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实践谈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9-01-11 14:07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利国实验小学郑秀芹
小学时代 2019年24期
关键词:周长体积核心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利国实验小学 郑秀芹

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科目,也是学生知识结构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颁布,以及教育界对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的反复强调,使得数学教学思路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不能单纯地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而努力,而是要采取更多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所谓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应用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方法和思路较为单一,这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生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平台,生活教育代入感强、情境逼真,能让学生获得多重的认知体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展现生活数学,唤醒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重在培养他们热爱学习、重视学习的态度,并确保他们可以在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期间,首先要从激趣的角度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学生的持续学习奠定基础。在具体的实施阶段,教师可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或者是设置一些生活中的数学情境,以此提升课前导入阶段的代入感,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之中。生活中的数学是教材的重要来源,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将感性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从而为教材找到易于被学生理解的感性载体,借助生活知识更好地解决问题,建构知识。

以《圆的周长》为例。在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周长”时,教师依次给学生展示了校园操场、花坛、教学楼平面图等生活实物,要求学生找出这些实物的周长。例如:操场的跑道是一个圆形,学生表示沿着操场跑一圈就是这个跑道的周长;沿着一个起点将花坛围成一圈,这个一圈的长度便是花坛的周长。这种直观的体验方式要比理论讲解更有效果。在视听结合的情境下,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格外集中。同理,在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时,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生活中的笨方法展示出来。比如将圆形铁环做出一个标记,然后沿着标记滚动一圈,便是这个铁环的周长。但那些体积大的圆形物体并不适合采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周长。这时学生的好奇心便会被激发出来,并渴望了解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由此可见,展现生活情境,让课堂与现实紧密相关,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一步。

二、构建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学习观念、认知观念,而非某种特殊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既是让他们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技巧,又培养了科学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这也是建立在兴趣培养之上的又一重要方向。以发展的目光来看,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对于他们的成长与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挖掘生活数学现象,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构建合理的探究平台诱导学生实践,由此帮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体验中不断完善个人能力水平,并形成良好的探究思路与知识结构。

以小学数学《认知人民币》为例。完成教学之后,虽然学生初步了解了元、角、分的概念,但是教师发现,依然有学生对于换算的问题存在不解。比如有的学生表示:“为什么十个1000是一万,而十个10000确是十万?十个1000不可以读作十千吗?”面对学生这些稚嫩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人民币的名称概念,让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人民币的发展历史。而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情境表演活动。譬如邀请学生分别扮演超市的老板、顾客,然后利用人民币道具(学具)进行购物。在这期间,不论是顾客还是老板,都要针对自己的花费和支出进行记录。由此一来,既增强了课堂活动的代入感,也加深了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知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是趣味的,教师巧妙设计的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数学教材是高度抽象的生活知识,生活情境则是还原数学知识的过程,这能够为学生直观理解数学提供载体,使学生有效理解知识。同时,不同的知识内容因为特点的差异性,教师在构建生活类体验任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使生活素材真正成为学生探究的有效载体,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构建生活任务,巩固学生核心素养

单纯地围绕一两节课的教育并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还要在平日的生活中给学生提供合理的练习契机。这样学生才能在循序渐进的体验中不断提升自己,积累足够多的学习经验,并形成完整的数学思维。长此以往,自然能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具体的操作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效率,也可以适当鼓励学生组成合作小组。生活任务的安排要结合教材,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巧妙设计成任务,使学生能够在任务的驱动下,产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教师再结合难点,分解任务,使学生能够找到数学学习的突破口,最终在任务的引领下实现有效学习,发展数学能力。

如在学完《长方体与正方体》后,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任务是探究生活中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比如水果、蔬菜,或者是某个物件。如此规划任务的目的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强化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在实践操作期间,选择哪些事物进行探究,以及采取哪种探究方法,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甚至,他们可以动用以往所学的知识来设计计算步骤,目的是为了锻炼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在此期间,有的学生利用长方体的浴缸计算出了土豆的体积,而他的计算思路则是——土豆放入水中,计算水平上升的部分的体积,该体积恰恰是土豆的体积。这种替换思维不但体现了学习技巧上的多变性,也体现了良好的数学思维对于解决生活难题时发挥的重要作用。可以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知识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更是难点,教师只有让学生找到感性的探究载体,才能为抽象的知识找到学生易物理解的突破口。教师呈现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方式,有助于学生找到抽象知识与形象知识的链接点,最终突破难点,获得问题解决的新思路。

总之,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大舞台。为了更好地践行核心素养,教师要融入生活教育实践,整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为抽象的数学探究搭建平台,以此促进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发展数学思维。

猜你喜欢
周长体积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圆的周长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