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对辽宁的启示

2019-01-10 11:48冬,王
中国林业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全域景区区域

刘 冬,王 慧

(沈阳师范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沈阳 110034)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均收入的持续提高,旅游活动已经从小众的奢侈品演变成大众生活的必需品。在国家高度重视、社会积极参与、全民共同关注下,全域旅游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域旅游发展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区域实际,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本文从全域旅游的内涵出发,选取典型地区,总结其发展模式及适用性,进而提出辽宁全域旅游发展的模式选择对策,以有效推动辽宁全域旅游的发展。

1 全域旅游的实践进展

所谓全域旅游就是把旅游目的地作为旅游一体化区域进行规划建设,全域、全业、全景、全方位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区域结合自身优势共同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发展的必然选择[1]。全域旅游有利于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效应,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

目前,全域旅游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文件,对全域旅游给予政策支持。国家旅游局先后颁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等文件,为全域旅游发展指明方向;各省市也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如《宁夏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8)》、《关于印发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州市全域旅游发展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等,积极推进本地区全域旅游发展。

在国家旅游局主导,各省市主管部门推动下,全域旅游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从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中可以看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500家创建单位总面积为180万km2,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9%,与我国旅游热点区域基本吻合。

2 全域旅游的主要模式

实践证明,全域旅游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全域旅游发展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区域旅游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文化特质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目前,对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相关研究主要有:汤少忠(2014)提出全域旅游发展的四全模式,即全景、全时、全业、全民[2];刘玉春、贾璐璐(2015)提出全域旅游的模式有:全新休闲旅游模式、全新旅游景观模式、城镇化的旅游产业模式;王俊、沈韩笑(2016)提出三种全域旅游发展模式:适宜全域大景区型目的地的“精品+景区DNA复制”发展模式、适宜全域旅游服务聚集性目的地的“旅游公园”发展模式、适宜全域“+旅游”型目的地的“N+旅游”发展模式[3]。

沈仲亮(2016)指出实践中全域旅游五种典型发展模式是:城市全域辐射型模式、全域景区发展型模式、龙头景区带动型模式、特色资源驱动型模式及产业深度融合型模式等[4],本文以此为基础,通过进一步总结归纳全域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对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2.1 大型景区带动型发展模式

2.1.1 内涵

主要是指依托区域内大型景区,以其为轴心,来带动周边地区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形成辐射面较大的经济区域,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域旅游模式。景区是旅游市场的核心要素和旅游产业的主要业态,发展全域旅游,构建全域是景区、处处是景观、人人是导游的发展模式,并不是否定景区的重要地位,而是要更科学化、规模化、体系化的发展重点旅游景区,充分发挥其作用。

2.12 优势及适用性

有利于对周边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并优化配置社会公共资源,拓展深化旅游产业辐射面,带动地区旅游业共同发展。适用于区域内具有闻名海内外景区的旅游目的地。

2.1.3 典型地区

①乌镇。浙江嘉兴市乌镇西栅景区是闻名海内外的旅游景区,以乌镇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已经成为嘉兴旅游的“龙头”。嘉兴以此核心,制订了乌镇—石门省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度假区旅游产品业态和公共服务设施,带动了区域内旅游集群式发展。

②黄山。黄山风景区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国家5A级景区,是我国山岳景区的代表。同时,作为安徽省旅游的最大品牌,黄山景区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以黄山为引擎,打造度假养生产品——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并实施黄山东部开发,打造东海景区、谭家桥国际小镇等旅游项目,使山上、山下、山前、山后一体化发展,最大程度地挖潜、提升资源价值。

③张家界。湖南省张家界以武陵源景区为核心,深度开发以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为主线的东线旅游,桑植县红色文化和以桑植民歌为代表的西线旅游,以天门山及张家界市区为主的南线旅游,开拓了全域旅游新格局。

2.2 旅游资源驱动型发展模式

2.2.1 内涵

旅游资源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经济、社会、文化等具有独特性的资源总和,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历史传统、民俗风化等差别化的旅游资源要素。资源驱动型发展模式是以区域内高品位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鲜明的地方特色文化为核心,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充分结合,通过有差别的旅游资源塑造独特的旅游形象,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2.2.2 优势及适用性

能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将丰富的旅游资源连点成面,推进区域旅游业发展,带动区域旅游业及整个经济发展。适用于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的地区。

2.2.3 典型地区

①栾川。栾川位于洛阳市西南部,在总面积2 477km2的县城内,分布着12个A级旅游景区,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老君山、鸡冠洞,国家4A级旅游景区6个。栾川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支撑,以全景栾川为主题,持续推进全域环境优化、全域产业联动、全域服务配套、全民成果共享,不断丰富旅游新业态,旅游收入及游客总量逐年上升,其旅游业发展的经验被业界称为“栾川模式”,声名远扬。

②青州。山东省青州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旅游资源丰富,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优势显著,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青州古城、仰天山、驼山石窟造像群、龙兴寺等众多旅游资源。青州市以此丰厚的旅游资源为基础,推进青州古城、云门山、博物馆共同创建“青州古城旅游区”,以其资源优势共同发展全域旅游。

③马尔代夫。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岛资源,在其200个岛屿中开发了112个旅游岛,旅游业收入占GDP总值多年保持在30%左右,是国家依托资源发展全域旅游的典型代表。

2.3 中心区域辐射型发展模式

2.3.1 内涵

即通过以中心区域辐射和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充分发挥每个地区的潜能,增强城与城之间、城与乡(镇)之间、乡与乡(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的旅游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提高区域内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1+1>2”的效果。

2.3.2 优势及适用性

有利于通过中心区旅游业的发展,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适用于旅游中心区发展成熟,有充分带动力的旅游目的地。

2.3.3 典型地区

①海南。海南省是第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唯一的省级示范区。海南省政府就是把海南全岛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以三亚辐射带动全省旅游的发展,并提出到2020年,建设1 000个美丽乡村,使美丽村镇成为宜居宜游的景点,遍布全省。

②青岛。青岛在全域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宽旅游发展空间,以青岛主城区为中心,向东西两翼延伸拓展:西部建设凤凰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东部建设东海岸港中旅海泉湾、温泉小镇等度假区,同时向胶州、平度、莱西北部纵深辐射,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

2.4 产业融合型发展模式

2.4.1 内涵

产业融合是实现全域旅游的切入点之一,也是完成我国旅游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产业融合型发展模式实质就是推进“旅游+”,通过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地产、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教育、旅游+商务、旅游+养生、旅游+养老等多产品、多业态的融合,使旅游与各行业融合形成新的增长点,并以点带面,推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如通过旅游+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经之路。

2.4.2 优势及适用性

有利于促进旅游与其他各行业融合,形成新的增长点。适用于区域内有特色一、二、三产业可以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地区。

2.4.3 典型地区

①婺源。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是我国著名的生态旅游县,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县高度重视“旅游+农业”的融合型发展,利用县域内丰富的梯田、植被开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婺源篁岭的油菜花梯田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油菜花经济”加快了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使当地农户的收入得到提升。

②法国马赛和普罗旺斯。马赛是法国最古老的的城市和最大的海港,在马赛探访小渔港,品尝特色美食马赛鱼汤(bouillabaisse)是旅游业与渔业深度融合的体现;普罗旺斯是法国最美的乡村度假胜地,当地薰衣草庄园和鲜花市场久负盛名,鲜花种植业观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

从上述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中可以看出,不同发展模式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并有着各自的优势及适用性。

3 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对辽宁的启示

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是东北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具有发展全域旅游的良好基础条件。

自国家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工作以来,辽宁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积极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省政府印发的《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三年滚动计划(2016—2018年)(修订稿)》中提出:要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扎实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工作。目前,辽宁已有20个县(市、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为推动全域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空间分布上看,辽宁可分为辽中、辽东、辽南、辽西四大旅游区域[5]。因各旅游区域的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状况、旅游资源禀赋和社会文化底蕴等的不同,在全域旅游的发展中应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

3.1 辽宁中部区:产业融合型发展模式

辽宁中部区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7个市,该区域区位良好、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而品位高。可依托现有资源,充分发挥产业融合效应,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旅游+文化:本区拥有一宫三陵、五女山城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且文艺演出单位、文创设计单位较多,应依托此条件,大力推动文化旅游衍生品开发,实现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旅游+工业:本区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拥有沈阳奉天纱厂、抚顺西露天矿、本溪湖煤铁有限公司旧址等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同时华晨宝马、鞍钢等大型工业企业为数众多,有着发展工业旅游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将丰富的工业资源与旅游业有效整合、优化配置,打造工业旅游品牌及优质线路,有助于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旅游+教育:本区教育资源密集,高校数量多,同时城市化水平高,可依托高校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研学旅游,包括高校校园游、实验室、文体场馆参观考察游等。

旅游+康养:本区温泉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鞍山汤岗子温泉是我国四大温泉康复中心之一;辽阳弓长岭区被中国矿业联合会评定为“中国温泉之乡”。此外,营口天沐温泉、虹溪谷温泉、本溪花溪沐温泉等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应通过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推动温泉康养旅游的发展。

3.2 辽宁西部:资源拉动型+产业融合型模式

本区主要包括锦州、葫芦岛、朝阳、阜新、盘锦等地区,该区域内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多样,既有岛屿海滩、山岳、草原,也有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农林牧渔业比重较大,工业也较为发达。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适宜多种发展模式,既可采取资源拉动型发展模式,发展生态旅游,如觉华岛生态观光游、盘锦湿地观鸟游、医巫闾山森林生态游、北票鸟化石生态游等项目,打造生态旅游集群,推出生态旅游线路精品,将辽西生态旅游推向全国;同时也可以采取产业融合型模式,如采取旅游+大农业的形式,通过依托现有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创建乡村旅游知名品牌,带动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品质,改变农业粗加工的状态,加快农产品向旅游商品的转化,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传统农林牧渔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3.3 辽宁南部:区域辐射型发展模式

本区依托辽东半岛,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大连为中心,是国内知名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大连以“浪漫之都”的旅游形象驰名内外,先后荣获“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称号;金石滩、老虎滩、极地海洋馆等景区家喻户晓;大连服装节、国际啤酒节、樱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参与其中。辽南全域旅游的发展可以以大连市区为中心,逐渐向周边旅顺、金州等区域辐射,进而带动北部庄河地区、瓦房店地区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3.4 辽宁东部:资源拉动型发展模式

本区生态环境优良,生态旅游资源禀赋突出。位于辽宁东部的丹东市是我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其区域内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被评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鸭绿江风景区、抗美援朝纪念馆、青山沟风景区、黄椅山森林林公园、天桥沟森林公园、凤凰山风景名胜区、虎山长城、大鹿岛、五龙背温泉等自然类旅游资源及人文类旅游资源交相辉映,美不胜收。辽东地区可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依托资源优势拉动全域旅游的开展。

猜你喜欢
全域景区区域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分割区域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