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主体素养研究

2019-01-10 08:24杨琼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时代

杨琼

[摘 要] 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养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完备的人格素养、业务素养、媒介素养和话语素养。唯此,才能在言传身教过程中,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从而对受教者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的效力。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12-0034-02

一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格素养

十九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道德、知识、能力和情感素养。习总书记提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就是要“以人为本,德行天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具备知识和能力素养,即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掌握学科前沿性研究能力。对于教学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传道、授业和解惑的能力,才能有效地驾驭课堂教学。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必须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高校教师应该关注国家时政要闻,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并不是独立的学科,同其他学科教育融合。因此高校应该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努力提升高校“三全育人”。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和情感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仅有扎实的学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和仁爱之心。

二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业务素养

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业务素养主要包括教育主体的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习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备较高的业务素养。把“以人为本”作为高校育人理念。因此教育对象的人是具有差异性和复杂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职业素养提出新的挑战。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要以“修身为本”,不断地把自己修养成为一个“完人”。《中庸》说:“仁者,人也”,即“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修身不可以不思亲……”。“仁”是“修身 ”所要达到的最高标准,在儒家文化中把“仁”作为人的完全人格。作为人师,加强自我修养,高校教育主体应该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内养外修”相结合,“修身”而后“知天”,则“诚之者,人之道也”,故“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果能此道,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当下,文化的多元性和西化的冲击,高校教育主体要严以律己,不断提升自我素养,将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得以践行。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培训,高校教育主体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新常态,主动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开阔自己的理论视野。三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网络舆情的应变能力。在网络舆论的海量信息之中,流言、谣言等不良信息很容易被学生获取,网络的负面讯息不仅给高校教育主体带来新挑战,还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高校教育主体做好网络信息收集,并加以分析,预测大学生的发展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正面引导网络舆情,及时纠正不良信息的传播。

三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译自英文“Media Literacy”,力求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在欧洲一般称为Media Education(媒介教育),美国和加拿大国家称为“Media Literacy”,我国和日本称为“媒体只读”。媒介素养最早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首次对学校引进媒介素养教育作系统分析,并且提出完整的建议,“使学生免受媒介传播的不良文化、道德观念或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美国对媒体素养研究是在1992年,把媒介素养定义为:“人们面对传播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 、评估能力、质疑能力、创造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简单地说,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对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和批判能力,并在生活中为人们提供的服务能力。媒介素养具有共享、共时和交互性特征,根据媒介素养的特征得出,媒介素养主要就是指使用媒介的主体的认知、批判和传播的教育能力。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对媒介素养的研究已经形成规模,英国媒介素养教育在80年代创立了媒介组织,在90年代已在教育上普及推向全国,在大、中、小学普遍开设媒介研究课程,并逐步成为终生必修的主要课程和重要内容,并且有一整套评价体系。英国媒介素养教育具有的主要特色是,首先,政府政策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努力,英国的媒介素养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在英國媒介素养纳入政府工作的章程与法规之中。由此可见政府对媒介素养的重视程度。其次,英国的社会组织对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了新的场域,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升也离不开教育工作者。同样,法国在20世纪20年代,巴黎就发起了电影俱乐部,提出了媒介素养的教育目标,1936年法国就教育联盟即“电影和青年”的运动。组织青年对电影的讨论,发展青年的批判精神,在20世纪60年代初,在法国“新浪潮”的影响下,大学就开设了电影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开设的媒介基础课,在1976年的时候,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中学的规范课程教育,而后法国教育专家高奈特提出建立“媒介素养教育中心”,帮助教师把大众媒介整合到教育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媒介来源的资料培育民众批判性思维、责任心和宽容心,同时培育民众的多元文化理念。在教育机构中教师有效地将媒介素养整合成各种教育方法,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系。可见法国的媒介素养起源于电影教育,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也离不开法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专家高奈特的计划。日前,美国将素养教育的内容列入教育大纲,在课程设计上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针对教育不同阶段和年龄上。教育的内容包含有媒介信息背后的意识形态,利用媒介培育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习惯,此外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树立媒介素养教育与大众传媒关系的认知,鼓励教师利用新兴的媒体进行实践教学。在亚洲,日本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最早,20世纪60年代,开设由学校试行“屏幕教学”,内容包括电影和电视内容评析,培育儿童了解大众传媒文化,和传播的态度。同时日本的民间团体,媒介新闻工作者向教师举办讲座,推广媒介素养教育和对媒介的认知。

今天,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对新媒体时代,要求不断加强媒介素养能力才能驾驭现代高校教育,提高新媒体环境下信息鉴别、信息处理能力。从而为大学生正确获取、鉴别、认知网络舆论信息,努力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

四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话语素养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话语素养必须不断加以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改变,促进教育主体话语体系的改革创新。高校教育工作话语创新也是对习主席3·18讲话中教师“思维要新”的积极回应。

一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理念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体系创新的先导,教育主体话语创新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中,人们从理想、思考到现实认知过程。教育主体的话语创新是由创新性理念做指导。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归到人的感性和具体的生活中,在教育实践中遵循受教育者的内心感受和与情感体验。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遵循教育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统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话语创新应该在生活实践话语基础上,进行自我语词创新,但必须保持文本语言、理论话语与生活实践话语的一致性和协同性,同时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教育思维创新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和学术话语的协调。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遵循时代发展和受众主体要求,教育话语创新要遵循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媒介,不断创新教育话语体系和内容。

二是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思维创新。创新即自己的思维发生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善于发现影响话语创新的原因,“创新起源于问题,创新内在地包含着解决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应通过思维活动不断察觉和把握问题,了解其话语体系存在的弊端和发展趋势。对其加以改变,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目标。通过思维创新就会发现,教育主体话语创新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话语体系创新有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差别,这就要求高校教育主体在思维创新中把受众主体考虑进来。但在现实教育中二者处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创新思维有一维向多维转变。

三是培养教育主体的能力创新。教育的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当前的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急需一支“政治要強、情怀要深、纪律要严、视野要广、人格要正”需建立高校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长效机制,也要不断创新发展平台,不断提高教育主体的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OL].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leaders/

2019-03/18/c_1124250386.htm.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 王义祥)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时代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法制类平面媒体的发展策略探析
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运用慕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新媒体对当代青年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