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峰和尚二三事

2019-01-10 00:22黄恽
苏州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钦差郎中徒弟

黄恽

二十多年前,光福石嵝万峰台,是一片碎石场,现场一无可观,却颇可望远,从树隙间望出去,是烟波浩渺的太湖。这次登临,却使我知道了万峰和尚其人,一个元代末年的和尚,在这里留下了遗迹:万峰台。知道万峰和尚其人,就想连带知道一点其事。

宿命

万峰和尚(1303—1381),元代禅僧,属临济宗。他是温州乐清人,俗姓金,名时蔚,母郑氏,传说他在襁褓中,见僧人辄微笑合掌,颇有佛缘。

元末,拜名僧千岩为师,起号万峰。几年后,佛学小成,欲云游天下,拜辞师父,千岩把万峰叫到面前,嘱咐说:“汝逢汝名即住。”这是一句很明晰的话,却也是一句禅语,很难参透。碰到自己的名字就留下来,在哪里能碰到?东南西北,从那个方位走?怎样才算自己的名字:时蔚?时?蔚?看来得靠自己顿悟,里面似乎有着某种宿命。

万峰揣着这种不确定性开始走南闯北,托钵云游,然而,一路上风餐露宿,自己的名该以怎样的方式遇合地名而停留下来呢?也许他内心并不喜欢突然的终结,而是喜欢一直这么流浪?也许他早就想要留住,在属于他的地方开创他的事业?

终于来到了苏州,又沿着太湖一线,来到了光福。那天,他向当地人问讯,眼前这山叫什么山?邓尉山。万峰忽然一个激灵,这莫非就是千岩老师傅那句禅语的指向?邓尉,等待时蔚?时蔚,起码有一个字是应验的,万峰并不识字,听话听音,万峰想这里应该是师父的指向,也是自己的宿命。也许他太想留下来了,满脸风霜,万峰有些倦了,去水泉边洗把脸,照见了自己的憔悴,他决定到山上去看看。

万峰和尚在邓尉山前后走了几遍,来到东麓,这里是邓尉的支脉,因为埋葬着东汉郁泰玄的遗骸,所有又称玄墓山。万峰寻脉望气,觉得这里龙腾凤舞,山水清嘉,阿弥陀佛,佛祖会喜欢的,他对着山谷喊道:玄墓要建造一座大兰若。山风呼啸,袈裟鼓起来,略有寒意,万峰发了如此大愿,把自己也吓得有点震惊,能成吗?怎么做?

他留了下来,经过几年的不懈奔走,围聚了一批徒众,终于感动了苏州的信徒,玄墓的寺庙建造起来了,他也老了。据明朝《庚巳编》说:“初未尝识字,既超悟禅乘,遂能作书,偈语皆可诵。虽僧服而不去须发,自为赞,有‘束发辨头陀,留须表丈夫’之句。”

酬报

岁月荏苒,在邓尉山的万峰和尚也老了,还有支气管哮喘(痰气)。万峰和尚对徒弟说:“帮我到苏州城里请个郎中。城里的郎中沈以潜,我和他有缘,吃他的药一定会好。不过,他近来在京城里(南京),算起来今天晚上会回来了,你快去请他。”徒弟遵命而行,到沈宅一问,却说不在,还在京城未回。徒弟想,师父病得有些糊涂吧,应该算错了。既然不在,不如回去覆命。万峰和尚听了很生气,叫徒弟再去,不把沈郎中请来,就不要回来了。徒弟撅着嘴,只得再去。到城里沈宅,天已黑了。沈家仍回复主人尚在京城。徒弟两头受气,没有法子,只得暂且睡在沈家屋檐下,决心等到沈郎中回来再说。这夜二鼓时分,一顶轿子从远处过来,果然是沈以潜郎中星夜回苏。宿在门口的小沙弥看到后大喜过望,马上坚请沈以潜即刻到邓尉山为万峰和尚出诊。沈以潜听说万峰和尚算准他今天会回苏,相当惊讶,谁是得道高僧?这就是啊。

沈以潜请小沙弥进了家,细细问了万峰和尚的病情,约好明早即行。次日一早,沈以潜随同小沙弥往光福而去。万峰和尚服了沈郎中开的药,果然痊愈了。

万峰和尚谢了沈以潜,据《庚巳编》说:“荷君治疾,无以为报,有地于此,请奉以为尊夫人寿域。”原来,万峰和尚精于风水,他看到玄墓山脉是三龙三凤,胜绝天下,尤其是附近的竺山之后,有一佳穴。如果葬在此处,六十年后,家当大发。万峰和尚就把这处地点指给沈以潜看,说现在可以先给您妻子做个寿域放着。沈以潜很相信万峰和尚的说法,但另有心思:自己的妻子还年轻健在,等到去世不知还有多少年呢,死后再葬于此,那么,还要六十年一个甲子,家里才能发科。这也未免太长,自己可能看不到这一天了。不如把自己已逝的母亲迁葬到这里,那么,岂不是可以提早看到自己的家族兴旺发达?思考停当,沈以潜辞了万峰和尚,赶到苏城家里。

沈以潜果然迁葬了自己亡故的母亲到竺山万峰和尚指定的穴地,果然,成化年间,沈以潜的孙辈富甲一方,其中三个孙辈(布政、杰谕、德焘)科第连甲,门户赫奕。距离其母迁葬竺山,恰好六十年。

前知

洪武辛酉,朱元璋经别人举荐,知道了万峰和尚的名字,派钦差征召万峰入京。这种事,弄得好名利双收,天下闻名;弄得不好,则身败名裂,贻羞万年。但皇帝的命令,是无法拒绝的,即使身染重疴,也必须准时前行。

钦差到苏七日之前,万峰已经前知,何去何从,对于万峰和尚,成了一个生死抉择。是的,只有死亡,才能对抗红尘中最大的权力者皇帝。万峰对这位杀人如麻的皇帝毫无好感,对他的弟子无念说:“我和当今皇帝无缘,你代我去应召,我得告别尘世,升西而去,是时候了。”万峰和尚沐浴打坐,对徒众说:我即将涅槃,到时候,你们先不要焚化我的肉身,满十三天后,“以瓦缸覆尸而葬”,说完,闭目怛化,升西而去。奇怪的是,下葬那天,万峰和尚肢体犹温,宛若酣梦。

钦差到达圣恩寺,宣召万峰入京,前来接旨的却是万峰和尚的弟子无念。原来万峰七天前已经死亡,而朱元璋下旨征召的那天,万峰正好掐断了自己的生命,离世而去。

人确实是死了,不能复生,虽然肢体尚温。钦差总觉得事情太巧,仿佛做梦。他坚持要看万峰下葬,于是在众僧的梵呗声中,按照万峰的嘱咐,抬着瓦缸和其中的万峰遗蜕葬在了寺庙的后边。钦差目见了万峰的归结,还要带走无念,做个见证,好去向雄猜的皇上朱元璋覆命。

伴君如伴虎,不仅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万峰和尚先走一步,红尘滚滚,抛落身后。

猜你喜欢
钦差郎中徒弟
Mark Twain
你是“急先锋”还是“慢郎中”
清代缘何热衷派遣钦差大臣
徒弟和保险柜
神探大脑门(1)探长出题考徒弟
清代缘何热衷派遣钦差大臣
急先锋和慢郎中
天思
郎中治病(下)
郎中治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