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川崎病误诊25例临床分析

2019-01-08 16:06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9期
关键词:三尖瓣肠溶片川崎

陶 英

(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儿科,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0)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MCLS)。1967年日本川崎首先报道,其病因、发病机制不明,是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1]。但该病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误诊,为提高对本病认识减少误诊,现选取25例儿童KD临床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5例患儿男15例,女10例,男女比例为3∶2;发病年龄6个月~5.3岁,平均年龄2.5岁。

1.2 临床表现:25例KD均有发热,热程1~10 d,出现皮疹17例,口唇鲜红皲裂16例,眼结膜充血1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5例,手足硬肿5例,草莓舌8例,卡介苗接种处出现红斑1例,肛门周围皮肤潮红6例。其他临床表现:腹痛1例,头痛2例,咽痛5例,咳嗽7例,四肢浮肿2例,呕吐3例,抽搐2例,扁桃体肿大5例,无菌性脑膜炎1例,肝脏肿大1例。

1.3 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在(6.35~29.2)×109/L,其中升高20例;中性粒细胞在22.7%~88.5%,其中升高18例;血色素在93~133 g/L,其中正常16例,减少9例;血小板在(124~949)×109/L,其中升高17例;检测血沉18例在30~114 mm/h,均升高;C-反应蛋白在4.4~161 mg/L,其中升高23例;PCT在0.15~6.91 ng/mL,其中升高9例;心肌酶谱升高10例;肝酶升高8例;低蛋白血症1例;脑脊液异常1例;胸部X线片显示双肺纹理增多、模糊11例;心电图异常改变5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改变14例,其中冠状动脉内径增宽7例;三尖瓣反流1例;二、三尖瓣反流2例;4例冠状动脉回声增强、壁增厚并合并三尖瓣轻度反流1例及合并三尖瓣、肺动脉瓣轻度反流1例;合并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三尖瓣轻度反流1例;心包腔少量积液2例;全部病例血培养均未见异常。

1.4 治疗:典型KD采用1984年日本MCLS研究委员会的KD诊断标准:①不明原因发热,持续5 d以上;②双侧结膜充血;③口腔及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唇发红及干裂,并呈杨梅舌;④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及掌趾发红,以及恢复期指趾末端出现膜状脱皮;⑤躯干部多型红斑,但无水泡及结痂;⑥颈部淋巴结的非化脓性肿胀。具备以上标准中的5项即可临床诊断为KD[2]。不完全KD诊断标准:持续发热伴主要临床表现不足4项,但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照影发现冠状动脉病变[3]。该组25例患儿21例确诊为典型KD,4例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发现冠状动脉病变确诊为KD。确诊后25例患儿19例予 5%人血丙种球蛋白1 g/(kg·d)×2 d静滴及阿司匹林肠溶片30~50 mg/(kg·d)分3次口服,6例单纯阿司匹林肠溶片30~50 mg/(kg·d)分3次口服,对合并肝损伤、无菌性脑膜炎及肺炎患儿保肝、脱水、抗感染、对症治疗,用药2 d后24例患儿体温下降正常,1例反复发热;阿司匹林肠溶片体温正常3 d后改为3~5 mg/(kg·d)1次顿服,继续服用2~3个月,有冠状动脉改变者口服至正常停药。

2 结 果

25例患儿入院诊断为:发热待查11例,支气管肺炎3例,发热浮肿待查1例,发热抽搐待查2例,急性扁桃体炎3例,肝损伤5例,治疗后均好转带药出院。

3 讨 论

川崎病部分患儿可侵犯冠状动脉,或形成冠状动脉瘤,其中少部分患儿冠状动脉可发生狭窄或血栓,甚至导致心肌梗死。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常导致预后不良,引起严重并发症[4]。尽早用阿司匹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能有效降低冠状动脉并发症[5],且用药时间越早,冠状动脉损害的危害性越小。25例患儿入院诊断为发热待查11例,支气管肺炎3例,发热浮肿待查1例,发热抽搐待查2例,急性扁桃体炎3例,肝损伤5例,分析误诊原因:①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本组患儿均有发热,绝大部分伴有皮疹、口唇皲裂、眼结膜充血及血象白细胞及血沉、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也未能及时诊断;②对小儿出疹性疾病的皮疹鉴别不足,因川崎病皮疹为多型性红斑样皮疹,皮疹形态较多,临床上最常见的为荨麻疹样皮疹,故导致对皮疹误认为普通过敏性荨麻疹;③川崎病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个系统,典型川崎病的诊断较容易,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则较困难,如果对疾病不进行综合分析易导致误诊,如发热伴扁桃体肿大、咽痛时易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发热伴咳嗽时易误诊为肺炎;发热伴惊厥易误诊为脑炎;发热伴肝功能受损易误诊为肝炎;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应对疾病综合判断,尤其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应该症状体征与动态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结果相结合,动态监测实验室检查指标,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比如此25例患儿除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另依次为皮疹17例,口唇鲜红皲裂14例,血小板升高17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改变14例,应引起重视。因此凡对发热伴有皮疹的小儿患者(尤其是3岁以内),除考虑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荨麻疹外,应注意本病的发生,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对反复应用抗生素效果不好,血小板进行性升高的患儿,应注意川崎病的可能;对怀疑可能川崎病患儿及时进行心脏B超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病变及时治疗;对并发肝损伤、心肌受损及惊厥等注意查因;通过以上处理及时早期明确诊断川崎病、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

猜你喜欢
三尖瓣肠溶片川崎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三尖瓣后叶缺如1例
微软进军“工业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设备制造机器人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疗效评价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怎么吃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制备
“肠溶片”该怎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