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亚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动向研究

2019-01-10 08:24孟威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12期
关键词:对策大学生

孟威

[摘 要] 高校亚文化已经成为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对学生有着拓展文化视野、提升文化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适应力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导致学生道德价值迷失、导致学生专业学习成绩下降等不良作用。为此提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三观;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突出专业学习的核心地位,强化高园主流文化等对策。

[关键词] 高校亚文化;大学生;思想动向;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12-0039-03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摇篮,同时也是孕育创新思想的基地。但近年来,受社会快速发展和西方文化入侵的影响,原本并非主流文化的高校亚文化逐渐扩大对学生的影响边界,不仅有力地与现实大学生群体进行了多元化的互动,并对大学生个体现实行为产生了明显而重要的影响。从影响的过程来看,虽然这些影响有着积极的一面,能促进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知、拓展了学生的知识;但也有着不利的一面,西方社会一些不良的小眾文化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高校亚文化对我国大学生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不仅制约了我国高等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和谐发展。这使得在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高校亚文化如何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消除高校亚文化的不良影响,就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研究对高校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动向的影响展开研究,为更好地优化高校亚文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一 高校亚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亚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1886年,虽然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亚文化一词的概念界定都较为模糊,解释的意义也不相同,但是研究学者一般都是将亚文化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论。学生进入大学后,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较中学时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相对较为宽松自由的环境,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新的影响,而这一阶段是大学生思想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因此在不受约束和开放的生活环境中,很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产生扭曲,形成各种区别于高校主流文化的高校亚文化。因此,本文将高校亚文化界定位为,学生在长期的高校生活中形成与学习无关的一切活动的文化,主要包括消费文化、网络文化、手机文化、宿舍文化、语言文化等。这些文化虽然在高校的文化体系中不具有主流的地位,但却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着影响。因此,在高校文化体系的建设中、学生思想意识的发展与建设中也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任其发展不仅会对学校的主流文化产生影响,同时也将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 高校亚文化的发展趋势

高校亚文化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观念和文化表现形式的集合体,具有多样性,无组织性、真实性和永恒性的特点。虽然这种文化并非校园文化中的主流,但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动态。如,以NBA为特点的篮球运动兄弟文化、以说唱音乐为特点的嘻哈文化、以数字化为特点现代科技文化等。而且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高校亚文化不再作为是一种小众化的思想而存在,更多地体现着一种学生对高校不良行为的批判和对不公平现象的批判。这种批判性的文化随着高校亚文化的流行和发展,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前景。因为,批判性文化的发展使得学生们更加注重对社会问题的探讨,更加关注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对于丰富学生视野和激发学生创造力提升学生自身素质以及促进学生成长有着不同于主流文化的积极作用。同时,高校亚文化的快速发展也对高校主流文化产生了影响,使其在更多融入多种新文化内容的同时,也不断促使高校主流文化自我提升和完善。因此,虽然高校亚文化在校园文化中还是以小众性的文化形态出现,但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却已经足以和校园主流文化相对抗。

三 高校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

(一) 积极影响

1 拓展学生文化视野

高校亚文化虽然是一种小众性的校园文化但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性。因为,高校亚文化本就源自社会,是社会文化融入高校发展的具体体现。这种社会性的高校文化,不仅会随着高校文化的演进而得到发展,而且也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当前,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地深入校园,中西方更多的文化融入了校园之中。这些不同类型的文化,与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在相互交融、相互碰撞中,不仅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当代的大学生不再禁锢于书本上的知识,更多地从社会化、应用化的角度去思考知识的使用性和社会的需求性。如,物理学专业的学生不再仅限于对电子电路的知识掌握、程序的编辑等,还向房屋智能控制、新型APP设计等应用扩展;中文专业的学生不仅能从事新闻、文秘等工作,还能从事文艺创作等。因此说,这些多元文化的交融不仅丰富了我国高等学校的高校亚文化,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文化素养,为学生学识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提升学生文化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在高校生活中,大学生他们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他们憧憬自由,喜欢展现自身的个性特点。虽然轻松的大学校园为他们这种生活方式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的展现平台,使得学生可以充分能表达自身的观点。但受限于高校的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限性,社会中很多创新性的文化和实践的机会难以有效的融入学校发展之中。这一方面制约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难以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而随着高校亚文化的发展,更多的文化形态、文化形式融入到校园文化体系之中,不仅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创新思路、培育了实践能力。如,柔性压力传感材料、创新性的营销方案、动态化的文化表演、矩阵式的无人机演示等。这些新的高校亚文化不仅让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的创新特征和创新模式,同时也推动了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如何开展创新活动,并积极将这种创新思维付诸实践,通过实践的不断积累提高自我的创新能力,为毕业后步入社会胜任工作奠定基础。

3 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

在当代社会中良好的社会适应力不仅在于胜任工作的能力,还在于更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因为,更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能有助于学生步入社会后较快的融入工作群体之中,同时也更有助于在愉快的工作氛围中完成工作目标。而为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高校中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心理教育或课外活动,但对学生社会适应力培养的成效均与高校亚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引导无法相比。因为,高校亚文化不以学生文化教育作为重点内容,更注重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人际交流,为他们进入社会起到衔接的桥梁。高校亚文化可以满足学生特殊的心理需求,在各类团队活动中,他们的不断学习如何解决好处理人际间的矛盾以及团队协作,这些对于他们步入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生存技能,而只有通过参与和经历课外文化活动,才可以不断提升这些能力。这是课堂教育和家庭教育所欠缺的,高校亚文化很好地弥补了这部分缺陷。因此说,高校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二)消极影响

1 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大学生活是学生思想和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扭曲,并导致其行为方式出现异常。在高校亚文化中虽然包含着创新、积极的文化要素,但也存在着一些诸如攀比消费、不正确的恋爱观、沉迷电子手游、网络赌博等一些不良的文化。这些不良的文化内容会使大学生逐渐丧失对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知造成他们三观发生扭曲,并极易陷入网络贷款、传销等非法活动之中。在这样颓废的氛围中,部分大学生每天不思进取,整日不是在打游戏、就是在宿舍睡觉或者外出高消费,在学校花着父母挣的钱却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对未来没有规划。由此,不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被低俗颓废的高校亚文化所吞噬,也使得高校大学生沉迷游戏、无心学业、精神颓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消极颓废的高校亚文化,不仅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也对学生的行为方式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有效抵御不良的高校亚文化,就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良性建设,保持大学生文化的健康性和正确性的重要问题。

2 导致学生道德价值迷失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虽然学生们已经步入青年阶段,但学生的思想和道德价值判断尚不成熟和稳定。这种不成熟和稳定性的缺乏,使得较少社会的大学生对社会复杂性认知不足,由此造成很容易在诸多事情的道德价值判断上出现偏差和失误。而高校亚文化中很多事件在道德价值判断的不确定性,不仅使大学生作为道德行为的主体,经常面临道德选择的两难境地,而且也时刻影响的大学生的行为活动,使得大学生非常容易产生错误的道德价值判断,迷失自我。如,因帮助同学而导致的陷入网络贷款的危机之中,因此使他们陷入严重的负债危机和信誉危机;不正确的恋爱观,不仅对很多女大学生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这些种种的案例表明,很多大学生还不具备正确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不能清楚地认识到高校亚文化中存在的陷阱与危机。这就要求我们,要科学的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高校亚文化中存在的陷阱,一方面减小对自我的伤害,另一方面积极以正确的方式帮助同学走出陷阱、建立正确的恋爱观等,抵御不良文化所带来的危害。

3 导致学生专业学习成绩下降

学生读大学的首要任务是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掌握自身的专业知识,大学作为精英人才培养地,虽然在学分制度上将专业课教育摆在首位,但由于这个时期学生的思想非常不稳定,因此很容易受不良高校亚文化的诱惑,而荒废学业。因为高校亚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高校亚文化不以学生专业学习为重点,因此本身不利于学生专业学习的提高。同时,当前的高校亚文化除去校园文化活动只占其一小部分,并非校园文化的主流也就没有被人么所重视。这使得,大学生在参与校园亚文化活动中存在着,玩一会电子游戏没什么、多消费一些也合情合理、多谈谈恋爱很正常等麻痹思想逐渐占据上风。这些不良的思想导致了学生一点点的逐渐沉迷与不良行为中。而这些不良的活动导致学生们荒废学业,不考虑自己的前途,逃避现实社会的残酷。以至于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不仅没有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还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在脱节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逐渐被社会所抛弃。

四 高校亚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动向引导策略

1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三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直是我国主要的战略任务。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和人才培养基地,更应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首位。因此,要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念,就必须定期开展各种主题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三观。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这既是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实践,就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化的思想教育,让大学生们不忘初心、不忘使命、勇于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深切感受中国的日益强大、中华民族的不断崛起,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管的精神实质和内涵。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等,帮助他们树立恒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此,一方面帮助他们在混乱的高校亚文化中建立正确的文化信念,另一方面促使其更加坚定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发的社会责任。

2 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互联网的发展,创新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当前各个高校的团组织活动教育就是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定期开展思想工作教育。相比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大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平台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来学习思想道德教育。因此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在教育方式多样、信息传输快捷、信息扩展大的特点,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如,建设大学生专门的思想道德网络课程,让大学生随时可以通过手机观看,以此系统的了解思想道德的课程内容与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客观的思想道德意识;还可以通过手机APP等软件,让学生实时的了解最新的道德评判尺度和标准,并通过与教师的及时沟通,指引其如何正确地应对不良的文化和行为。此外,学校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地了解高校亚文化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明确高校中亚文化的流行特点和趋势,并以此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教育,及时纠正学生因不良的高校亚文化所形成的错误思想和行为方式,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下刻苦学习、健康发展。

3 突出专业学习的核心地位,强化高校主流文化

就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育的目标来讲,不论时代怎么发展、社会如何变化,高园主流文化都应属于高校文化的主导文化形态,都是为培养高水平的人才而服务的。因此,校园的主流文化就是以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为核心目标,以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培养出社会主义所需的合格建设者。高校主流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仅有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更有与充实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应着重突出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社交媒体,大力宣传高校主流文化,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高校主流文化深入学生的内心。这就要求高校的各个主管部门通力协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如,校园创新大赛、校园体育节、校园文化节、大学生教学能力评比、科技节等。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将学生的关注点和活动点引入到健康的、具备正能量的文化发展氛围之中,既拓展了大学生的知识眼界、强化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增强了动手能力、参与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适应社会的工作需求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认知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感悟中国发展的曲折道路,明晰当前中国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所担负的中华崛起之重任,引导其更好地建设中国、弘扬中华精神,实现心中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唐燕飞.媒体对亚文化的扭曲与还原[J].青年记者,2014(4):35.

[2]陈田.抵抗与认同:当代青年亚文化风格形成机制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2016(5):31-33.

[3]梁立维,宁湘舒.网络视域下亚文化群体的身份表现[J].新闻世界,2015(7):12-14.

[4]崔红.浅析高校亚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J].中国新通信,2012,14(23):73.

[5]吴松.论高校亚文化带来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2(06):61-63.

[6]邓天颖.想象的共同体:网络游戏虚拟社区与高校亚文化群体的建构[J].湖北社会科学,2010(2):173-175.

(责任编辑:姜海晶)

猜你喜欢
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