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九虚”之颈椎❋

2019-01-09 21:01周龙云崔学军陈旭青王拥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灵枢素问正气

周龙云,崔学军,施 杞,陈旭青,王拥军△

(1. 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 上海 201203;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 3. 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 上海 200032; 4.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京 210029)

八虚者,机关之室。如《灵枢·邪客》:“人有八虚,各何以候……皆机关之室。”然自经文提出“八虚”一词,后世对其发展甚少。细究经文,后世医家对“八虚”理念的阐述:“八虚”非仅称谓之语,其更涵纳着八大“机关之室”内外在特点,是对此类特点的深刻总结与抽象升华。四肢有机关、躯干亦有“大室”,其中颈椎是其躯干活动的关键枢纽。细思颈椎的特性我们发现,这些特性与“八虚”所内涵的系列特点有着诸多相合之处。“八虚”的称谓并非关键,其真义在于其深刻的内涵,而颈椎的特性正切合其背后涵义,故我们大胆提出“颈椎是为九虚”的理论,并探讨“九虚”的个性及其临床意义,现详述如下。

1 “八虚”之涵义

欲立“九虚”必先明“八虚”之真义。而事物的结构、功能、特性等决定了对其认识、理解与总结。故“八虚”命名之内涵,又均在八大“机关之室”诸多共同特性之中。

“八虚”之名,“八”为其数,“虚”字之意则形象而深广。“八虚”者明指肩、肘、髋、膝八大机关,如《太素·刺法》:“八虚者,两肘、两腋、两髀、两腘。”其由刚骨所建,宗筋所布,骨为其干,筋附于骨,刚柔并济,动静相合,而肢体运动自如。如《素问·痿论篇》:“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然机关有着一个重要而独特的结构特点,其为骨之末端交接之所,中有间断,故名“骨节”,而触感虚陷。如《太素·刺法》:“此之虚,故曰八虚。”间隙之处,筋肉聚附,维系两端,以维持肢体外形的连续、完整。但筋肉者其表其象,骨干者其里其本,为肾气之所主,精髓所内藏。机关之所,其外虽续,其内不连,脏腑之气外达而难续于内,真气经而不密,气血过而不坚,内室正气薄弱。如《灵枢·五变》:“人之常有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现代研究亦表明,关节处、关节腔外血管较为丰富,但其内软骨则缺少或无血液供应,滑液是软骨营养的主要来源,养供不佳[1-2]。故机关者,其形虚陷,内在间断,其内正气相对薄弱,是“八虚”的第一层内在涵义。如《太素·刺法》:“八虚者……此八大节相属虚处。”

人体机关以动为其生理之性,其动源于卫气之温煦、营气之濡润。如《灵枢·决气》:“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其运动适当则阳气鼓动,气血流利,经络通达,而助养肢体。若机关过静,则逆其本性,气不得振,阳不得宣,气血或衰或不行,经脉失荣,而筋肉萎软。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久卧伤气,久坐伤肉。”抑或妄自劳作,则气血力养而不足,精气尽布而不固,亏耗日积,形体劳伤,而关节不利。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故机关活动不及、太过均会导致气血耗伤,形体衰、损。同时,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脏腑气血逐渐衰弱,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八虚”之“机关之室”本有着“正气相对薄弱,且耗气以动”的特点,故全身气血衰减之时“八虚”之处尤为明显,而在形体上表现为变化常见且显著的特点。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五脏皆衰,筋骨解堕……行步不正。”此时,因于“机关之室”气血的明显削减,外邪之气更易侵犯,滞留局部,经络不行,以致形体愈加败衰。故“八虚”之深义,言其本虚也,亦包括“邪气滞留”之义,因其虚故,虚邪客也,如《灵枢·百病始生》:“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综上,“八虚”为身之重要枢纽,其内存在多层涵义:其一,外形虚陷,内在间断,正气外达,于内断续不坚;其二,赖气以动,用之太过、不及,均致形体衰、损;其三,年过半百,其气愈亏,邪气愈犯,内虚而邪滞,形体衰损显见。诸多涵义间相连、相关,其以“内在间断,正气不坚”最为关键。笔者以为,“八虚”用意在于其义,故立眼其真义,脱“八虚”经典之束缚,以促其发展,亦非不可。

2 颈椎为“九虚”

“八虚”者四肢之大室,颈椎者躯干之大枢,基于这一点两者有着诸多共性。颈椎特性与“八虚”内涵的密切联系,为“颈椎是为第九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颈椎是椎体、椎间盘及周围韧带等构成的互相制约、协调运动的复杂结构[3]。其形前曲而后陷,离于背阳,是脊椎骨中体积最小的节段,但灵活度最大,活动频率最高,为中轴骨中最为重要的枢纽之一。如《洗髓经·凡圣同归》:“体虽有巨细,灵活原无异。”其椎骨多相间,间隔以筋相连,中有水平裂隙,余窄小骨面相互“轻”触,构成诸多可灵活转动的小“机关”,复杂的筋肉联系各处,外在维系以成可灵活运动的“大机关”。故“骨多间续,筋连有隙,轻触灵活”是颈椎结构特点,亦是其伤损、较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与八大机关之室类似,因其内多隙,气血虽通达于外,内却断续不坚,又赖气以灵动,其内正气不固。现代研究亦表明,虽血管网密布于脊椎周围,但从幼年发育开始,椎间盘即缺少或无血管供应,特别是纤维环内层及髓核,椎间盘多被以扩散方式提供营养,离椎间盘周围越远纤维环就越脆弱[4]。另外,颈椎间盘特有的水平裂是颈椎保持灵活度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它们有向内和向侧面延伸的倾向性,使得它们从生物力学角度而言也具有抵抗力最差的弱点[5]。颈椎之处上焦,须脾胃气足以上输精微,心肺气壮以散布给养,但若脏腑之气有所不足、气血升达不力,则颈“机关”之气更为薄弱。如《灵枢·大惑论》:“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颈椎者,有着“位处上焦,骨间多隙,轻触灵活”的生理特点,其正气不易达,达而难接续,内室气不坚。

颈椎活动灵活且载荷较大,当颈椎前屈时弧度变直,大量载荷能量被椎体吸收,周围组织分散载荷较少,同时局部肌肉、韧带张力明显增加而紧张。状态持续时,椎体疲劳不断累积,动静力平衡失调,导致颈椎的劳损[6]。中医学则认为,颈椎屈伸源于脏腑气血对其充养,过静则逆,气血应之而少布,久则筋骨不养。如《素问·五运行大论篇》:“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而过度活动或长期劳作,则气血不易达而多耗,正气不坚更削弱,经脉失荣,虚而不运,形体劳伤。故颈椎巧而灵动,过动、过静亦均会出现筋骨劳伤。更者人至中年,肝肾精气衰于上,阳明气血不充,上焦气血失布,而发堕齿枯,面容憔悴,特别是赖气血通利之“机关”失养,而筋骨败衰,颈项运转不利,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五七,阳明脉衰……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现代研究亦表明,随着人们的老龄化,颈椎发生着逐渐的退变,活动功能日益受限[7]。此时,内外之邪犯之,邪气易中,痹聚于经,而筋骨更损,衰败尤甚,如《灵枢·百病始生》:“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综上,颈椎者位处上焦,躯干之“机关大室”,其形曲陷,离于背阳,骨多间续,筋连有隙,气血不易达,达而内难续,正气过而不坚,此正为“八虚”背后的关键内涵。本气不足、颈项过劳则更伤气血,过静则气更少布,形体衰损;年老之时,阳气衰于上,而颈“机关”失养,内外邪犯,局部衰败明显。以上三点特性均与“八虚”之深意十分切合。故立于“八虚”之深意,去“八虚”命名之束缚,我们提出“颈椎是为九虚”的理论。然颈椎者亦有其独特个性,故“九虚”源于“八虚”又不同于“八虚”。

3 “九虚”高于“八虚”

“九虚”之名是为“八虚”的延伸,但“九虚”有其独特个性,其个性决定了颈椎同于又高于“八虚”。

颈椎是连接头部与躯干的重要结构。其中,椎动脉为大脑后循环的主要供养血管,保证大脑生理代谢、调节生命活动等功能的正常运转。颈椎椎管内为颈髓,各节段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束等脊髓上、下行传导束行于其中,是脑与躯干、四肢信息相互交流、循环的必经通道,对肢体的运动,脏器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8]。中医学则认为,颈椎处督脉循行之所,是联系元神之府与内在脏腑、四肢形骸的部位,水谷化生气血,阴阳合化为精,充养督脉,上循入脑,以益髓海。如《医学衷中参西录·脑气筋辨》:“脑为髓海……非生髓之处。究其本源,实由于肾中真阳真阴之气酝酿化合而成。”精气入脑乃化为神,神游周身,经颈之枢,循于五脏,则脏腑协调,阴阳平和;行于形骸,则四肢活动屈伸自如。如《本草纲目·三十四卷·辛夷》:“脑为元神之府。”《灵枢·本神》:“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故颈椎者,处督脉循行之所,为内在脏腑、周身形骸与髓之大海气血、神气运行交换的重要枢纽,其内颈髓对周身脏腑、肢体功能协调运转有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是为一身之气血交换之大枢。

由于颈椎的诸多结构特点,其稳定性相对较差,长期机械负荷应力下容易发生劳损、退变。除颈椎自身病变外,其常引起周身肢体、脏器功能的失常。如颈椎退变、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则一侧肢体受累,感觉、运动障碍;若钩椎关节松动、变位、增生,压迫、刺激椎动脉,则大脑血供不足而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甚至内脏功能紊乱、猝然晕倒、肢体活动障碍等;而若压迫脊髓则下肢肌力减弱、跛行,继而上肢功能减弱,四肢肌肉萎缩、感觉障碍,甚至导致残疾[8]。如上所述,颈椎者虽为气血、神气运行之道,然其内在不坚而外强中干易于劳损。其为病者,机关之枢屈伸运转不利,内虚瘀阻、内外之邪痹阻经络、血脉,渐扰及气血运行之道,气血之枢亦因之不行。精气不能上荣于脑者,髓海不充,神气不化,内在脏腑、肢体形骸乏神,而脏腑为病、形体失于运动,甚则诸身机关失用;神气不游于脏腑者,脏腑不养,阴阳失和,精气不化,神气更乏;神气不游于肢体者,机关失用,肌肉萎软,形骸败衰。故颈椎者气血交换之大枢,其病则诸身机关失养不用,而形体萎软又为诸“虚”之一源。

综上,颈椎者内在不坚,气不接续,易虚劳损,而同于“八虚”之性。但其处督脉循行之所,为内在脏腑、周身形骸与髓之大海气血、神气运行交换的重要枢纽,是为一身之气血交换之大枢。其病则诸身机关失养不用,而形体萎软,又为诸“虚”之一源,故“九虚”颈椎者源于“八虚”而高于“八虚”。

4 “九虚”的临床意义

“八虚”涵纳着八大“机关之室”诸多共同特性,故其对八大机关疾病的认识、治疗等有着重要意义。而“九虚”之名及其个性,亦对颈椎之疾的临床认识有着重要的价值。

“九虚”者其内间续,本气不坚,外为气血运行之大枢。若人顺于自然,摄身养生,食饮有节,规避风寒,则正气充实,气血上荣,内外之邪不生,颈项正气平和,病疾不作。而若颈项劳作、饮食劳伤抑或年高气衰,颈部气血耗伤,内在正气更弱。一则气虚不运,津血停滞,痰瘀变生;二则外邪易犯,邪气直中,经络痹阻,内外合邪,筋骨不养而败衰。机关不利,气血之枢因之不行,而肢体形骸为病。故“内在不坚或虚”常为颈椎病变发生之本始,邪气复犯则是以“虚”为基,发展、加重疾病的重要病理因素。如《灵枢·大惑论》:“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九虚”之谓,以明颈椎“不足或虚”之性,邪气易中,故病善见风、寒、湿邪滞阻之机。如《素问·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近年部分中医证型分布研究亦显示,颈椎之疾的发生以“邪实为主”[9-10]。然虽易见其表实,终不忘其“内虚”,此正是《灵枢·百病始生》:“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之意。

“九虚”之颈椎,其病多见“内在气虚,虚邪滞留,枢机不利”,故治以“扶正补虚,通滞和枢”。扶正者,固其不坚之本,益其伤损之气,其意明朗。“八虚”之病关乎循行之经脉,而“九虚”循于督脉,督脉则源于肝肾之充养,故其病与肝肾不足密切相关,扶正补虚亦以补肝益肾为要。如《寿世保元·臂痛》:“肝主项背与臂膊。”然五脏相系,气血之充实,必因五脏之调和,故“九虚”之病关乎肝肾,但不可独究于肝肾,详查其因,细审何虚,则一如终始。通滞和枢者,祛内外邪滞,和气血之枢,以通为主。而通之之法,审因而变。如《医学真传·心腹痛》:“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颈项之痹,因于虚邪贼风,通之之法于“发散、辛通、活血”之时,断不可忘内虚之本始,而守“以补通之,通欲补之,以通和枢”之则,慎以过多攻伐伤正之品,以致虚之又虚,外邪更犯,筋骨愈衰之弊,犯虚虚实实之戒。此正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治病必求于本”之道也。

综上,“九虚”之义及其个性,对颈椎之疾的临床认识有着重要价值。心存“九虚”之名,则不忘“其病于虚”之机,明了“扶正达邪”之治,正顺乎《内经》之“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则。

5 总结

“九虚”者,内在不坚,外在为气血之枢,其源于“八虚”然高于“八虚”。“九虚”理念只是对经典理念发展细小的一步,即有“九虚”,那我们思考又是否存在“十虚”?我们认为,经典之不可违者,在于其内在真义,非在其表象之言。开思想之束缚,而浮想于深义之间,则中医之经典亦可变、可退、可进矣。

猜你喜欢
灵枢素问正气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Ancient and modern medication laws of aromatic Chinese medicines in treating angina pectoris based on data mining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方天祥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采采卷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