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9-01-12 22:01卢艳丽
魅力中国 2019年22期
关键词:课本习惯思维

卢艳丽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木井镇邸栢各庄小学,河北 秦皇岛 066402)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

(一)认真听课的习惯。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认真听课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的分配时间,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认真仔细的习惯。数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学习中必须要有谨慎仔细的态度,不论是在运算还是在写的过程中都要学生认真地对待:书写要规范、工整,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出现;养成细心的习惯,认真审题、自信答题、检验改错,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

(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 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有问题,却不敢提出,导致问题越积越多。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敢于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要勇于发言。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及时进行评价,保护好学生每一次的学习成果。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仍是以表象为主,动手操作是最直接,也是最快获得知识的途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知识,才能理解知识,并获得经验,这些经验对学生的学习亦是十分珍贵的。

四、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

五、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对家长的依赖心理仍然很重,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往往不去思考只寻求帮助,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可以养成自觉学习、独立思考、刻苦学习的习惯,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的经验等,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长久、健康的发展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课本习惯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上课好习惯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