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水功能区达标率计算法比对分析

2019-01-11 03:31王大祥
治淮 2018年12期
关键词:信阳市达标率功能区

王大祥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资源量的需求愈来愈多,对水资源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当前一段时间,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根据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功能要求、开发利用现状科学合理地划定水功能区是水资源保护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国务院关于《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年)》的批复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主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到2030年,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基本实现全面达标。水功能区达标率不仅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大部分地方政府考核目标之一。在实际工作中,水功能区达标率的计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照水功能区个数计算;二是按照水功能区河长计算。现以2017年信阳市水功能区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比对分析的方法,对两种水功能区达标率计算评价法进行差异化分析,并对水功能区保护提出合理建议。

一、水功能区达标评价

评价标准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方法采用《SL395-2007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水功能区水质评价指标采取全因子形式,包括pH、溶解氧、氨氮、总磷、挥发酚、COD等24项。分别按汛期、非汛期和全年期进行评价。根据各水功能区监测断面水质现状运用单指标评价法,即最差的项目赋全权进行水质评价。现状水质与目标水质相比较进行达标评价。参评水功能区现状水质符合或优于目标水质时即为达标,反之则该水功能区不达标。

水功能区达标率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参评水功能区达标数与水功能区总数之比称为个数达标率;另一种是参评水功能区达标河长与水功能区总河长之比称为河长达标率。

二、水功能区达标率分析

1.评价结果

2017年信阳市参与达标评价的水功能区有26个(不含8个排污控制区),涉及淮河、浉河、竹竿河、寨河等10条河流,66个水功能区监测断面,评价总河长1151.5km。根据2017年信阳市水功能区监测数据,所有参评水功能区达标22个,个数达标率为84.6%,达标河长997.5km,河长达标率86.6%。不达标水功能区4个,不达标河长154km,详见表1。

2.数据分析

表1 信阳市水功能区达标评价表

2017年信阳市水功能区达标评价结果表明,河长达标率高于个数达标率。对河长数值进行分析统计,26个水功能能区中最大河长183km,最小河长5km,平均河长52.3km。由表1可知,不达标水功能区有4个,涉及闾河、灌河两条河流,在不达标水功能区中最大河长66km,最小河长5km,平均河长38.5km。统计结果表明,4个不达标水功能区平均河长远小于26个全部参评水功能区的平均河长,这是河长达标率大于个数达标率的主要原因。

图1 信阳市水功能区排列图

根据2017年信阳市参评的26个水功能区河长绘制排列图来分析水功能区河长与个数关系,详见图1。河长累计达到82.2%的水功能区个数为13个,占全部参评水功能区个数的50%。河长累计达到95.5%的水功能区个数为20个,占全部参评水功能区个数的76.9%。

排列图说明:一方面50%的水功能区个数达标率贡献出82.2%的河长达标率,这是河长达标率大于个数达标率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如要保证2030年规划目标的完成,可在重点保护和控制76.9%个水功能区达标前提下,对未达标的4个水功能区及时整改限期达标。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2017年信阳市水功能区个数达标率为84.6%,河长达标率为86.6%,满足2020年全国规划的水质达标率要求。但是水功能区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还需不断完善和提高管理水平。首先,不断加强水环境监测能力,健全监控体系,对实验室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更新换代,准确及时地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做到“测得准”;其次,严格纳污总量管理,严守“三条红线”,加强入河排污口设置管理,全面排查统计已建排污口信息,对影响水功能区达标的污染源做到“找得到”;最后,加强政府执法力度,在全面落实河长制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实施最严格水资源保护制度,对各类涉及水功能区保护事项,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做到“管得住”

猜你喜欢
信阳市达标率功能区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信阳市审计局 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
产业功能区人才发展现状与探索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信阳市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信阳市环宇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坚持稳、准、狠原则 确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信阳市检察机关扫黑险恶专项斗争纪实
粤北地区前列腺癌患者腹腔镜术后营养素摄入情况调查研究
宁夏水功能区管理工作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