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幼儿 有效推进
——浅谈小班趣味数学教学

2019-01-11 16:04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实验幼儿园王思纯
小学时代 2019年16期
关键词:点数薯条盒子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实验幼儿园 王思纯

【问题提出】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积极、活动、发展地存在着。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照自然和自由的规律发展。教师要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和特定的条件下给儿童更多的自由和活动的权利,并在井然有序的自由活动中让儿童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顺宝是位可爱的小姑娘,今年4岁多,刚上幼儿园小班。她非常喜欢玩有挑战性的游戏,益智区几乎每天都能看见顺宝的身影。在认知方面,她特别享受学习新事物、探索新发现的过程,她经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在人际交往方面,她性格开朗活泼,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于是我们开始观察,区域游戏中她在

语文老师应该对本课、本单元甚至本册课本的知识点熟记于心,在课堂上经常组织学生回顾、反思、检查,做到“温故知新”,既要把拼音、字词、语句、阅读、作文等几个知识点分开来梳理,又要随时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要通过知识系统的对照找出此块知识点的缺漏,扫除知识盲点。在语文课上,巧用互考互问、背诵竞赛、回忆归类、讲故事、续写、改写等方式可以把生僻的词语变得平实,把晦涩的道理变得明了,把坚不可摧的作文变得易如反掌,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玩什么?

【案例】

镜头一:

区域游戏时间,顺宝玩起了“美味的薯条”,多多也走了过来。多多迅速地拿起薯条开始往盒子里面放,顺宝也在放薯条。顺宝小声地数起了薯条盒上的卡片,并按照点数拿起薯条进行投放,她先放的是最右边的三根薯条的盒子,放好之后她开始从右往左放。这时,她发现多多在四个点的盒子里面只放了两根薯条,顺宝说:“嗯?多多,这个放错了吧?”多多不解地看着她。“这是四个点,你再数一下。”顺宝说。多多伸出小手开始点数:“1,2,3,4。”“是不是4 个啊?”顺宝问多多。“是的。”多多回答道。接着顺宝发现左边多多投放的薯条都没有跟盒子上的卡片点数相一致,顺宝很有耐心地和她一起进行了调整。放好之后,多多跑去玩另外一套材料了。顺宝显得意犹未尽,她问:“王老师,我还能自己再玩一次吗?”“当然。”得到应允之后,顺宝开心地玩了起来。她先将所有的薯条取出拿在手上,这一次她并没有进行点数,而是直接通过目测卡片上的点数来确认薯条的数量,并且她看了一下盒子下面相对应的数字卡片,将薯条一根一根地摆在了盒子里面。最终,她耐心且仔细地完成了游戏活动“美味的薯条”。

镜头二:

顺宝将“鞋子找朋友”这套材料取出,放在桌上开始操作。她先观察这套材料。“好可爱的小鞋子啊。”顺宝说。接着,她开始给鞋子找朋友。她发现了鞋子上有数量不同的点、小星星。一开始,她将上面只有一颗星星的两只鞋子找了出来放在一起,再将三颗星星的鞋子放在一起,这时她找不到四颗星星的另外一只鞋,却看到了上面有四个点的一只鞋子。顺宝顺手就将它们摆在了一起,突然,她停了下来开始观察这两只鞋子。她自言自语:“咦?这样好像也对哎。”她没有急着继续摆放,而是又拿出了托盘里的另外一些鞋子仔细观察。她看来看去,猛地转过头对我说:“王老师,我觉得鞋子好像应该是相同颜色的两只鞋吧?”我笑着问她:“那你现在想怎样给它们找朋友呢?”顺宝让我帮她把所有的鞋子摆在桌上,拿掉托盘。她开始找相同颜色的鞋子,她先拿出橘色的鞋子说:“嗯?老师你快看,一只鞋子上面是点,另一只鞋子是小星星。哦,原来这样啊。”顺宝很快明白了玩法,她又找出绿色一个点的鞋子进行配对,她越做越快,不一会儿就给颜色一致、数量相同的鞋子找到了“朋友”。

镜头三:

数学区有一套是用扑克牌制作的《有趣的扑克》,这套扑克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早上的区域游戏时间,顺宝来到益智区。她端过托盘拿起这套材料,我稍稍向她解释了游戏的玩法之后,她便认真操作了起来。她先将操作板放在自己的面前,仔细观察上面的数字,再到盒子里面寻找相应数量的卡片对应其中。第一次,从她的操作结果看,虽然扑克的颜色、花型不一致,但是每一张数量都是对的。第二次,在她摆的过程中,她也发现自己摆的卡片好像哪里不太对劲,她说:“是不是红的要放红色的,黑的要放黑色的呢?”她开始进行调整,将同样数量、相同颜色的卡片放在了一起。在观察她操作的过程中,我一边观察一边思考:“是否可以对她提出难度稍大一点的要求?”待她全部摆对之后,我觉得这一点是可行的。于是,我说:“顺宝,你看我们的扑克牌有些是黑色的,有些是红色的,而且它们的花型也不一样,有的是方块,有的是爱心,有的是梅花……”“对呀!”她回答道,“那我重新来一次吧。”她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于是对照颜色和花型重新找起了卡片。由于难度加大了,这一次的操作明显速度慢了许多。但是顺宝还是很耐心地在盒子里面慢慢寻找相应的卡片,并摆在正确的位置上。第三次的操作时间虽然长了点,但顺宝觉得很有成就感,心里很得意。做完之后,顺宝自己将材料收拾好放回了原位。对我说:“老师,我真是太喜欢玩了,我每天都要来这里玩。”

【案例评析】

在制作这些材料的时候,我们的出发点是通过在生活中幼儿能经常接触到的实物,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字,并且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数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有一些困惑,比如说活动材料的投放如何考虑到个体差异。小班数学活动中,教师一般比较关注整个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全体幼儿的接受能力,在问与答之间常常会采用集体的形式,而对于幼儿能力的差异点关注很少,给予幼儿的发展机会是不均衡的。

考虑到这个问题,在数学区游戏活动的设计和材料的投放上,我们尝试由易到难、逐层递进。首先我们预设的活动目标是幼儿在学习5以内唱数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我们用雪花片、积木等低结构的材料便于幼儿点数。紧接着,过段时间再根据幼儿能力发展的水平,开始学习“按数取物”,设计了一系列有关这一内容的活动。例如案例一中的女孩顺宝,她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并按照卡片上的数量取出相应的“薯条”放在盒子里面。在案例一的基础上,我们投放案例二中“鞋子找朋友”这套材料,幼儿可以进行颜色的匹配以及数量的匹配。顺宝刚拿到这套材料的时候,想到的便是数量之间的匹配,然后她在数量相应的基础上发现了颜色的匹配。熟练地掌握上一环节后,在案例三中,5以内的扑克牌对于顺宝来说进行数量的匹配不难,难的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又给了她另外一个支架,让她尝试数量、颜色、花型的匹配。从三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顺宝在数学领域的发展能力是较快的,她喜欢尝试和挑战,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她的思维数学水平较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中,对3-4岁幼儿的要求是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本案例中,对于像顺宝这样能力稍强的幼儿来说,我们可以提供生活中的材料,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我们也可以在幼儿操作的反馈中,对不同的幼儿提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于能力一般的幼儿在扑克的游戏中,我们要求他点数一致即可;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要求数、量、颜色、花型的一致。通过点数的方式让幼儿体会物体的数量不会因排列方式、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同时,我们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探索,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进来,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够成为活动的主人,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能帮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因此,在游戏活动的设计上,我们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性,预设每一阶段的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让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成功与满足。

有一位教育者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孩子,在你或动或静的身姿下,我能抓得到你那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于是,我用微笑、抚摸、声音告诉你我的发现;进而,带着你或者跟着你,投入一个个更有意思的活动中。”

猜你喜欢
点数薯条盒子
有趣的盒子
解锁“夹薯条”游戏
薯条外传
薯条外传(3)
薯条外传(2)
画点数
多核并行的大点数FFT、IFFT设计
寻找神秘盒子
巧猜骰子
肉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