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典著作诵读的大学生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2019-01-10 08:24刘思言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12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刘思言

[摘 要] 通过经典作品,人们能够透彻地理解什么是高尚、伟大,不断迈上新的发展台阶。歌德把一本好书当成是一个高尚的人,把阅读过程当成对话过程。经典著作诵读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阐述经典著作诵读的基本内涵及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经典著作诵读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间的密切关系,最后重点从经典著作诵读入手探索了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经典著作诵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12-0042-03

历经改革开放40载的风雨沧桑,我国已经摆脱了经济的落后状态,不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足,社会也趋于稳定、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领导全国人民迈向小康社会的精神旗帜,是与人类发展相匹配的价值观念,是几十年来发展经验的总结,更是增强国力的前提与保障。如今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不久后将奔赴祖国建设的各个岗位,将要肩负起复兴中国梦的重任,作为最有活力的新生力量,他们理应挑起祖国建设的大梁,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较高的道德水准,以高昂的情绪、满腔的热忱投入到专业学习当中。所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极强的时代感、紧迫感。本文将主要从经典著作诵读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一 经典著作诵读的基本内涵及价值

衡量一部文学作品是否属于经典,应该满足三个条件,即广泛的群众认同感、强大的文化感染力、能经受住时间的洗礼。经典作品是作者呕心沥血之作,不仅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也对特定的社会环境进行了评判,具有较强的传承性,是某种文化体系的源头,在传承过程中,能引发人们的深思,为人们的成长提供养料。经典应该是全社会、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历经时间考验、岁月洗礼后仍能历久弥新,能使所有阅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经典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浓厚的文化价值,细细品读,可以从中挖掘出内在价值,在人们的思想中刻下深深的烙痕,能指引人类对世界产生更加全面的理解。阅读经典,能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能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洗涤,也能唤醒他们的良知,陶冶他们的性情,开拓他们的精神空间,这是提升其人文素养的唯一捷径。特别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阅读经典将会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二 经典著作诵读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系

通过经典著作诵读可以帮助的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帮助我们修身养性以及陶冶情操的思想和论述,帮助当代大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典著作诵读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系集中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凝练

从某种程度上讲,各个时代的社会意识都是建立在前人积累的思想文化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例外。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二十四字价值观,这是对新时期社会价值观的高度概括,涵盖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这些都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根基,将会贯穿于中国发展的始终。

首先,在国家层面上,要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核心价值观的最高统领,也是我国要向世界展示的良好形象。富强,绝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富足,而要拥有丰富的精神财富、强大的发展软实力。倡导民主,就是要站在民众立场,重视民生、民用问题。和谐、文明,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文明”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之中,即“文明以止,人文也”,就是要通过心智和德性灵明,妥善安排世间万物。如今,我国在与其他国家相处的过程中,推行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政策,这正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正是“和合”思想的一脉相传,培育了中华民族健全的民族性格。要构建和谐社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就是要弘扬民族精神,使民族精神走向世界,以此来提高综合国力。

其次,在社会层面上,要体现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经济高速发展态势下社会应有的表象。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对二十四字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滋养作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与传统文化中的“公正”思想相匹配。如,《周易》提出了“中”“正”之说,倡导人们坚守“中正之道”。“中”与“正”的关系,引发了无数人的深思,宋代哲学家程颐表示,在二者当中,“中”扮演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是“正”的源泉。无数事实证明,中正之道是化解各种危机、解决各种矛盾的出路,因为中正之道的核心,就是要讲究“诚信”,只有诚信,才能全面地体现出天道至诚,才能使各种人和物回归到应有的位置上,人们才能安分守己,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义务、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真正实现平等与自由,而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我国传统的自由观。在此基础上,将公正、平等、自由汇聚到一起,就是“法治”。这种观念得到了历史上许多伟人的认同,德治才是法治的理想状态。

第三,在个人層面上,要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国家发展向每一个公民提出的起码素质要求。爱国,这是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基石,是中华民族永远不会褪色的优良传统,从屈原到岳飞,从《离骚》到《满江红》,无论是无奈愤恨还是慷慨激昂,爱国主义情怀都是传统文化中表达最为透彻的一部分。四者之中,“诚信”发挥出基础性作用,也是一个位于最高层次的概念。《中庸》里讲:“惟天下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意思就是,如果每个人都能将“诚”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获得成功,否则,必将一无所成。这一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天地大道,离开了诚的保障,就什么都没有了。由此可见,诚信是天道,也是人的天性,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哲学。如果每个人都能讲究诚信、待人友善,自然会敬业、爱国,会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他人、社会、国家,这既是对传统道德文化的弘扬与继承,也是引领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

(二)通过经典著作诵读可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国学经典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几千年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渗透到社会意识与民族行为当中,无论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有着极高的时代价值。传统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缩影,名著与经典成为传统文化最有效的传播媒介,即使历经岁月的打磨,饱经战争的洗礼,依然散发出灿烂的光芒。所以,阅读经典名著,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

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会生成与那个时代发展相吻合的时代精神,名著就是历史的沉淀,将特定的时代精神汇聚到一起。名著包罗万象,蕴含着成功的秘诀,总结了成功的规律,读后会振奋人心,使人变得更加坚强,经过了时间的甄选,有些名著成为“经典”,成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成为弘扬传统美德的不朽之作,阅读之,可以增长才干,让我们获得正确而优雅的处世观。

当我们步入信息化时代,声讯与光影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人们习惯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埋单阅读,网络文化的发展对经典名著造成了冲击,但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不能忽略经典著作诵读的重要性。如果年轻一代一味吸收快餐文化,我们的民族就会失去思考的能力,失去对真理的敬仰。

(三)经典著作诵读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不朽的经典名著汇聚了人类思想与艺术的精华,阅读经典,能使人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能陶冶思想情操。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发展将关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阅读经典,能让他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世界,也能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多元思潮盛行的时代,把握住真正的经典与流行,并通过经典著作诵读将其中蕴含着的与社会主义和核心价值观培育密切相关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 从经典著作诵读入手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阅读经典,能让大学生在纷杂的世界里学会淡泊、宁静、致远,能使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对他们产生润物无声的影响,让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更加透彻的理解,增强自身的涵养与素质。在分析经典著作诵读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间的密切关系基础上,下文重点从经典著作诵读入手探索了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

(一)建设“中华经典诵读”资源库

为了使华夏五千年文明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了提升经典诵读课堂教学水平,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自信,学校要为师生提供交流平台,这就需要尽快建立起经典诵读资源库。资源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名篇资源;二是专家资源。请专家对每一篇经典诗文进行解读、吟诵。资源库建成以后,让全校师生都注册账号,随时随地都可以从资源库中下载自己需要的内容。资源库中的每一位专家都要有默默奉献的精神,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将中华文化中最具生命力、最有普遍性价值观的内容传递给大学生,对他们的成长、成才、成功产生不可估量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学校一定要为此项工作提供人力、物力、財力保障。

(二)构建起立体化、全方位育人体系

要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构建起立体化、全方位育人体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学生心灵。具体可以尝试如下路径。

首先,打造经典著作诵读学习平台。要想让大学生从经典名著中汲取精髓,学校应该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打造阅读平台,使学生能置身于浓浓的书香之中,让经典著作诵读提升大学生的涵养与素质,让民族传统美德得到弘扬。例如,借助书香中国等电子书库开展经典著作诵读学习活动。

其次,定期举办辅导员经典著作诵读沙龙。高校应该秉承“育人先育己”的理念,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与水平,只有辅导员吃透经典,才能对学生进行引领,使他们拥有远大的抱负、豁达的胸襟。在具体实践中,学校要求每位辅导员每学期至少要阅读一本经典书籍,定期组织阅读沙龙。在这一过程中,每位辅导员自行确定阅读书目,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自己的阅读感悟,每人交流时间一般要保持在10-15分钟之内,并将优秀读书报告汇编成册,供广大师生学习,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第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悦读”特色活动。阅读国学经典,可以让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精彩,使他们拥有敏锐的目光、良好的洞察力、充实的心灵,但阅读经典也要遵循创新的原则,以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指南针。如,组织经典著作诵读演讲比赛,编演经典情景剧,创建经典文化长廊,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民族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灵。

第四, 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新媒体日益盛行的时代,电子阅读对纸质阅读造成了严重冲击,为了重拾经典,让经典名著滋养学生的心灵,学校既要加强舆论引导,让每一个学生正确认识经典著作诵读,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经典对于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又要结合各个专业的具体情况,努力发挥出新媒体的优势,创新阅读方法,提升经典名著对学生的吸引力,努力打造文化品牌,让全校师生自觉阅读经典,使经典成为必修科目,最终达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三)建立全员经典著作诵读长效机制

经典著作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哺育民族的精神源泉,要想让经典诵读立足于校园,增强其感染力,就要建立起长效机制,为高校经典诵读的发展提供支撑,避免此项工作流于形式。经典诵读不能脱离校园活动而独立存在,不仅要将其纳入课程体系,还要努力提高经典诵读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项活动的耦合度,经常性开展名家讲坛活动,充分发挥出社团活动的作用,以经典诵读来提升学校思想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将经典著作诵读纳入考核体系当中,要求学生要利用四年本科学习时间,阅读三十部经典名著,将其视作硬性指标,以经典名著来引领学生成长,使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与熏陶,最终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此外,还对学生的经典著作诵读情况进行考核,根据各个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与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经典著作诵读计划,让学生从中获得生活智慧、文化智慧、审美智慧,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要成立监督小组,坚决杜绝舞弊行为,一旦发现弄虚作假行为决不姑息。

(四)加强对中华经典诵读的重视和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切实提升经典著作诵读的实效性,让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大学生的成长,就向高校师资力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各大高校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在最短时间内打造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良好的文学素养,还要有较强的亲和力,扎实的作风,让他们为学生讲解经典名著,对他们进行辅导。更为关键的是,要善于总结经验与得失,积极开展研讨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从经典名著中受益,为培育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保障。

从学校层面来看,要充分认识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以经典名著为切入点,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利用每天上课之前的十分钟,组织学生集体诵读,也可以组织校园经典知识大赛,或是经典演讲比赛等,既可以使大学生对经典文学产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也能打造优秀的校园文化,无论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是构建和谐社会,都将发挥出极其深远的意义。

总之,歌德把一本好书当成是一个高尚的人,把阅读过程当成对话过程。一个从不阅读经典的人,其心灵得到滋养,精神发育必然会受到影响。通过经典作品,人们能够透彻地理解什么是高尚、伟大,不断迈上新的发展台阶。经典著作中有很多教导我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帮助我们修身养性以及陶冶情操的思想和论述,帮助当代大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经典诵读,将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而受益终身,不断陶冶自身情操,提升自身素质和综合实力,也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崔昆.论核心价值现象的内在结构与机理及其实践启示[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16-21.

[2]徐聪聪.新常态下习近平关于大學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再探[J].鄂州大学学报,2018(06):85-87.

[3]梅岚,陈高华.红色经典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J].广西社会科学,2018(02):199-203.

[4]张伟.经典文学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及影响[J].语文建设,2016(36):98-99.

[5]朱京凤.用中华经典文本中的道德精华涵养核心价值观[J].人民论坛,2016(31):196-197.

[6]孙应帅.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重要论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04):34-37.

(责任编辑:姜海晶)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