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故事

2019-01-11 02:05薛家平江苏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教书育人 2019年4期
关键词:培育中学课堂教学

薛家平(江苏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斗转星移,不知不觉中,笔者已从教36年了。回首走过的路,既有风雨,也有阳光;既有坎坷,也有鲜花。生活中曾遇到过挫折,生活又让我们回过头来品味这挫折的意味深长。我把这种对生活的感悟看作是点缀生活的温暖火花,有时候它确实是不经意的一闪,但它也确实能够长时间地滋润自己的心田。这里我呈现的生活中的几个故事撷影,它们对我而言意蕴悠长,给我力量,催我奋进。

成长故事一:函授学习的辛苦之旅

1983年,我高中毕业后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学习一年就走上工作岗位了,算是中师学历吧。当时分配到本县乡下的一个村小“戴帽学校”(就是以小学为主,兼办初中班)做语文教师,那时候专业教师缺乏,我兼带政治课、体育课、美术课。60年代出生的我,家乡小学条件差,没读过多少书,当了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就把学习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成了超越自我的目标。我来自农村,家乡那块沃土把执著追求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植入我的生命——我坚信,要自强不息,要奋力拼搏。不管从事哪科教学,只要埋下头来,任劳任怨,定能成为业务骨干,做出成绩,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的函授学习也如同我的人生之路,总是有一些横生的枝节挡在前面。1985年我考上了江苏电视大学脱产进修班,正当我高兴之时,却得到了令人沮丧的通知:县教育局不同意,因为师资短缺,加之我又是一名小学教师,所以不允许也不需要再参加高一级进修学习。这在今天的青年教师看来可能觉得不可理喻的,而在当时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却是一种正常而普遍的现象(如今我还保留着那份省电大的录取通知书),心情的失落甚至沮丧可想而知。但我并没有影响教学,当年我带的小学毕业班成绩名列全乡第一,凭借这个成绩我调入了乡中学。1987年我央求领导让我参加连云港教育学院的函授考试,这次非常幸运,我考上了中文专业专科函授班,三年的时间里,我边教学边读书,还要帮妻子照看幼小的孩子,1990年顺利毕业,那年我28岁。专科学习期间,带初三毕业班的政治教师突然病倒了,学校领导让我火线救急改行到初三年级教政治课,没想到当年中考平均分名列全县第二名,从此,学校领导就把我安排在政治学科上了。不是科班出身,怎么办?只有读书学习。

对于学习,我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只有将学习的金字塔底座建造得非常大,学习金字塔的高峰才能更高。秉持这种想法,我在随后的时日里又继续参加函授学习,1994年考入徐州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学习,1997年又参加南京师范大学德育原理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我先后用了9年的时间,从函授的专科一直读到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这些进修证书的获得在有些人看来完全没有必要,一名中学教师专科毕业足够用,还学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干什么呢?但我不这么认为,我想继续学习,在别人品茶闲谈的时候,我在遨游书海,伏案笔耕,寒暑不辍。因为我觉得学习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努力地坚持了下来并且受益无穷。

成长故事二:教学赛课的“炼狱”之路

学以致用,我的所有学习都围绕着我的教育工作这个中心,而课堂教学则是这个中心的中心。36年的教学生涯使我逐渐认识到:教师是用自己的全部才学和情感来工作的,它需要用终身的学习积累来备课和上课。

从不知道如何上课的中师生,到害怕上课的新手教师,再到略窥教学门径的中年教师,这消耗了我近25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是我生命的青春季节、花样年华。我不知疲倦地在课堂教学的道路上跋涉,一点一滴地收获自己的劳动果实。我曾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工作30年,也曾多次中考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全市前茅。1987年获县中学政治优质课比赛第五名(十佳优秀教师),1993年获市中学政治优质课比赛二等奖,2000年获市中学政治优质课比赛一等奖。1996年获市首届中学政治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2001年获市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08年9月,获省中学政治优质课比赛二等奖,2011年获市中学政治教学能手优秀课评比一等奖。我还30余次开设省、市、县区级课堂教学观摩课及讲座。这些经历和探索使我得以从更多的视角去审视课堂教学,我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不断演绎,逐渐深刻。我觉得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认知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焕发生命活力,促进智慧生长的过程,还是教师教育智慧生长和享用的过程。课堂理应成为师生诗意的栖居。

我常常对自己的失败耿耿于怀,不能释怀的不是“我失败了”,而是“我为什么会失败”。2008年,我参加省优质课比赛,市局领导和全校教师都对我充满期待,我在全省13位参赛选手中是唯一选用初三教材的,《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这框内容,自我感觉这堂课上得还可以,学生辩论环节也颇为热闹,然而最终结果是排名第七,只得了个二等奖。原因是:评委说我没注重年级段特点,辩论题目内容设计得超过学生年龄认知。这次失败,对我的打击是很大的,我一直在反思原因。两年后,我的文章《让教学细节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发表,使我走出了这段阴影。这次经历让我知道:有一种习惯叫反思,不要畏惧任何失败,就算掉到泥潭里,也要抓一条鱼上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思想和实践中行走,反思如影随形,且让你行稳致远。

成长故事三:教育科研的美丽之缘

教育科研让我走上幸福的专业发展之路。

1994年,我任教的云台区南城中学初一(2)班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后来我将当班主任的做法和体会进行总结提炼,撰写的论文《初一班集体形成的三个阶段》发表于《连云港教育》1996年第2期,该文后被收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德育——伟大的基础工程》一书,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论文。见到书的那一天,感觉真好:我的文章终于变成铅字了。

写作,是教师教育智慧生长的一条有效途径。现象学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曾在《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中论述道:“写作即研究,即思考和行动的调和。”此后,我陆续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等核心和主流期刊发表文章近30篇。我还先后获得江苏省“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比和省市论文评比一二等奖十余次,其实不管我是否获奖,获得了什么奖次,每次的参评过程和颁奖会议都使我获益良多。我还曾连续10年参编初中各年级的《思想品德同步导学》和《连云港市中考指南》,主持过7项省市级课题均已结题,2011年获连云港市“十一五”教科研优秀成果奖,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中学政治特级教师,2013年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2014年被评为连云港市各行业在内的“521高层次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2017年被评为正高级教师。所有这些,都证明我与教育科研有缘、有情,我会倍加珍惜这段美丽情缘。

成长故事四:乡村培育站的守望之情

乡村教师是乡村中的主要知识分子,担负着乡村文化传承与建设的功能,影响着乡村发展与管理方式,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的重要人群。对于乡村孩子来说,父辈们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他们不甘于眼下的生存境遇。因此,学生在生活中带有父辈的梦想,他们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不断生成孩童时期的愿望,试图圆一个比城里孩子更富有激情的梦想。因而,乡村教师在面对学生渴求知识的目光时,有着更深的触动与教育情感,他们背负着乡村人的憧憬与期冀,努力为乡村学生的成长发展尽心尽力。我是在乡村长大的,乡音乡愁一直萦绕在心头。2016年的4月,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成立,我有幸成为连云港市乡村初中思品骨干教师培育站的主持人,我触摸到了自己和振兴乡村教育共命运的脉动,我感到了自己和新时代乡村教育相联系的幸运,用自己的所学回馈乡村教育有了很好的载体。

来自全市31所乡村学校的培育站学员教师带着坚守乡村教育的重任,凝聚在我的培育站里。我和导师们采取“读、听、教、研、写”一体化的研修方法对站内学员进行系统培育,以培育乡土情怀为主要抓手、以激发教师专业成长为基本要求、以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和科研素养为核心任务,在培训方式上下功夫,在提升效率上做文章,在教学能力上求突破。通过集中研讨、教学展示、专题微论坛等多种形式,组织学员依托乡村学校课堂这一舞台,让每个学员都在市级或区级开设过公开课,感受在乡村教育天地里成长的快乐与成功的可能,让学员真正在乡村教育中找到自己人生价值,树立让乡村教育成就学员教育理想的信心与信念,进而更从容地仰望蓝天白云,俯视溪流大地。

两年来,我们沉下心,梳理自己的教育思考,深化自己的教育认识,扎实完成了培育任务,取得很好的成效,被评为连云港市优秀培育站,我本人被评为省优秀导师,所有学员在进站前基础上都有了不同的变化、进步和收获,教学素质上得到了优化,教学效果上有进步。31位学员中,获省级赛课、论文评比20人次,获市级奖项45项,发表论文36篇,立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结题19项,1人被评为市教学名师并入选省特级教师后备高级研修班,2人被评为市师德模范,多位学员在市优秀课、基本功比赛中脱颖而出。出版了专著《守望乡村教育的麦田——连云港市乡村思品骨干教师培育站的行与思》,透过专著里的每节文字,可以发现我们的思考,分享我们在思品教学道路上的艰苦探索与丰硕收获,更能感受我们不断学习、追求进步的坚实脚步。无论在文章的理论挖掘深度方面,还是在文字表达的精练程度方面,都会有所欠缺。但瑕不掩瑜,就每一节文字所表现出来的努力,都表明我们培育站的每位教师在用浓浓的教育情怀,守望着乡村学校思品教育的麦田,承担着乡村孩子们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任。

风起云涌,花开花落。一路走来,感慨良多。虽然从教36年,没有人给我设计目标,我给自己定目标;没有人用鞭子在后面赶着我,但是我自己一刻也不敢松懈。我的目标坚定而执著,我将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长的路上,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自己的生命奠基——而这将是我前行的动力。

我会用一生的激情去追逐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教育梦想!

猜你喜欢
培育中学课堂教学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在多解中学创新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