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2019-01-08 03:17杨霞
当代旅游 2019年7期
关键词:保护环境环境保护垃圾

杨霞

摘要:公民环境保护意识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更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中,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环保意识必将成为人们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培养公民环境道德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开展环境教育;其中对青少年群体进行环境教育又是最有成效和长远意义的,这就使学校环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环境观,意义非常重大。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教育;地理教学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如何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坚持实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关键。环保意识必将成为人们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提高公民意识,培养公民环境道德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开展环境教育,其中对青少年群体进行环境教育又是最有成效和长远意义的,这就使学校环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地理学科作为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门学科,在环境教育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地理教学为环境教育搭建了一个极好的平台

(1)保护环境,教育为本。地理教学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使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地理课以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地理环境为出发点,以当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为主线,以人地和谐理论为依据来编写内容。因此,包含着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环境、人口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为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性素材。

(2)地理教学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呼声和愿望。在教学中要不断阐述人地关系,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人类社会经历了崇拜自然、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四个阶段,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使我们的后代有充足的能源、食品、洁净的水、住房以及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地理学科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阐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在环境中的作用,养成尊重自然,珍爱地球,善待环境的良好风尚。

(3)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实施环境教育的良好平台。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和野外考察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亲身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从而增强感性认识,理解各种环境问题,培养其环境忧患意识。通过对各种地理信息的处理,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措施,从而端正环保态度,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二、地理教学为环境教育开辟新途径

(1)良好的环境教育理念是实施环境教育的根本。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素材,利用课堂教学,传授生态环境的基础知识,树立学生正确的保护环境的观念。其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周围的地理现象和事物着手,接近学生的生活,这样环境教育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大气时,针对当前的雾霾情况,使学生明确其产生的原因,如:空气不流动是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氣中;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雾霾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环境污染现象,因此教师可利用这一现象,结合真实的环境污染状况,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如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树立节能减排意识,转变个人生活方式,做到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绿色消费。

(2)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地理学科实践性很强,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时,应该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走出课堂,将课本中的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所以地理教学要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自感受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产生正确的保护环境观念和文明的行为。例如,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使学生亲自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也可带领学生参观被破坏的自然区域,观看树木被砍伐、乱堆放垃圾的情况,让学生在自己的内心有一个鲜明的对比。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观看真实的案例,如“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还可以让学生观看更多的水污染、土壤污染,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图片和视频,让他们体会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让学生去思考。通过这些活动,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的效果会更加理想。

(3)以社会生活环境作为教育的起点。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知识进行感悟。如生活中产生了很多垃圾,这些垃圾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要告诉学生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一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这些生活垃圾品种不同,它们的成分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可以直接回收利用,有的可做堆肥,有的必须加以焚烧。根据各类垃圾不同的特点进行科学处理,既能节约资源,有能防止污染。并且让学生告诉家人,不乱扔垃圾,垃圾一定要进行分类投放。

总之,环境教育是一项全民性终身性的教育,但对青少年群体,这种教育却更有重要的意义:在青少年中开展环境教育,他们会更容易接受和认可,教育效果明显;并且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现在的学习者也就是未来的建设者。让他们从现在就认识和理解,并重视环境保护,那么未来我们的家园天会更蓝,水会更清,山会更绿,空气会永远清新,人民的生活会更加幸福!

猜你喜欢
保护环境环境保护垃圾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垃圾去哪了
倒垃圾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如何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千秋叶工作室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