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 处方

2019-01-09 09:28
保健医苑 2018年3期
关键词:患病心态胰岛素

“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有啥病也别有糖尿病”,常听“糖友”这样调侃。历史上没有哪个年代像今天这样,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井喷式,高达9.7%,25年间发病率增加了25倍,是我国引起致残、致贫及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而且1.4亿糖尿病前期患者以每年8%~10%的速度转化为糖尿病患者。那么,作为一种心身疾病,它和心理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进展性疾病,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糖尿病不是单一的心理疾病或躯体疾病,而是由多因素所引起的心身疾病。

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就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而胰岛素直接降低血糖,使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保持平衡,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就会升高。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辆汽车,那么推动它前进的“汽油”就是血糖,胰岛素不去“油箱”家串门,“汽油”就会溢出来。而且,交感神经还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也会使血糖升高。

此外,人格因素也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在同等的心理压力下,不良的人格因素往往是引发糖尿病的直接原因。糖尿病患者常有内向、情绪不稳、被动、依赖、不安全感、优柔寡断等不良性格特征。当压力事件出现后,一旦缺乏充足的社会支持,就会感到难以应付,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进而促使血糖增高。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1、否认。在患病早期,患者往往不能很快接受患糖尿病这一现实,持否认和怀疑的态度,认为“不可能”“我怎么能得糖尿病呢”,怀疑化验结果和医生的诊断,否认自己患病,拒绝接受治疗,不注意控制饮食,或自认为得了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高了一点,对身体无大影响,对疾病采取无所谓、满不在乎的态度,可能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和恶化。

2、失望和无助。1型糖尿病患者一旦被确诊,可能将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否则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代谢紊乱。尤其青少年患者,正处于求学、创业、恋爱的大好时光,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常有一种愤怒的情绪,恨“苍天不公”,加上必须终身控制饮食,平添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生活负担和心理负担。患者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情感脆弱,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有些人还认为患病是父母遗传的结果,将愤怒的情绪转移向父母,对父母甚至所有人采取不友好的态度,久而久之会出现人格改变。

3、焦虑恐惧。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上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欠缺,或者存在许多误解,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担心会影响自己一生,害怕死亡等。对治疗和药物的不良反应过分关心,也可导致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

4、自责自罪。患者患病后可能丧失很多功能和机会,不但不能照顾家庭,履行自己各方面的义务,同时长年治疗又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给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因此感到自责、内疚,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赘,这可能是悲观厌世和自杀心理产生的前期阶段。

5、悲观厌世。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对治疗产生失望和对立情绪,认为无药可医,自暴自弃,对医护人员不信任;或者因长期治疗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因病致贫,无力支付医疗费用,因此不积极配合治疗,甚至放弃治疗,表现出一种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伴有明显的抑郁情绪,经常唉声叹气,面带愁容,悲观厌世,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处方

战胜自我。病痛的折磨、经济的压力、生活质量的下降,是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要面对的。从糖尿病患者的调侃语录中,我们感觉到了“糖友”内心深处的痛苦、无奈还有无助。所以,战胜自我,是每一位“糖友”战胜糖尿病的首要任务。

正确面对。糖尿病不能治愈,但能控制,控制好了,跟正常人一样,治疗方案需要不断调整,关键在于自我管理。目前世界上没有根治糖尿病的药物,请不要轻易相信 “祖传秘方”“重大发现”“根治糖尿病”等夸大其词的宣传。

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解释、疏导、安慰,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耐心细致地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知识、高血糖的危害性和不及时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帮助他们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加强他们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使其克服对疾病怀疑、拒绝及满不在乎的心态,以帮助患者消除各种消极情绪反应。

培养良好心态。心态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得了病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积极的心态,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一个人常保持正向乐观的心态,会平息由压力而带来的紊乱情绪,也能把问题导向正面的结果。

培养良好心态的方法如下:①倾诉释放法,就是对朋友、家人、同事、心理咨询人员进行倾诉。②能量宣泄法,就是哭出来、写出来、喊出来、动起来。③合理情绪疗法,就是帮助糖尿病患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因为引起患者情绪困扰的并不是患糖尿病这件事情,而是对患病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比如认为得了糖尿病就等于得了不治之症,如果这样就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只要正确、有效地治疗,就能明显延缓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从而早获益。④创造和谐的工作与家庭环境。这可以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当然患者也要自己克服急躁易怒的情绪,遇事冷静、大度。⑤患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一些娱乐活动如听听音乐,增添生活乐趣,精神上有寄托,这样可以摆脱不良情绪,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行为疗法。主要是对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改变其行为,从而达到科学治疗的目的。

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通过上述方式不能进行自我调节,一定要到专业机构进行专业的治疗。

找不同

对比下面两幅图,其中有5处不同,您能在3分钟之内找到吗?(答案在本期内)

猜你喜欢
患病心态胰岛素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做谦逊的人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注射部位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