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院校田径课教学

2019-01-12 12:08
中州建设 2019年5期
关键词:广大青年田径体育运动

黄 帅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0064)

田径运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是高等院校体育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它能够促使青年学生神经系统、骨骼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全面健康发展,还可以有效提升爆发力和机体耐力。高校体育教师通过田径课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顽强自信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田径运动拥有最优秀的体育历史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以其独特的健身方式和简单易行的健身手段被人民群众所喜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类体育运动形式以最新、最美、时尚的方式出现,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形式相对简单、模式相对固定的田径运动逐渐被边缘化,人们普遍认为田径运动就是为各类竞技比赛提升身体技能和体力耐力服务的训练手段,这种根本不懂田径运动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内涵的片面行为使这项最古老、最悠久、最实用、最有效的健身健体项目发展受到巨大影响,广大青年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自主锻炼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这种影响。如何把田径运动在高等院校体育课堂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作者在本文中,从高校体育课堂多角度进行分析研判,通过现状分析、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兴趣培养等多方面进行探讨,论证在高等院校提升田径普修课理论、技术教学水平的紧迫性和全面强化高等院校田径运动普及开展的现实意义。

1 高等院校田径课现状

高等院校体育课的课程设置中往往将篮球、足球、健美操等项目设为重点内容,当前,这些项目也确实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当代青年学生在知识层次上明白田径运动的健身功效,而在自身从事体育运动过程中却往往不会选择田径项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跟社会体育健身风气有关。田径类运动本是所有体育运动项目中最大的一项,同时也是大学生们最容易、最简单、最经济的一种健身方式,可现实情况是大部分高等院校并没有开设田径普修课,这种做法确实有待商榷,田径运动本身是比快、比高、比远的比赛,同时也是速度、力量、技术、意志的竞争,大学体育课缺少了田径项目教学是一个巨大缺憾,也会严重影响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高等院校体育课需要设置田径课,广大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并肯定开设田径课的现实意义,进一步增强对提升大学生田径运动兴趣等相关课题的研究。

当前,高等院校青年学生们不了解田径运动的实质和内涵,学习目标不明确,加上很多学生在中学时代很少参加体育活动,没有培养起来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也就不可能体会到体育运动的奥妙和乐趣。另外,从外在的直觉上看,田径运动项目貌似单调乏味,都是些跑、跳、投的项目,大学生们一接触到这些项目就会感觉厌烦。此外,还有很多学生上课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体育不挂科。我们作为大学体育施教者,应该明白田径项目本身确实比较单调,广大体育教师若不能很好的诠释田径类运动,不能充分的调动大学生学习田径运动技术的兴趣,这对于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播发展而言是巨大损失。当面对体育技术技能较差的学生群体时,要多鼓励、多肯定,高等院校体育教师要保持较好的基础体育竞技水平,要保持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在做示范时,要力争动作美观、干脆利落,这样就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视觉直观感觉,从而激发起青年学生对田径课的学习兴趣。

2 高等院校开展田径课教学的时代紧迫性

青年学生们对田径运动技术的认识较肤浅,还不明白田径运动项目是跑、跳、投这种人类生存繁衍最基础运动技能的组合,坚持锻炼可以显著提高身体各器官综合机能,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的广大青年学生而言作用尤其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这也客观上要求大学生们急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身体综合素质是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没有健康的“1”,哪来其它的“100……”。而田径运动作为最直接有效的增强身体素质的得力手段,越发体现出它的重要地位。田径运动强度可根据个人喜好自行掌握,它具有竞争性、项目多、趣味强的特点,而且锻炼形式多样,最自然、最普遍,在道路和空地上均可以练习,且不受人数、年龄、性别、气候条件的限制,便于广泛的开展,它的社会价值最直接的体现是田径运动中的走、跑、跳跃、投掷等基本要素是人类生活劳动的基本技能,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对综合性人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对“象牙塔”里青年学生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各方面的因素,都要求高等院校田径课教学应被全方位重视起来并广泛普及。

3 认真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田径课学习兴趣

田径运动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务必要帮助学生树立上田径课的正确态度,指导学生获得田径课理论基础知识和学习田径课的技术方法,从根本上指导学生自主完成田径课理论和技术学习任务。学习动机是支配学生学习目的顺利实现的内在动力因素,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在日常田径课教学中如果发现大学生们对参与田径课的兴趣低下、甚至干脆不参与,不要直接批评或者是否定这部分学生,要不断地引导学生们端正上田径课的态度,明确田径课对其它体育运动技能的积极促进作用,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田径课教学过程中来。

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全方位发展是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主要体现。青年大学生年龄段一般在18-23岁之间,他们更热衷于开放、活泼、体现美与健康的锻炼方式,这就要求高校田径课教学必须立足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和培养大学生们的内在学习兴趣,并切实增强大学生们学习田径运动的热情,动用一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加高校田径课的时尚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充分激发大学生们学习田径理论技术的自觉主动性。

此外,每年都要开好办好高等院校田径运动会,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每年召开两次田径运动会,分为春季、秋季田径运动会。田径运动会是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传播体育教育育人功效的最佳“现场直播”方式,更是激发青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重要手段。田径运动会是展现体育运动魅力的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极大的增强了青年学生们的体育竞技意识和健身参与意识。

4 不断强化高等院校田径课教学

要把高等院校田径课中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作为专项课题来进行研究,要对广大青年学生们的体育运动水平进行科学评定和定期监测,在这个过程中融入田径运动内容。要调动一切积极手段充分调动大学生们学习田径技术的主观能动性。使用一切软硬件让高校田径课堂有激情、有趣味、有功效、有内涵。切实使高等院校田径课恢复应有的作用和生命力,使田径运动有利于大学生们的身体、人格、意志、智力等多方面和谐统一发展。促使广大青年学生认同、喜欢、爱上田径运动,并且长期坚持的投入到田径健身中去。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教师的素质是第一位的。建设一只高质量的高等院校田径教师队伍,是全面强化高校田径课教学和有效提升田径课质量的重要保证。高校要切实帮助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增强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新时代、应对新形势,满足新时代对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新要求。各高校应出台政策促进体育教师积极、主动参加田径教学科研工作,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田径科学研究能力,促进高校田径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应切实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根据田径课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围绕高等院校教师能力和水平提升,强化一线体育教师培养力度。

猜你喜欢
广大青年田径体育运动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
这是一个深得青年之心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