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合谋 彰显民族文化魅力
——广西杂技团《瑶心鼓舞——蹬鼓》评析

2019-01-09 17:50杨仁达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王迅广西文联
杂技与魔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杂技表演瑶族杂技

◎文︱杨仁达(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王迅(广西文联)

获得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立项的杂技《瑶心鼓舞——蹬鼓》,以民族元素与杂技表演巧妙融合营造出的典雅艺术氛围享誉国内外杂技舞台,已成为广西杂技团乃至广西杂技界的响亮品牌。该节目以民族文化“软”实力为依托,以杂技艺术的“硬”功夫为抓手,在二者的相互融合中建构精神内核,传递出对祖先的崇拜与缅怀之情,展现出瑶族民众为追求美好生活付出的不懈努力和不屈精神。

杂技从本体上讲是“驭物显技”。“驭物”与“显技”,二者同等重要:一味突出技巧,忽视物的质素,杂技无非是街头巷尾的杂耍,难登大雅之堂;反之,凸显物的因素,淡化技巧,杂技就会丢失表演核心,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瑶心鼓舞——蹬鼓》根植于民族土壤,将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服饰等物的质素融入表演中,具有极强的民族性。演出以奋发向上的音乐开头,结合演员豪迈、蓬勃的集体舞姿,以鼓为精神的依托和力量的展示来突出主题。随后,伴着轻快的民族曲调,在“敬”与“爱”的氛围中表现瑶族少女的精神信仰。女演员在展示杂技艺术的同时,穿插部分民族舞蹈或舞蹈造型,丰富了杂技表演形式,较好地展现了瑶族少女活泼的生命力。民族舞蹈衔接着不同杂技表演程式,既是粘合剂,也发挥了叙事的功效。

该节目舞台道具、演员服饰、舞台布景都采用了民族元素。尤其是长鼓与圆鼓上的图案和条纹,代表着瑶族人民的信仰,作为杂技表演的“软”实力,提升了节目的审美品位和文化底蕴。该节目曾在国际大赛上获得“一金三银”的佳绩,为提升中国杂技品牌形象作出了贡献。

《瑶心鼓舞——蹬鼓》所展示的技艺主要是“蹬”技。鉴于瑶族舞蹈多与宗教祭祀有关,其中尤以长鼓舞和铜鼓舞出名,所以演员在展示蹬技时选用了长鼓和铜鼓;在表演过程中,演员主要是通过腿和脚向脚底的方向用力,展现出形式多样的动作,并在不同的演员之间展示出惊人的一致性,带给观众既紧张又刺激的观赏体验。除此之外,长鼓与铜鼓古朴的图案和造型,与演员的形体技巧实现美妙地结合,使杂技表演的艺术美感得以增值。

除了蹬技,节目还展示了叠人技巧。叠人技巧对表演者的腿部基本功要求很高。蹬鼓演出中,叠人人数最多达三名,叠人过程中蹬鼓并未停止,表演显出轻重并举的平衡艺术。值得称赞的是,节目将原地技巧升华为移动技巧,除保持原来二节蹬人转体720°接鼓、二节360°传人接鼓的稳定性外,创造移动二节人蹬鼓、三节人蹬鼓、撂鼓、跑鼓、磨鼓等多项高难度技巧,在秉持新、奇、难、美传统审美特征的同时,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冲击。

《瑶心鼓舞——蹬鼓》将多种元素融合在其中,突破了单纯的杂技表演,在多元艺术形式中丰富了舞台表现。其中,既有杂技表演,又有舞蹈表演,甚至还有哑剧表演。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演出中没有一句台词和独白,但又能让不同文化审美水平的观众看懂它,这对表演所需要的技巧及以何种形式注入精神内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艺术欣赏基于人类普遍的情感,即真善美的追求。该节目不论是其中的民族文化元素还是杂技技巧,都展现出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奋斗的精神,以及对信仰的坚定姿态。这些情感由民族文化与杂技艺术聚合而成,凸显了爱与美的主题,彰显了人性的美好。因此,不管身处何种文化语境,观众都能够理解《瑶心鼓舞——蹬鼓》所表达的深层内涵,感受到节目整体的艺术魅力。

《瑶心鼓舞——蹬鼓》的成功演出给杂技艺术开辟了新路径,将民间性的杂技表演穿上民族传统文化的服装,让其登高雅之堂,入幽兰之室,实现“软”与“硬”的珠联璧合,创造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节目。在文化精神与艺术精神的双重点染下,《瑶心鼓舞——蹬鼓》崇尚生命的张力迎面扑来,彰显出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

猜你喜欢
杂技表演瑶族杂技
杂技的表演特色与内涵
杂技表演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浅析创造力在杂技表演中的作用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老鼠演杂技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