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

2019-01-11 14:07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樊川镇永安小学
小学时代 2019年24期
关键词:口算运算意义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樊川镇永安小学 朱 梅

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线,运算能力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不可或缺的基础。我国自从“小学堂算术”诞生之日起,计算就被列为首要的学习任务。《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运算能力”作为核心词之一赫然编排其中。基本口算是学生运算能力结构基础。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得到了众多一线教师的重视。然而,多数一线教师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法宝,依然是“练多分”,无形中增加了学生额外学业负担。怎样科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重视“数”的教学,引领学生明晰算理

运算的本质是集合之间的映射,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数值计算。数的意义不能很好地建立,继而学习数的集合,无异于缘木求鱼。事实证明,对于“数”有了足够的认识,会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反之,数的认识不到位,口算学习就不会顺畅。

例如,学生不知道2和3的意义,口算2加3,就不知从何想起。不理解11这个数的意义,充其量只是记住11-8的得数,却无法理解结果的意义。只有让学生认识了数的意义,才能进行有效的四则运算。重视数的概念教学,尤其要重视位值教学。很多学生以为“201”是“二十一”,就是因为没能很好地理解位值的意义。比如,让学生认识10,可以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很自然摆出10个1,教师把手中的10个1捆成1捆,问:这是多少?让学生明确10根可以捆成1捆。接着,让学生看小棒说数,3根、5根、9根、10根,最后出示1捆。最后,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当报到10时,很多学生自然拿出1捆,1个十的概念呼之而出。总之,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多数,多说,在数一数、比一比中,经历数的抽象过程,感受位值的意义,不断体会数的意义,去除“数”的非本质特征,为口算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标2011年版”明确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如果只是凭借机械记忆进行口算,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算,这么算的依据是什么,也就是不清晰算理,对于学生的运算能力的提高无济于事,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是无从谈起。重视算理教学,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材中的主题图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例如,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口算60÷20,很多学生会根据直觉说出:因为6÷2=3,所以60÷20=3。如果教师此时就此打住,让学生鹦鹉学舌,说出计算方法,这一节课似乎也能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但对于今后多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学习没有任何帮助,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更是无济于事。教学这部分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主题图,结合直观,引导学生发现:10副陆战棋是一堆,60副陆战棋是6堆,每20副打一包,就是每2堆打一包。算60里面有几个20,就是问6堆里面有几个2堆,因为6÷2=3,所以60÷20=3,这样促进学生养成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思维习惯。

二、提高“练”的兴趣,促进学生掌握算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仅仅是枯燥的口算练习,学生疲于应付,学习效率自然无从谈起。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比如开火车、对比练习、抢答、算24点、闯关游戏、打擂台赛等等形式,寓练于乐,帮助学生形成口算能力,不仅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还能感受数学学习的奥妙。

比如,常见的低年级“十几减九”,引导学生观察得数与被减数个位上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巧算;两手合作,从左手小拇指到右手无名指,依次弯起,形象直观,利用双手记忆“9的乘法口诀”,学生乐此不疲;中高年级11乘几,“两头一拉中间相加”的口算技巧;π乘几,得数与3乘几得数之间的联系;“142857”乘几,得数的奇妙之处;5分钟限时数学口算竞赛;1到10,10张扑克牌累加计算比赛等等,这类数学独有的美妙让学生学习口算兴致高涨,流连忘返。

针对学生因为年龄特点所犯的共性错误,比如,低中年级,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会看错运算符号,忘记写横式后面的得数,因为理解不深刻,出现诸如“15-9”得数是“4”的情况;高年级,形如 ×÷× 的计算得数容易写成“1”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数学小报的形式,制作成错题集锦,或者设计“找茬”游戏,让学生把错误的口算题挑出来张贴形成教室的“数学角”等等,学生通过自主整理,理清了口算易错点,丰富了班级数学学习氛围,对于学生掌握正确的算法,形成口算技能有极大的作用。

算法多样化也能让口算课堂丰富多彩。多样的算法,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碰撞,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的不唯一性,多样性,不仅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创设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氛围。

例如,十几减九,学生交流算法:想加算减、联系十几减8、被减数的个位数加1、破十法等等,经过教师引导,学生优化算法,轻松有趣地掌握了口算方法,最终形成口算能力。当然,过犹不及,练习的形式终究是为学生熟练口算服务,不能喧宾夺主,为形式而形式,看似热闹,实则没有实效。

三、培养“学”的习惯,激励学生探寻最优

口算能力的提高必定伴随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一看、二想、三算”的习惯。

第一,要看清数据和运算符号,这是正确口算的前提。

第二,要想清方法,能否巧算。比如,三角形面积计算,很多学生按部就班,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再算除法。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乘除是同级运算,计算时可以进行巧算。以16×8÷2为例,可以先用16÷2得8,再算8×8得64,这样算既快又对;再比如,2.01×20,可以算20.1×2,20×2得40,0.1×2得0.2,40加0.2得40.2,先转化成一位小数乘一位数,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巧算。

第三,认真口算。加减乘除混合口算,要根据运算顺序逐步算。再比如,养成检验的习惯。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检验反思,用在口算能力培养上,同样适用。养成检验的习惯,一方面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另一方面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加减、乘除互为逆运算的关系。养成了验算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同样意义重大。验算的方法除了用逆运算,还可以借助估算、看一看、想一想,就不会出现60÷20=30之类的问题。

总而言之,口算是学生运算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口算能力决不会仅仅依靠大数量的练习得以提高。口算教学的算理、算法犹如飞机的两翼,缺一不可,良好口算习惯的养成则犹如飞机航行的动力,加速学生口算能力的形成。

猜你喜欢
口算运算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有意义的一天
有趣的运算
生之意义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