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健康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2019-01-10 13:02张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3期
关键词:老龄老年人素养

张静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北京 100069)

在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同时,我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加强面向中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教育,是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需求的最有效的措施。各地区应根据本地老年人健康素养状况调查结果,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目前我国老年人健康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需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种资源,不断改进并完善老年人健康教育体系。

1 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主要是指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根据联合国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或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这样的社会就称为“老龄社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1999~2017年65岁以上人口比重分别为6.9%、7.0%、7.1%、7.3%、7.5%、7.6%、7.7%、7.9%、8.1%、8.3%、8.5%、8.9%、9.1%、9.4%、9.7%、10.1%、10.5%、10.8%、11.4%。中国早在2000年就进入老龄社会,且人口老龄化还在继续发展〔1〕。截至2017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超过11%。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到2030年和2050年将分别达到15.8%和23.1%〔2〕。

在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同时,我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国家统计局〔3〕的调查,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中有40.50%身体健康,41.85%身体基本健康,两类合计占老年人口的82.35%;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占15.05%,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仅占2.60%。卫健委的调查〔4〕表明,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60%~70%有慢性病史 ,人均患有2~3种疾病。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及各种精神类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残概率较高。伴随生理状况改变的同时,老年人的心理也发生着变化,如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失落感、孤独感、衰老感、对疾病的担忧、对死亡的恐惧,出现对应急事件的反应和处理迟缓及自评简况状况差等现象。根据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65岁及以上老年人认知不健全的占38.9%〔5,6〕。

2 健康老龄化

古往今来,健康和长寿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综合指标。人类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围绕着改善健康与生活质量、延长人类寿命这一主题而拼搏。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改善。国家统计局〔7〕报告指出,1949年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近70年后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7岁,这不仅明显高于世界人均预期寿命的平均水平,也超过了发达国家,反映出中国人口质量良好的发展态势,表明人民的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持续、明显的改善,广大民众享受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成果。

有文章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老龄化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人们将普遍活到100岁以上〔8〕。有研究人员对各国的收入水平、医疗条件、环境和肥胖控制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后预测了2040年以后出生的人口的预期寿命,拥有最长人均预期寿命(85.8岁)的是西班牙,日本、新加坡和瑞士紧随其后,分别是83.7、83.3和83.3岁,而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可达81.9岁〔9〕。

而目前的现实中,不仅达到100岁的耄耋老人寥寥无几,大多数无法健康地活到81.9岁这个20年后的平均预期寿命目标。这是因为除了少数的天灾人祸、意外事故等,绝大多数人都是死于疾病而非理想状况下的无疾而终。所以,现代医学以防患心血管疾病、防癌和抗衰老为核心,其中又以抗衰老医学最为吸引大众的兴趣,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这条单行道上走得慢一点、走得快乐一点、健康一点。然而许多人缺乏一些最基本的医学保健知识,在年轻力壮、身体康健时,不重视和精心呵护自己的身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多数疾病的降临也非短期所致,而是受长期不良生活习惯致使身体功能损伤,直到积累到中老年时爆发,过早离开人世。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0〕的定义,公民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抉择,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2009年卫生部《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11〕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仅6.48%,并且在地域和年龄方面,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9.94%)明显高于农村居民(3.43%)。此外,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其中65~69岁年龄组的健康素养最低,仅为3.81%;55~64岁年龄组次之,为4.69%。我国将健康素养划分为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及基本技能三方面内容,各项比例分别是14.97%、6.93%和20.39%〔10〕。我国老年人群在这三方面的得分都普遍低于上述平均水平。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人的寿命长短除了遗传、生活环境和医疗外,还与人们接受的教育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12~14〕。据北京市卫健委发布的2018年北京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检测结果〔15〕显示:北京市居民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32.3%;不同年龄段的健康素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60~69岁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水平最低;健康素养水平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高呈现上升趋势,健康素养水平最高的是大专及以上人群,达到了41.8%,而初中及以下人群为最低,仅有9.0%。

综上所述,老年人是脆弱群体,容易受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困扰,对于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应给予更多关注,以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需求。加强对全民,尤其是面向中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教育,是延长全民寿命的最有效的措施。

3 老年健康教育的内容

立足于向老年人介绍最新有关人类衰老的医学保健知识,提倡简历健康长寿的合理生活方式,以预防与老化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改善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延长人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健康时段,使老年人活得更健康、更愉快、更长寿、安享天年〔16〕。

3.1保健教育 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致病因素侵害的能力减弱。自觉主动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自我保健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老年人自我保健的目的是延缓老化和促进疾病康复,应侧重于三个方面:①加强脑力训练。建议老年人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多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锻炼,防止大脑出现失用型萎缩。同时要注意科学用脑,按照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规律,做到劳逸结合,有的放矢。②运动训练。适量的运动不仅可以调节情绪、愉悦身心,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肌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同时维持肌体的灵活性、调节身体平衡。在健康教育中,不仅要使老年人认识到运动的益处,还要为老年人提供适合的运动方式,比如太极拳、健身操、散步等。必要时,应由专业保健人员或康复医生为老年人开出运动处方。③防病教育。向老年人传播防病治病的重要性,帮助老年人了解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老年人预防疾病和自我诊断的能力;令老年人重视健康体检,让老年人了解不良行为生活习惯与各类慢性病的关系,使其认识到生活方式转变的意义;引导老年人识别环境危险因素,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对处于疾病状态的老年人,要更侧重于康复指导教育。老年人患病后应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除合理的医疗服务利用外,还要正确看待疾病,及时调整情绪,坚持康复训练,以便尽早恢复健康。

3.2心理教育 老年人的心理情绪变化十分复杂,常常会在某些外因的影响下做出自我否定、悲观、失落甚至厌世的负面情绪。此外,随着与社会接触的减少,老年人还能出现固执、自私、多疑和偏见等性格的变化。老年人的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疏导和调节,可能引发心理或躯体疾病。长期的负面情绪与衰老有密切的关系。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对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帮助老年人培养乐观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心态看待衰老;帮助老年人排除负面情绪,交给他们自我情绪调节的技巧,使其做到情绪稳定、知足常乐;帮助老年人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保持社会适应能力;引导老年人正确看待社会角色的转变问题,重塑信心,降低他们对子女的依赖感,增加他们对空巢现场的适应性,鼓励他们走出家庭,多参加社会活动,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自己始终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3.3营养指导 老年人合理健康饮食是维持健康、保持活力、延缓衰老的基础条件之一。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新陈代谢缓慢,在健康教育中,要注意指导老年人采取合理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选择易消化的食品,平衡膳食,食用适合于老年人的食物,如低脂、低糖、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适当补充蛋白质,维持足够的营养水平。

3.4合理用药 许多老年人体弱多病,药物将相伴其余生,多有用量大但身体耐受性差的特点。由于记忆力下降,有些老年人容易出现漏服、重服或错服的问题。也有一些老年人不遵医嘱用药引发不良反应。即便规范用药,老年人药物代谢慢,多为长期用药,容易出现体内蓄积,甚至是中毒反应。因此,老年人必须注意合理用药。家人或长期照护者需要严格控制老年人用药剂量,防止发生不良反应;以老年人可以理解的方式,告知各类药物的服用方法和时间、药物间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用药禁忌等;指导老年人正确的药物防止和保管方法,防止老年人误服、错服药物,定期检查药物,及时丢弃过期和变质的药品。

3.5死亡教育 死亡是人生的终结,任何人都不可避免,是每个年老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但是几乎所有人面对死亡时都会产生恐惧的心理,有些老年人甚至无法面对死亡而选择非正常的手段结束生命,从而给家人带来沉痛的打击。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老年人进行死亡教育,引导老年人正确看待生老病死,使其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不可扭转的自然规律,将其视为正常的人生阶段;注重老年人面对死亡时负性情绪的疏导,必要时请心理医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此外,老年人临终关怀也是死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临终关怀是指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为减轻其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痛苦,维持其尊严而进行的情感支持。临终关怀可以由家人或专业人员进行。老年人临终时多数家庭都是痛苦的,但是为了使老年人有尊严的、安详的离世,家人需要正视现实,从临终关怀的角度发挥家庭成员的关怀作用。家人始终陪伴于临终老人身边,用语言和行动给予老人最大限度的慰藉,帮助老人舒缓情绪、安然离世。

4 老年健康教育的方法及途径

各地区应因地制宜,根据本地老年人健康素养状况调查结果,针对不同人群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4.1群体健康教育 针对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健康素养低、社会适应性差等,可开展群体健康教育,如:①大众传播。选择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宣传栏等传播媒介,以老年人感兴趣的形式对老年相关健康知识、保健知识进行传播,视听媒体应适当放缓节奏,纸质媒体或网络媒体要尽量采用较大的字体,便于老年人阅读。②社区学习活动。在老年社区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驿站或老年大学等场所为老年人举办专题讲座,内容可包括老年营养、运动、疾病防控、心理调适、社会适应和参与等各种促进老年健康的专题。专题讲座一定要目的明确、内容突出、针对性强。首次讲座之前,老年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在社区内进行一次基础性调查,掌握社区老年人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并注意内容的科学性、知识性和通俗性,以加强专题讲座的效果。

4.2个体健康教育 个体健康教育是针对老年人个性的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教育形式,是对群体健康教育的一种补充。①交谈式教育。以面对面谈话的形式,了解老年人面临的健康问题,进行特定的心理疏导或行为指导,可以使一对一的交流,也可以是小组讨论式,小组人数一般在6~20人。这种方式具有针对性强、反馈及时的特点。②示范性教育。通常由医护人员针对老年病人开展,通过科学合理的示范,让老年人学习疾病相关的技能、日常自我保健护理的技巧,以促进老年人康复,例如自测血压、血糖的技能、规范用药指导等。

避免自始至终都运用发传单、大众媒介、造声势、动员群众的一些手段。考虑到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要突出健康知识传播的易懂性、易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建议多采用一对一讲座和群体健康讲座、示范、电视媒体等方式,而不是通过宣传单和宣传栏。

在教学组织方面,世界各国的老年教育机构都是非全日制的教育组织形式,因此在教学管理方面比较松散。除法国第三年龄大学的学位申请需进行考核及学分认定外,教育养老机构基本都不存在考核要求〔17〕。即便如此,全社会应为老年人自由参与学习活动努力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彼此促进,并为社会做贡献。各级老年教育主管部门、老年教育培训机构应先分析所在地老年人健康素养状况,有的放矢,根据“教育需求服务分析”和“教育服务供给分析”,得出“总体目标和产出”;然后根据“总体目标和产出”设计“年度目标和指标”;再根据“年度目标和指标”设计“年度活动”(健康素养教育活动及其他老年教育活动);最后列出年度活动“待开发/配套的服务资源”。

在完成了一项老年人健康素养教育计划的设计后,必须通过有效的实施才能使计划中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各地依托各级养老机构、老年教育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通过对相关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指导相关机构的老年教育课程设计、开发及评价,组织实施老年人健康素养教育活动,最终达到既定规划方案的目标。

5 促进我国老年健康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5.1引导民间力量和社会参与 我国的老年产业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多数老年产业一直受政府机构的直接管理。老年大学等教育机构多属事业单位,归属老干部局管理,由政府直接进行政策支持、引导和投入。作为公益性事业,老年大学的发展往往受制于当地的财力和发展规划,虽然在经济最为发达、老龄化速度较快的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已基本建立起中心城市区、县乡镇、居委会、村的四级老年教育网络,但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偏远地区,建立老年教育机构仍较困难。

由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老龄服务需求研究组”发布的《老年人对老龄服务业发展需求调查》报告中指出:由于老龄事业、老龄产业、特别是竞争性老龄产业与非竞争性老龄产业划分不清,相关部门在哪些行业需政府扶持、哪些行业由市场引导的政策上无所适从,造成政策不能及时到位,影响老龄服务业的发展〔18〕。基于此,可参考美国非营利性组织和英国第三年龄大学的运营模式〔19,20〕,由政府提供政策方面的扶持,在总体方向上对老年产业进行引导并给予适当补助,提高运营机构的自主权,使老龄产业能够灵活运转。

5.2倡导“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健康老龄观,发挥老年人的自主性、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被确定为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生活的现代化必先是思想意识的现代化。老年健康教育首先应倡导“积极老龄化”〔21〕的视野观,必须引导人们将“人口红利”观念转变为“老年人口红利”观念。我国传统养老观认为,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在退休后将不再从事生产,成为“被供养者”。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因为为了保障老年人的精神及物质等方面的福利,社会将消耗很大部分的有效资源,进而降低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活力和空间。老年人口并不完全是依赖性人口,一个有能力、有品德且有一定健康条件的老年人身上仍蕴含着巨大的潜力,还能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做出贡献,“老年人口红利”观指的是通过社区养老模式及其教育活动,发挥老年人的专业知识、技能经验、文化传承等各方面的优势,通过再就业等,带动年轻一代的成长,维护社会公益良俗的稳定秩序。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应加快鼓励和培育各类社区老年自学习团队,引导老年人参与到老年人健康素养教育的学习、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中,激发老年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主体作用。

5.3加强老年健康教育人才的培养 老龄人口服务人才的缺口是十分庞大的,我国应做好老年健康产业化下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第一,建立老年教育教师岗位培训制度,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老年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制定激励措施,支持学校的在职或离退休教职工、学生等到校外老年教育机构兼职任教或从事志愿服务。鼓励相关职业院校增设老年健康教育相关专业,制定专业建设标准,加快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老年健康教育队伍。第二,加强对在岗的社区养老服务组织管理人员的再培养。目前老年服务相关从业人员很多都是半路出家,必须想办法让他们补充学习老年生理学、心理学、老年教育学等,以提高业务素质。在这些在岗人员中也不乏精英,只要在强化培训中鼓励他们发表各自的真知灼见,必然能发现高水平的人才。第三,在政府的引导、监督和管理下,发现、扶持和储备一批民营的老年健康教育专业服务队伍。只有走市场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年教育的服务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从世界范围来看,仅靠政府层面的人才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老人需求产业化的今天,民营机构是实际主力,他们更了解老人教育方面的各种需求。政府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鼓励他们发展并做好市场秩序维护和监督,这些老年教育的专业化服务队伍必然可以为我国老年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老龄老年人素养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