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红颜杀手”猛于虎

2019-01-09 03:14
保健医苑 2018年12期
关键词:遗传性B超乳房

中国抗癌协会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是乳腺癌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乳癌发病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发病年龄也呈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对于母亲来说,乳房是哺乳孩子的工具,对于女性来说,乳房则是魅力源泉和重要器官,乳腺癌作为女性的头号“红颜杀手”,我们该怎样科学预防,远离“胸”险?

与乳腺癌“攀亲”的病因

福州总医院肿瘤科陈曦副主任医师介绍说,乳腺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首先考虑生殖因素影响,例如月经初潮年龄早(小于12岁)、绝经年龄晚(大于55岁)、月经周期短、不孕及初次足月产的年龄大于35岁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同时,营养过剩、肥胖、高脂低纤维饮食、酗酒可增加发病机会。

能否抓到“躲猫猫”的乳腺癌?医学界认为,肿瘤抑制基因BRCA1、BRCA2和乳腺癌发病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携带乳腺癌遗传性相关基因BRCA1、BRAC2、P53,患癌的几率升高。环境污染、电离辐射、不当药物摄入等环境因素,长期口服避孕药、文胸穿戴不科学、雌激素替代治疗,也可能和乳腺癌发病有关。

临床发现,大概有15%~20%的乳腺癌患者是有家族史的,大概有5%的乳腺癌有遗传性。客观说,有明显乳腺癌遗传倾向、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患者、曾经有胸部放疗的人群,均属于乳腺癌高危人群。

乳腺癌是个典型的“富贵病”。陈曦副主任医师建议,防乳腺癌要学农村老阿婆,清淡饮食,经常劳动,患乳腺癌的几率就小得多。简单说,就是少吃油炸、膨化食品、冰淇淋等高油、高脂食品,不要随意服用含雌激素的药品和保健品,多食蔬菜、水果、鲜鱼。学会疏解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和一定的运动量。

保持危机感,远离“胸”险

乳腺癌相对其他癌症生长较慢,容易早期发现,有很大的诊断和治疗空间。虽然大多数的乳腺癌都是肿块,但也有很多其他的变化是乳腺癌的警兆:乳房大小的改变;新出现的肿块,或现存肿块的改变;乳头凹陷;乳头上面或四周有疹子,无法治愈;乳头有分泌物流出;乳房上有静脉曲张;同一个地方不断发生溃烂;红疹、发炎不断;月经过后,乳房仍持续疼痛;皮肤隆起、皱纹;皮肤看起来像橘子皮;肿大或堵塞的淋巴腺会在腋下产生肿块。

远离“胸”险,首先要保持危机意识,每月定期乳腺自检,检查乳房各个角落和发现可疑增大的淋巴结。目前,抽血是进行肿瘤基因筛查最为普遍的方式,通过大量样本检测和医学数据,对比受检者基因,有利于发现乳腺癌的高风险人群,如有遗传性家族史的人,从而有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当诊断为乳腺癌时,应积极治疗,只有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不会“谈癌色变”。

得了乳腺癌怎么改善生活方式

乳腺癌患者治疗结束后,应尽量使体重达正常范围,每三个月测量一次体重,再次评估。有规律参加体力活动,避免静坐生活方式,推荐18~64岁患者,每周坚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合理营养和膳食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特别是谨慎使用保健品。

一般女性乳腺筛查“路线图”

① 20~39周岁

不推荐对非高危人群进行乳腺筛查。

② 40~49周岁

⑴适合机会性筛查。

⑵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

⑶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

⑷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③ 50~69周岁

⑴适合机会性筛查和人群普查。

⑵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⑶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

⑷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④ 70周岁或以上

⑴适合机会性筛查。

⑵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⑶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

⑷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猜你喜欢
遗传性B超乳房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写字的尴尬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