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2019-01-12 20:21敬春梅
魅力中国 2019年19期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改高中语文

敬春梅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四川 乐山 614900)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要了解的就是何为课程,广义上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要学的内容的总和;狭义上也指某一门具体的学科,如语文。

一、了解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切实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

(一)更加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树立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现代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某一学科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作为“人”的教育。当今中国社会的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然的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是德育,要谋求学生的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不能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发现与鼓励学生的特点和长处,在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的长处的基础上还要学习和提升提德智体美劳中的其他四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使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相互融合,趋于统一

当今教育中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严重分离,知识与生活脱节,以至于学生不会学以致用,学习到的知识除了用于考试就搁浅了。这样的学习无异于是在做无用功,这样的教育也是没有意义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地贴近生活,或者是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还有就是让学生明白“课程要分学科,知识是没有界限的”。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掌握了很多汉字及意义,学习了很多表达方式,能够让我们的意思表达更加完整全面,那么我们在学习其他科目的时候就要用上,比如在政治、历史等科目考试时的主观题中。另外,语文学习能提升我们的理解能力,形成自己的思维思想,那么在所有的考试中,理解题意也会更准确。还比如我们常说的“政史不分家”,这些都是不同的学科,但只是都是相互作用的。所以说,知识没有界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融合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保证其得到全面、均衡、和谐发展。

(三)让学生学会构建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牢记自己和学生位置——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且给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树立新的知识观。传统教学中教师就是给学生呈现知识,理解知识,这已经不适合新时代教育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成果,还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更要注重教学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在教学主中,教师要将知识教学视为一种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探索,从无到有的创造,这样才能摆脱传统知识的钳制,理解掌握已有知识,创造新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不只是对该门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还要构建各科知识体系的联系。此外还要发展每个学生个体的独特个性,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知识生成方式。例如,学生学习了各种不同的写作方式,修辞手法,再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风格的写作方式,就好像我们不看作者,只看内容就知道是鲁迅风格的文章。其实鲁迅风格的文章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特有的文体,只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便具有了代表性。所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形成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知识生成方式。

二、新课程改革有着具体的指向和目标,能够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要求,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要求教师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语文这门学科来源已久,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兴起之初,经过时间的积累,内容繁杂庞多,很多东西需要记忆,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输送,从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上学习量又大,学生也会觉得学习起来枯燥得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比如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知识更加鲜明生动;拓展信息,引起学生的兴趣;语言生动有趣,活跃课堂氛围等。

(二)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语文这门学科经过时间的积淀,内容繁杂丰富,且很多内容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又偏又难,或者是过于陈旧,学起来十分晦涩难懂。所以新课程改革改变这种现状是非常有利于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的。另外,书本知识周期性长,更新太慢,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却又过于注重课本知识,这是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新课改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或者是当下社会发生的时事,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趣味性,而且能统一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更有利于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三)改变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死记硬背学习的状态

语文教学本就会有大量的文章、古诗词和词句让学生背诵,到了高中就更多了。这就容易出现学生在学习中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情况,但是这样会阻碍学生对知识的延展性,限制学生思维体系发展。而语文学习最忌讳的就是死记硬背,被动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例如在学习一篇古文的时候,引导学生去探究作者为什么会表达某种情感,那这时候就要学生去了解作者,知人论世。这就是一种能使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比起教师让学生直接背诵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无论是从核心理念、改革目的还是内容方面来看,都是彻底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倡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改是顺应时代发展、教育变革以及社会需要而产生的。而这样的新课改,能够帮助高中语文教师改善语文教学中的弊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新课程新课改高中语文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