目前西医多根据相关病因对症治疗,常用药物有前列环素合成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虽然可以快速缓解症状,但是没有根治之法,而且有一定的副作用。王翠霞主任医师在妇科临床多年,对治疗痛经有独到见解,以止痛2号方为基础,随证加减治疗阳虚寒凝血瘀型痛经效果颇佳。现将王翠霞主任医师治疗经验论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痛经一证在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即有认识,后又有《诸病源候论》载:“月水来腹痛候”,明确阐述“体虚风冷”为主要致病机理 ;《格致余论》提出:月经即将到来的时候发生腹痛,多为气滞,而经后,多为气血不足,第一次根据痛经与月经时期来区分虚实。后代医家在继承前人的经验上加以总结创新,认为之所以痛经,不外乎两方面,“不通则痛”或者“不荣则痛”[3],前者为实证,常见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蕴结三种类型;后者为虚证,多因气血亏虚,肝肾不足,阳虚血瘀所致,在机体本身亏损的基础上,经期由于经血外流,以致素体更加亏损,机体失其荣养而发生痛经。

在诸多病因中,王翠霞主任医师认为,阳虚寒凝血瘀为临床常见类型。一方面,现代女性穿衣单薄,不适时增添衣物;另一方面,现代女性经期不避寒凉,或贪凉饮冷。《素问·举痛论》曰:“气血者寒则泣而不行”,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遂致经血泣而不行,不通则痛。正如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所言:“若寒滞于经或素禀阳虚致经水运行迟滞”。王翠霞主任医师总结前人经验,结合北方气候环境等因素,认为“虚、寒、瘀”是其主要病因,虚乃阳气不足,虚寒内生,温煦推动之力不足,血液无法顺利流通,遂发生腹痛。

2 临床表现

月经期或净后2~3天,小腹隐痛,自觉按揉或用热水袋等热敷后疼痛减缓,一般经量较少,且色多淡而质地稀,多怕冷,手脚凉,腰膝酸软,面色白光白,舌淡胖或有瘀点,苔白润,脉沉细而涩;正值经期,血海满溢,或经后学海空虚,不荣则痛,故而小腹隐隐作痛;由于饮食不节,不避寒温,又或先天不足,阳虚生内寒,血得寒则泣,得温则行,故喜暖喜按;肾为一身之根本,肾气不足,先天不能荣养后天,脾胃生化功能受损,故月经量少,色淡质稀;阳气不足,失其温阳作用,故怕冷,手脚凉,腰为肾之府,故腰膝酸软;阳虚致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白光白。

3 治疗原则

王翠霞主任医师遵循痛经治疗大法“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正值经期,强调止痛缓解患者痛苦为主,平时则辨证求因,调理患者体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认为在治疗时还应顺应月经周期中气血阴阳的变化规律,经前血海充盛,气血相对比较壅滞,此时应加入行气活血药物;经期因为气血变化比较急骤,遂加入活血化瘀之品;经后血海空虚,加入养血和血药物。在平时注意调摄养生,正所谓“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以防疾病的发生。

王翠霞主任医师认为本病以虚实夹杂者多见虚乃脾肾阳气不足,虚寒内生,实乃阳虚导致血行迟缓,以致血瘀。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创新,以温经汤为基础,自拟止痛2号方:法半夏5 g,党参、当归、川芎、麦冬、赤芍、炒白术、干姜、牡丹皮、桂枝各15 g,黄芪35 g,白芍、延胡索各25 g,炙甘草、没药、吴茱萸、阿胶各10 g。方中党参、黄芪、白术、干姜、炙甘草,即理中丸加减,五药同用使中阳得以重建,后天充养先天;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延胡索性善走串,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二者一起,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吴茱萸既温肾阳又暖脾胃而散寒;桂枝辛甘化阳,遂经脉通畅,疼痛得止;当归、白芍、赤芍、阿胶,养血补血,滋阴清热;半夏辛开散结,通降胃气;牡丹皮既活血化瘀,又可清解血分虚热。诸药共同作用,奏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之效。在具体运用时,常随证加减。腹泻明显者,加炒薏苡仁,白扁豆;腹胀加枳壳,厚朴。

4 典型病例

张某,24岁,未婚,以“经行腹痛多年”为主诉于2018年9月10日初诊,患者自诉平素月经基本规律,经行腹痛明显,得热后疼痛缓解,月经期间上吐下泻,经前乳房胀痛,平素怕冷,手脚凉,腹凉,喜热饮。LMP:2018年8月26日,量色质同以往,饮食尚可,多梦,便干。查:舌质淡暗边有瘀点,舌苔白腻,脉沉而涩。中医诊断:痛经(阳虚血瘀证)治宜温阳散寒,化瘀止痛。方药:止痛2号加肉苁蓉10 g,杜仲10 g,巴戟天20 g,首乌藤35 g,共10剂。自经前一周开始,每日2次,口服至月经第三天;同时配合止痛化癥片3盒,三片,日三次,口服,以增强效果。并嘱服药期间注意饮食起居。

二诊:2018年9月26日,自述服药完毕。LMP:9月23日,量中,色暗,有少量血块,腹痛略见好转,腰酸见好,便干缓解,睡眠欠佳,饮食及小便正常。查体:舌质淡苔白腻有裂纹,脉沉细。前方加寄生10 g,山药20 g,共10剂;止痛化癥片3盒;服药方法同上。

三诊:2018年10月11日,LMP:2018年9月23日,多梦见好,纳可,二便调。查体舌质淡有裂纹,脉沉细。二诊方基础上减山药20 g,加蒲黄10 g,炙甘草10 g,共10剂;止痛化癥片2盒,以巩固疗效,继续服用上方10剂,服药方法同前,如病情变化,随时就诊。

5 小结

原发性痛经在临床上很常见,其病位在冲任胞宫,其发生与经期特殊生理现象有关,病机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经行腹痛,有虚有实 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将痛经分为虚实来论述。王翠霞主任医师在临证时,详问病史,辨证论治,尤善治疗阳虚寒凝血瘀所致痛经,在张仲景“温经汤”的基础上自拟止痛2号方,同时嘱患者平时注意保暖,适寒温,调摄养生,取得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阳虚主任医师经期
同时服用多种药,不良反应如何避免
花开杏林 果结仁心——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沈计荣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郭朋主任医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经验
女性经期腰背酸痛,捶不得
经期如何穿衣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阳虚体质遇倒春寒易失眠
养从口入,痒从身除
来例假不能洗头?经期洗头到底伤了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