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类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角色塑造探讨

2019-01-12 12:08
中州建设 2019年5期
关键词:专业课职业院校育人

郑 敏 刘 端 李 光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0064)

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1]。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专业课教师也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建设类职业院校学生有其自身的不足,学习主动性低,专业思想不坚定,缺乏勇于奉献的精神,但建筑涉及民生,建筑安全无小事。因此,把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是非常必要的[2]。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自身思政育人角色的塑造。

1 建设类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角色塑造方面的现状

1.1 专业课教师以专业技能教育为主,轻思政教育

习近平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全方位育人,使13多亿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3]。建设类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建设行业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但目前专业课教师更多的是侧重于“比赛类”、“设计类”、“技能类”的实践培养,很少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认为自己主要的职责是将专业知识准确地传达给学生,这种重专业技能教育轻思政教育的课堂价值导向,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2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能力欠缺

访谈中发现,过半数以上专业课教师认为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必要的,期望学生的思想修养、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希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但是,由于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专业课教师要不断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学习压力较大,再加上课程与科研任务繁重,思政育人意识的培养以及学习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时间有限,手段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思政育人的能力,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水平。

1.3 学校不重视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育人的功能

建设类职业院校重学生专业技能知识传授,轻思政教育培养,对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方法与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较少,只侧重于专业课知识的培养,在量化考核制度方面较为单薄,对专业课教师竞赛类获奖项目奖励较大,对思政育人功能没有相应激励制度,也较少关注这方面的考核。同时很多院校认为思政教育的主体是思政部教师和辅导员,这都阻碍了思政教育的推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2 建设类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角色塑造的对策

2.1 树立立德树人理念,将思政育人观念贯穿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

建设类职业院校教师的职责不只是“教书”,更多的是“育人”功能。专业课教师自身首先要深化思政育人的观念,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每粒扣子,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时时紧扣心弦,坚持全员育人的观念,履行自身职责[1],多方面服务学生,创新课堂形式,积极探索思政育人观念渗入专业课教学的方式,增强学习氛围,激励学生为“中国梦”奋斗。

2.2 结合各专业特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能力

专业课教师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性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1],创新教学方法,找到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安全技术专业的很多实训课程,测量实训、钢筋翻样实训、施工现场安全设施计算等实训课程,每门课程都涉及到建筑安全教育,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安全和利益,所以在讲授时,专业课教师一定要能够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学生的工作和行为,强化学生为民服务的宗旨,教导学生青年一代是“中国梦”的追梦人和圆梦人,身肩历史使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2.3 学校应积极营造思政育人的氛围

首先,学校要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要重视专业理论、实操技能教学方法的培训,还应该给予专业课教师更多思政育人方面的培训机会。其次,在各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的时候,各专业课教师应积极交流探讨,在哪些章节适当的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使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政思想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第三,学校应积极举办专业课融入思政育人方面的讲课说课比赛,以赛促教,共同学习,相互提高。第四,应当让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相互沟通,定期交流探讨心得,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3 建设类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路径探讨——以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3.1 深化认知,提高思政素养

教师的职责自古以来就是“传道,受业,解惑也”[4],所谓传道,其重点就是思想政治、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有立德树人的政治素养。为贯彻教育大会主题精神,我院每周二下午以各系部为单位定期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学习完毕后,每人相互发言,交流讨论,并以纸质材料上交到党政办公室,紧接着以授课为中心开展教研室会议,探讨其之前的政治思想如何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其次,每隔一定时间,在我院大礼堂举办“十九大主题精神”、“中原道德大讲堂”,邀请本校名师或外校专家、人大代表来进行讲座。

3.2 构建平台,促进双向沟通

首先,构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互动平台,比如说专门的活动室,定期让双方教师相互学习,了解学生在不同课堂上的状态,交流探讨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的方法。近年来我院发布了《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对全校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督导、评估,同时,鼓励全校教师在不同院系听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其次,构建“互联网+”学习平台,目前很多高校进行教学改革,提倡信息化教学,使用微课、慕课、VR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形式。

3.3 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保障

良好的制度是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保障。目前很多高校为突出办学特色,大多注重专业学科的考核机制,而淡化思政教育的量化考核。目前,我院在考核制度方面也在积极改进,比如在评职称、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中逐渐提出德育方面的考核办法,期末评优时,对专业课教师中思政育人工作突出、或有突出贡献的思政教师给予相应奖励。此外,由于全校师生较多,并隶属于各系部管理,相互之间沟通有障碍,因此为了发挥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作用,我院正在积极探索教学管理一体化机制,使之打破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的因素,成立由不同系部人员组成的矩阵制教学管理团队,相互学习交流,形成协同育人的成长模式。

4 结论

“课程思政”视域下,要求建设类职业院校积极营造思政育人的氛围,专业课教师深化立德树人的理念,提升政治觉悟,提高思政育人的教学能力,同时发挥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作用。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角色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有效推动专业课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展开,激励学生为“中国梦”奋斗,促进学生德智体全方位发展,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专业课职业院校育人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