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国内电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2019-01-09 10:48梁浚莹田鸿芳马睿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失眠症电针原发性

梁浚莹,田鸿芳,马睿杰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

原发性失眠症(primary insomnia,PI)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主要是一种排除性诊断。目前电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研究较多,均有一定的有效率,但电针的波形、频率、强度及留针时长的不同,其临床疗效也不同,这些研究结果之间存在矛盾。本文就近10年来电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1 波形

朱少华[1]用毫针加电针治疗失眠,采用疏密波中等刺激强度,每天1次,每次20 min,10 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一般连续1~3个疗程,即可获得满意效果。汪洋[2]分别采用密波和疏波电针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症患者,从总有效率和睡眠时间上密波组均优于疏波组。于添[3]研究发现,电针密波刺激安眠穴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电针疏波及疏密波。蔡灵波等[4]将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分别给予5HZ的疏波、50HZ的密波和疏密波治疗,结果显示密波组的疗效优于其他2组,而疏密波与疏波组的疗效相似。而其与谢丽华[5]研究头穴电针不同波形对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中,疏波组的疗效优于密波组、疏密波组和断续波组,其他3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王东岩等[6]采用疏波、密波、疏密波和断续波电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结果显示疏波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3组,其他3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孙天双[7]检索并总结自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近10年电针治疗原发性失眠临床RCT研究认为,电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疗效优于药物及常规针刺疗法,密波在提高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增加睡眠效率、改善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诸方面的疗效都优于疏波。蒋洁等[8]研究发现,电针可以调节失眠大鼠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Glu及GABA含量,减少脑内氨基酸毒性,从而发挥治疗失眠的作用,其中疏波电针治疗效果优于密波和疏密波。

2 频率

梁树艺[9]用毫针针刺百会、印堂、双侧曲鬓透率谷治疗失眠,得气后加电针,采用25 Hz连续波,刺激量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治疗30 min,10次后有效率达90%以上。彭冬青等[10]治疗失眠患者针刺双侧风池为主穴,配以百会、神庭、神门穴,并以频率15~18 Hz的连续波电刺激穴位,刺激量以患者自觉舒适为宜,留针25 min,治疗15次之后电针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张殿全[11]通过研究发现,电针刺激失眠大鼠可升高失眠大鼠下丘脑5-HT、5-HIM,降低NE,效应持续12 h以上;电针可降低失眠大鼠下丘脑内GLU和GIJGABA比值,升高GABA,效应维持在6 h以上。要达到以上疗效,电针刺激需要适当的强度和合适的频率(6 V、10 Hz)。寇君等[12]在分析失眠症电针治疗参数的文献中,总结在提及电针仪具体使用频率的53篇文献中,按照疏波和密波的划分标准,低于30 Hz的文献31篇占58.5%,高于30 Hz的文献18篇占34%,另外4篇所选频率介于两者之间。

3 强度

徐世芬等[13]在临床运用电针治疗32例患者中,取神口、百会、神庭、安眠、三阴交等穴位。并在百会穴与神庭穴之间选用连续波进行电刺激,频率为2 Hz,电流以患者耐受度为标准,单次治疗时间30 min,每周3次,6周后经行疗效评估总有效率87.5%。赵小明等[14]探讨在不同强度电针刺激对失眠大鼠下丘脑食欲素 A 的表达情况及影响时,将失眠大鼠分为处置组(弱刺激电针组,电针强度为1.5 V,强刺激电针组电针强度为3 V,电针时间均为15 min)、不处置组(失眠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结果发现处置组的大鼠下丘脑食欲素A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且弱刺激电针组大鼠下丘脑食欲素A mRNA表达水平又显著高于强刺激电针组。而研究表明,在人体睡眠-觉醒周期的调控中,食欲素A发挥着重要作用,说明在调节睡眠-觉醒周期方面,强刺激电针组效应优于弱刺激电针组。刘祖丽等[15]运用类似实验方法,观察不同强度电针对睡眠节律紊乱大鼠下丘脑γ-氨基丁酸(GABA)及受体(GABRA1)的影响,对电针组失眠大鼠采用频率10 Hz、强度分别为1 V和2V的连续波,每次15 min,每天 1次,连续治疗5 d。总结分析认为,针灸能通过调节大鼠下丘脑 GABA 及GABRA1 的表达,抑制大脑内促觉醒类神经元、神经递质的兴奋性作用,增加深慢波睡眠量,促进睡眠,发挥镇静、催眠的作用,同时发现2 V 电针刺激对睡眠的调节效果更好。寇君等[12]分析大量文献后发现,仅2篇提及电针仪具体使用电压,其中1篇采用小于“6 V”的电压,1篇等于“6 V”占文献的1.6%,在提及电针刺激强度的94篇文献中,主要以患者耐受为度占55.3%。

4 电针时长

田昕等[16]将90例失眠患者随机等分为留针15 min组、留针30 min组和留针45 min组,3组均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0次。总疗程结束后,留针45 min组在改善失眠及其伴随症状方面优与其他2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寇君等[12]在提及电针刺激时间的119篇文献中发现,绝大多数选20~30 min,其中80篇采用30 min,14篇采用20 min,8篇采用25 min,2篇采用20~30 min,1篇采用25~30 min占88.2%。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刺法灸法学》[17]中关于留针法的记载,留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并施行手法后,使针留置穴内,留针的目的是为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一般病证只要针下得气而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或留针10~20 min。但对一些特殊病证,如急性腹痛、破伤风、角弓反张或寒性、顽固性疼痛或痉挛性病证,即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时留针可达数小时,以便在留针过程中做间歇性行针,以增强巩固疗效。在临床上留针与否或留针时间的长短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

5 结束语

失眠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病证,病因复杂而没有定论,在心理精神、日常生活中都给患者带来了不良影响,而药物治疗又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副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证实,电针治疗失眠的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少,临床值得推广。有效刺激量是疗效的重要保障,它与电针的波形、频率、刺激强度、刺激时间直接相关。现代针灸临床研究尚需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电针治疗临床指导模式,使电针尽可能地发挥其最大效应。但目前研究仍有很多不足之处,综上可见,目前不同波形电针治疗失眠的相关机制研究相对偏少,证据缺乏说服力,且结果存在分歧。在频率的选择上低于30 Hz的电针频率相对使用较多,但对于电针不同频率对原发性失眠治疗效果比较的相关文献较少,无法给临床选择患者适用的最佳频率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在开展电针治疗原发性失眠不同输出强度疗效对比的临床研究中,大部分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否则可能会造成患者的不适及不配合,影响研究的进行,但相对于弱刺激,强刺激的疗效更好。在刺激时间上,目前关于电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留针时间的研究尚不多,且临床上留针时间参差不齐,现行教材中关于留针时间也无法给出规范的标准。这使电针的使用在临床上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规范模式,临床对于很多病证电针的使用稍显随意。同时针对不同分型的原发性失眠,波形变化、频率高低、刺激强度大小、刺激时间长短对于疗效影响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探讨。

猜你喜欢
失眠症电针原发性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针刺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分析
枯骨逢春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调督安神针刺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效果及对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