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

2019-01-09 13:00
江苏年鉴 2018年0期
关键词:水源地经济带长江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实施】2017年,省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2016年度省“水十条”考核结果,修订省级水污染防治考核办法,印发《江苏省2017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将断面长制从104个国考断面扩大到380个省考断面,公布市、县(市、区)两级断面长名单,每月通报不达标和劣Ⅴ类断面水质状况,对水质不达标断面的20个县级“断面长”进行集中约谈,组织编制消除劣Ⅴ类方案,国考断面优Ⅲ类、劣Ⅴ类比例均达到年度国家考核要求。组织完成《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江苏部分中期评估和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省环保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水污染防治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完成6大行业22家企业改造任务。

(缪明生)

应急防控 太湖地区各地各部门克服高温少雨等不利影响,细化完善应急预案,逐项落实工作任务。加强蓝藻和湖泛监测预警,开展现场巡查,强化分析会商,及时处置异常情况。开展水源地停产应急演练,确保出厂水全面达标,累计安全供水11亿吨。加强蓝藻打捞平台和藻水分离站建设,打捞蓝藻237万吨、水草7万吨,完成闾江口、符渎港清淤142万m3。实施调水引流,累计引江水11亿m3、入湖4.8亿m3。

控源截污 落实《“十三五”太湖流域总磷总氮总量控制方案》,加强氮磷污染控制。减压过剩产能,削减印染1.88万吨、纺织1900万m、电镀3.3万吨。推动化工企业“四个一批”(即关停一批、转移一批、升级一批和重组一批)专项行动,关闭873家。严格环保执法,查处各类企业1970家,关闭133家。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1.7万m3/日、污水收集管网550余km,开展第二批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太湖流域生态农业建设的意见》(苏政办发〔2017〕153号)、省农委等单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布局调整优化和污染治理指导意见》,全年关闭搬迁养殖场4405家,建立1997家需治理养殖场清单。组织围网养殖和环湖3km水产养殖摸底调查,清理流域网围养殖2666多公顷,修订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

小流域整治 2月,省太湖办印发《主要入湖河流整治方案编制指导意见》,突出水环境治理的系统性、集成性和针对性,编制实施新一轮主要入湖河流综合整治方案,确定重点项目118个,投资近2亿元。在全流域范围全面推行河长制,深化15条主要入湖河流“双河长制”,因地制宜、一河一策。发挥“263”平台监督作用,部分久拖未决的水环境问题得到彻底整改。开展小流域治理情况绩效评估和跟踪检查工作,定期对15条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状况进行通报。

生态修复 加强湖滨湿地及生态防护林建设,新建省级湿地公园2处、湿地保护小区10处,新增保护面积约1.23万公顷,完成封育造林约1667公顷。启动实施新一轮生态清淤,编制太湖二轮清淤一期工程实施方案,计划3年实施清淤320万m3,首年80万m3清淤工作进场施工。加快调水引流工程建设,基本完成新沟河延伸拓浚,完成新孟河年度任务,启动望虞河西岸控制工程建设。推进资源化利用工作,宜兴市建成八房港、符渎港蓝藻和水草“巡查—打捞—运输—处置—资源化利用”一体化工程,在八房港建立湿地植物(芦苇)“收割—储运—资源化利用”体系。

保障措施 开展《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工作。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工作方案,将太湖流域总磷指标的补偿标准提高至其他地区2倍以上。对太湖流域排放氮磷单位全面开征氮磷排污费。修订省级治太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推进治太项目库建设和动态调整。修订太湖治理工作督查考核办法及考核细则,对流域五市年度目标责任书现场检查,对省有关部门考核评估。

(汪 琦)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2017年,为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省环保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先后联合出台《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重点突破实施方案》《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规划》。组织编制实施外秦淮河三汊河口、金川河宝塔桥、十里长沟红山桥、十里长沟化工桥、团结河葛村桥等5条重污染入江支流整治规划。加大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保护力度,重点开展调水期间加密监测,严密监控沿线水质状况,定期通报南水北调水质状况,跟踪敦促相关问题的解决,确保水质持续稳定达标。督促地方“一湖一策”编制14个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组织开展湖泊生态安全调查评估。

(缪明生)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 苏州市吴中区政府办供图

延伸阅读: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1) 扩大物业管理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宿州市很多物业管理公司是房地产公司的子公司,这样的公司一般不存在项目上的危机感,也很难去适应市场的竞争机制,还有很多物业公司规模小,像这种小而全的模式只会导致人员浪费,运行成本增加。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物业管理企业之间强强联手,实现规模效应,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江苏跨江滨海,长江横穿东西425km,沿线有南京、扬州、镇江、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8个设区市,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基础较好、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地区之一。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江苏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据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江苏出台《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规划》。

一、保护现状与进展

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十二五”期间,江苏完成植树造林27.2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2.5%;湿地保护修复得到加强,恢复湿地1.89万公顷,建成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22个,湿地保护小区230处,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43.8%;水土保持、矿山治理等生态修复工作持续开展,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930km2,治理修复矿山500余个。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盐城湿地珍禽、大丰麋鹿和泗洪洪泽湖湿地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新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4个。与2011年相比,2015年省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于Ⅲ类比例提高3.8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下降2.6个百分点;2013至2015年,全省空气质量达标率从60.3% 上升到 66.8%,PM2.5平均浓度下降20.5%。

治污减排工程扎实推进。“十二五”期间,全省实施1万多项重点节能减排工程,率先实现30万kW及以上燃煤机组脱硫脱硝全覆盖,煤电装机比重由84.1%下降到75.6%。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430万吨/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12700km。连续实施三轮化工行业专项整治,累计关闭7000多家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2015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较2010年分别削减17.62%、14.59%、23.07%、27.46%,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

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被环境保护部列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制定修订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条例等11部地方环保法规。健全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的联动机制,连云港市在全国率先开展战略环评试点示范。率先出台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划定15类779块生态红线区域,其中陆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2.23%,配套实施监管考核细则和生态补偿办法,截至2015年底,省财政累计安排40亿元用于生态转移支付。创新水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制度,建立上下游“双向补偿”机制。建立绿色评估制度,对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绿评”。大力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在苏州、泰州、盐城等地试行刷卡排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域整体性保护不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呈退化趋势。长江干流岸线开发强度大,岸线利用布局不尽合理,生态保护岸线、生活岸线比例偏低,危化品码头和储罐亟需全面清理和整治。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人均森林面积0.024公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系统功能下降,一些地方天然水系遭到人为破坏,支流支浜滞流、断流,湖泊河网调蓄能力下降,自然湿地面积减少,生态服务功能弱化。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野生动植物生境分布区日益缩小,栖息地破碎化严重,水生生态系统健康受到胁迫,水域生产力急剧下降。

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环境质量改善难度不断增大。江苏省长期形成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重化工占有相当比重的产业结构、国土开发强度较大的空间结构尚未实现根本转变。全省重工业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62.9%,化工、火电、冶金等7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3左右、水泥、粗钢、生铁、化学纤维产量都位于全国前列,单位国土面积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流域性水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主要湖库富营养化特征仍然明显,入江支流污染较重,2015年,主要入江支流仍有20.9%的断面水质劣于Ⅴ类。大气环境质量改善难度大,全省PM2.5浓度(58微克/m3)距二级标准(35微克/m3)仍有不小差距,臭氧超标问题日益突出。土壤污染状况底数不清,耕地质量退化明显,历史遗留污染地块安全隐患严重。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面源污染问题仍较为突出。

环境风险隐患多,饮用水安全保障压力大。长江是江苏省重要的饮用水源,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全省80%左右的生活和工业用水都直接或间接来自长江。长江沿岸现有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企业7000多家,环境风险企业总数居全国第1,环境风险企业面广量大。长江沿线30个饮用水水源地,沿江分布24个化工园区、129个排污口、187座危险化学品码头,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同各类重污染源集中区、排污口交错分布。危险化学品运输量仍处在高位,每年危险化学品运输量超过2亿吨,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风险持续增加。危险化学品生产和运输点多线长,船舶老旧、运输路线不合理、应急救援处置能力薄弱等问题突出。

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

三、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任务

到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全面提升,河湖、湿地生态功能基本恢复,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建设和谐长江。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江湖关系趋于和谐,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25%、20%。

建设健康长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增强,生物种类多样,自然保护区面积稳步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逐步提升,主要河湖生态评价优良率达到70%以上。

建设清洁长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优良水平,全省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67.6%,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2%,设区市及太湖流域所辖县(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和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基本消除,入江支流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

建设优美长江。空气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全省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0%,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以上。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建设安全长江。涉危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基本健全,区域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到2030年,水环境质量、空气质量和水生态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苏 鉴)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2017年,按照环保部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源地专项行动要求,中央指出的水源地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开展25个地级以上、71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及59个典型农村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省政府下发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意见、隐患整治达标建设工作方案,夯实水源地管理基础。

【近岸海域污染防治】2017年,全省落实国家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组织排查入海排污口清单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清单。确认入海排污口21个、其他排口95个,限期整治非法及设置不合理的6个入海排污口,全年整治完成4个。按照“一河一策”原则,组织编制、修订整治方案,整治重污染入海河流。

猜你喜欢
水源地经济带长江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长江之头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河南省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评价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