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
——生活适应部编教材使用心得

2019-01-12 00:10江苏常州市光华学校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部编智障技能

江苏常州市光华学校 谢 虹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颁布后,培智学校部编教材生活适应也于2017年投入使用。新教材围绕学生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国家与世界五大部分构建课程体系,图文并茂。“知识与技能”“我再学一学”“我来做一做”“都来评一评”四个板块构成了每一课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给教师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也为智障学生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习得奠定了基础。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遵循课标要求、尊重学生需要,创造性地用好、用足教材,体现课程价值。

一、立足教材,习得基本常识

生活性是生活适应课程的基本特性之一,课程以学生生活为核心,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及其身心发展特点构建课程体系。

近年来,培智学校的学生残障程度日益加深。部编教材生活适应就着眼学生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编写内容。这些对于正常学生来说自然习得的知识,智障学生却需要反复学习才能掌握。因此,快乐、高效的生活适应课堂成了教师们的追求。

(一)构建趣味情境,激发良好学习状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智障学生更容易从兴趣出发,受情绪影响。生活适应部编教材中的“知识与技能”“我再学一学”“我来做一做”三个板块均采用生活中的实景,内容也是学生的日常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十分熟悉。如果教师采用直奔主题,按内容讲解的方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教师运用教育智慧,将教学内容置于有趣的情境中,就能让学生随着情境自然进入学习状态,更易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的部编教材生活适应学习内容是最基本生活认知和自理常识。针对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亲近小动物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把这些内容创设为有趣的故事情境,以小动物为学习伙伴,带领学生们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有位教师执教《常见的蔬菜》时,创编了兔妈妈带小兔去菜园采摘蔬菜的童话,让学生们跟着小兔走进菜园,观察蔬菜、认识蔬菜、采摘指定的蔬菜。整个学习活动轻松有趣,兔妈妈是隐形的教师,兔宝宝是学生们的亲密伙伴,和兔宝宝一起听妈妈说知识、做活动格外有趣,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很快被它们吸引,不知不觉地全身心投入其中。

(二)设计丰富活动,营造自主探究氛围

生活适应的知识点分散而琐碎,一幅图就是一个知识点,生活适应课堂就是要把这些简单的知识点循环往复。很多教师执教生活课总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常常用课堂操练来代替讲解,“生活适应”不知不觉改名换姓成了“劳动课”“烹饪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时通过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以活动引导探究,让学生在问题和矛盾中掌握知识。

例如,《常见的主食》一课可以这样设计学习活动,活动一:观察实物,认识米饭、面条、包子、馒头等主食,掌握各自的特点。其中包子和馒头的辨别对于江南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重点,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掰开看看是否有馅来区分。活动二:了解以大米、面粉为原料的食物,教师分类展示各种米面食物让学生熟悉感知。活动三:我的主食我来选,让学生进入模拟餐厅挑选主食,并通过互相介绍,巩固认知,灵活运用知识。

二、适度拓展,丰富感知体验

“教材不是供传诵的《圣经》,不是供掌握的目的,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面对新课程标准,教师和学生不是‘材料员’而是‘建筑师’,他们是材料的主人,更是新教材和新教学智慧创生的主体。”在使用部编教材时,教师也同样可以结合课程标准,并兼顾智障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一)体现地域特色,国标教材融入本土元素

生活适应虽然集国内诸多专家的智慧,领域清晰,科学性强,但是作为一本全国共用的部编教材,它更多地呈现出的是共性知识。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创造性地在原有教材中增加本土元素,补充地域资源、校本材料,使生活适应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服务学生生活。

《我的老师和同学》是一年级生活适应中的一课,教材中的插图只是为教师教学提供导向,是对老师、同学这些人物场所的抽象概括。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以学生熟悉的老师和同学作为感知对象,在认识任课老师、班级同学,建立“老师”和“同学”的概念后再走入课本学习图片,这种从形象到抽象、从现实到文本的学习方式更符合智障学生认知,也更能帮助学生形成“学校”这个概念。同样《常见的衣物》一课,除了引导学生认识书中出现的常见衣服外,教师更可以增加本地区特有服饰,丰富教材内容,提升认知水平。

(二)挖掘学生资源,伙伴交流分享个体见识

学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合理利用学生的家庭资源,将其适当地整合到教学内容中去,从而对教材进行很好的拓展和补充。个人生活、家庭生活是生活适应课程构建中的重要板块,也是最能体现个体差异的内容。教学中教师教授教材内容之外可以请家长配合,提供一些有个性的图片和视频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课堂上请照片中的学生上台结合所学知识介绍画面内容,在分享交流中互通有无、增长见识。

三、社会实践,回归真实生活

新课标指出:生活适应课程始终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学生的实践与操作,注重学生在体验、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生活适应课中教师也要充分给予学生操作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一)课堂模拟操作,反复练习逐步积累经验

知识必须经过一定量的训练才能转化为主体内在的技能和能力,对于智障儿童来说书本上的生活知识更需要反复运用、不断实践才能逐渐掌握。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创设开放的、模拟的、可控制的真实生活实践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模拟、练习,通过反复的实践,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为其进入真实生活奠定基础。

“模拟超市”“模拟医院”“模拟菜场”“模拟待客、做客”……虽然这些模拟情境与真实情境之间有差异,但是它的可指导、可重复却能符合智障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需要。

(二)真实情境体验,现场操作有助于提升能力

“生活适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适应生活,课堂中习得的知识和培养的技能只有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运用才能内化为能力。因此,生活适应课的完整结构应该是“知识技能学习+模拟情境操作+真实生活实践”,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利用资源,提供锻炼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社会情境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现场操作学会生活本领。

低年级的学生学会了穿衣、吃饭、上厕所等本领,教师和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实现生活自理。中高年级学生实践的重点是社会实践,教师要取得家长支持,在亲子活动中让孩子真正学会乘车、购物、求助等本领,逐渐提高其独立性。

新课标的颁布和新教材的投入使用吹响了特教课改集结号,作为一线教师要从课程资源的角度去看待新教材,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转化成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学材”,立足差异,弹性教学,用“适合的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的教育”!

猜你喜欢
部编智障技能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课《不一样的你我他》第一课
例谈部编高中教材基于价值观立意的确定方法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部编教材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劳动技能up up!
大还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