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教育活动

2019-01-11 18:23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
小学时代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主体班级班主任

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 顾 赟

班级作为一种集体形式存在,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其管理体制是否科学与完善将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品质能否健康发展。笔者发现,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班级管理方面,所接触的学生“自我”意识的确增强了,但是“主体”能动性并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发展。记得有一次任命班委的时候,有些孩子甚至直接对我说:“老师,我不愿做,因为会影响学习。”事实上,“孩子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已经被教育人士提到认识制高点,但是为什么最终我们现在的学生却如此“自我”?就在班级工作一筹莫展的时候,“参与式”道德教育模式的提出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创新与发展的新舞台。

“参与”本身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参与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事某种具体活动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二是参与行为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合作的、有效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并通过活动过程来实现。学生的参与过程是接受教育和学习的活动过程,而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是以学生具有一定的主体性为前提的社会化过程,是个体主体性不断培育和提升的过程。正因为它是积极的、主动的,参与主体的个人价值就能充分得以体现,从而凸显了个体在组织活动中的生命意义。

一、强化参与班级管理的“主人翁”信念

开学初,我对孩子们说:“这学期老师不安排你们的工作职务,请大家自己思考觉得可以胜任的岗位,一个星期后我们进行竞选演说上岗!”教室里一下子沸腾起来……

过去,我们一直给学生强化这样的思想:每个人都是班级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管好班级,为班级争得荣誉。我们不能否认这样的思想,但是即便是班主任苦口婆心,其效果仍然不明显,导致最终只有少许人“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协助班主任完成班级工作,实行的仍然是“精英教育”。现在我们把“部分参与”落实到“全员参与”,即每个人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每个人都分配适当的管理工作,并有责任在自己的岗位上监督别人的行为,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强化“主人翁”信念,让其体验到为班级工作做贡献的自豪感。

1.征集参与管理的意向。征求每位学生的意愿,自选为班级管理做一件事。这样做可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兴趣,因为此时的学生已不再是被管理者,他正以主人翁的姿态立身于班级,可切实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管理的主人。

2.班主任宏观调控,“商量”办事。学生很可能会把目光局限在某一项或几项职位上,而一个班级四五十人不可能人人都做班长。班主任应充分把握学生性格特点,准备其他的职务,合理安排,让他们对号入座。此时的班主任应具备相当的协调能力,最好的办法是始终和学生“商量”管理班级的事,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

3.撰写参与班级管理的“协议书”。“协议书”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参与班级管理的严肃性,从而让他们养成从小信守承诺、勇于克服困难的好习惯。

二、全员参与制定班级奋斗目标

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级前进的方向,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奋斗目标。我们可以从短期、长期和小学阶段终极目标的三个角度考虑制定班级的奋斗目标。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

首先制定班训。我们的班训是“做对班级有益的事”,围绕班级提出口号“班级无小事,事事都关心”。要求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到“流动红旗”的评比,再到学校各类活动积极认真参与等等,都逐一制定,整理成文,目标明确了,努力就有了方向,奋斗就有了动力。

制定集体奋斗目标归根结底还要落实到个人完成。因此,我们在一系列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和小组合作奋斗目标来实现集体奋斗目标。比如说,开展墙报的设计与制作的评比、争当安全小卫士、争当文明礼仪小标兵、选举最佳卫生洁净员等一系列活动,办优秀作业展等,让孩子参与其中,每个人都为小组献一份力,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和小组合作目标,为实现班级的共同目标而奋斗努力。

三、开展“参与式”主题班会活动

“参与式”主题班会是以活动课的形式来展示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全体成员参加的集体活动。它既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组织管理的形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条主渠道,又是学生进行自主、自动、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目的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认识能力、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成立班队主题活动“设计室”若干个,小组分工合作,制定主题活动“设计方向”并落实活动方案。实行轮流主持主题班会制度,每一位主持人必须提前一周向大家公布活动主题。每开展一项活动,作出一项决议要通过集体讨论,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情况下形成最终方案,再由班委会向班主任汇报。同时也让全体成员在活动前有所准备,而在活动之后,每人需写一份活动心得,以概括总结活动以后的收获。

这学期,由班委会全权负责,孩子们举行了各式各样的主题活动,如“我心中的好榜样”“班级歇后语大全”“植物成语我知道”“我为集体,集体为我”等。活动中,朱德建同学一口气能说二十几条歇后语,“植物成语”接龙时竟没有一个人重复……通过这些活动,让我真正发现了孩子们的潜力,他们比我想象的能干、聪明得多,同时,这些活动还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就连不爱说话的孩子也不再沉默,变得活跃起来。

虽然“参与式”主题班会的组织者、主持者、参与者都是学生,但是作为班主任,我并没有因此而不闻不问,一些设计需要我们亲自修改,有些话需要我们教他们说;有的孩子难以在众人面前开口,需要我们不断地鼓励。此时班主任不仅担任顾问、参谋的角色,可能还要扮演导演、编剧的角色,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

四、班级管理引入竞争机制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参与竞争,可以让学生在竞争中既培养了竞争意识,又提高了竞争能力,同时养成了自强自立、自信向上、坚韧顽强的品格,使每个人知难而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

1.制定竞争规则。班级管理中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小组、小组与小组之间不可包庇,班主任也应根据事实对每个学生做到奖惩分明。

2.掌握竞争方法。在竞争中,更强调合作,让学生知道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尝试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在班级管理中,还有许多教育活动可循,但是孩子始终是主人,是真正的“参与者”和“当事人”。学生参加的一切活动都是“主体参与”活动,我们应适时启发孩子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去,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主动地选择、汲取各种活动的教育影响,体现参与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主体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论碳审计主体
班级“四小怪”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班级英雄
何谓“主体间性”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