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分析及培养方式

2019-01-12 22:01周浩黄莹祝志强庞泽鑫
魅力中国 2019年22期
关键词:精神传统大学生

周浩 黄莹 祝志强 庞泽鑫

(武汉工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文化自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作出许多深刻阐述。

课题组为进一步了解当前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通过线下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等方式对湖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文化自信现状,并且基于互联网加时代背景下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在95后之间对于我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提出可行对策,对于将互联网与文化自信有效融合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

(一)民族精神文化传承意识薄弱

古往今来,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级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每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我国也不例外。我们有独特鲜明、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从而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应当细化到每一个青年个体,积极发掘新的时代民族精神。

(二)认识到文化自信缺失问题,但麻木无应对策略

作为当代的有朝气有理想的新青年,应当从精神中了解到文化,从文化中衍生出新的精神,这样的良性循环会使得文化自信的缺失得到填补,并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找寻到出自国民,适合国情,顺应时代发展的新的文化产物。大学生便是其中的主力军,一国之文化自信便来自于新生力量自身对于本国文化的自信,就目前的调查现状分析,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否定了存在文化缺失的问题,但是在问到欣赏中国传统文化时,对于其中蕴含的价值观的自信如何,为数不多的大学生答道具有强烈的自豪感,而且就目前的中外影视文化碰撞的激烈程度来看,外国的影视文化对于中国本土的文化洗礼甚是彻底,造就复联系列电影一度火热,票价较高,而中国的传统国粹却少有人问津。95后对于传统中华文化的关注度及自豪感极度缺失,也就形成了当代大学生似乎很在意自身的文化自信缺失问题,但又一度麻木不做出应对策略的现状,这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极度匮乏和现代人重经济效益,不重娱乐形式有关,数十位京剧传承人终究是无法敌过国外制作精良,耗资巨大,明星效应等综合起来的影视大片。

二、互联网的发展对文化自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互联网发展为文化自信发展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中华民族不缺乏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传统的思想格局仿佛认为传统文化只会留存于竹简,戏台,古建筑等,但是新媒体的出现让文化有了新的生命力,赋予了它新的血肉。从 BBS、Blog、网络论坛、到当下的微博、微信、喜马拉雅、抖音、快手等APP的出现,信息的交流互动已经越来越扁平化、个体化。互联网+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海量信息内容,而信息的传播和展现在网络平台上也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让古典音乐有了更多的伯乐;可以让汉服成为更加大众的服装文化;可以让戏曲国粹,太极拳,舞狮舞龙,划龙舟等加入到传统节日的同时,让更多的人看到,欣赏到,被感染到,从而愿意主动去了解传统文化背后的深厚底蕴。

互联网造就了地球村,5G时代即将全面开启,这种传播速度是历史上所有媒介都无法匹敌的,我们要加大传统文化传承者的名人效应,将他们打造成为文化“网红”,再借助网络的高速以及遍达的特点,更快更广地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了解到中华文化,也只有真正的走向世界,并为其他文化所接受,所包容,才能从根源上激发本国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达到文化传承者们的认知水平。

(二)互联网发展为文化自信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环境造就了一个问题,因为流量被网红以及明星所垄断,娱乐至上的网民可能不会被传统文化所吸引。2017年10月8号鹿晗公布了与关晓彤的恋情,引发微博系统瘫痪,3千万少女集体失恋果然能把世界搞垮。然而就在同一天,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海水稻”试种成功,让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实现大规模“海水稻”种植技术的国家。科研项目的成功不受关注的原因,不是因为国民素质有多低下,不是因为我更爱追星而不爱我的国家,单单拿出一个“袁隆平海水稻试验成功”搬上头条,人们依旧会肃然起敬,高呼这就是我逐渐强壮的大中华。但是两相对比下来,娱乐至上的精神显然占据了上风,民族精神是文化衍生的产物,可敬的科研精神更加值得在网络上被传播,让那些闷声做大事的人得到他们应有的许可。

同时,外来文化也会通过通讯全球化的互联网渠道进行文化入侵,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的同时,外来文化对于本土文化的侵蚀也在同步进行。95后大学生存在有追捧外来影视作品的现象,各种韩剧,美剧,以及国外的系列电影,这些偏娱乐性质的入侵显得较为明显。互利友好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文化交流应该是存在于经典文化的翻译和理解上,这些传统文化以及思想上的碰撞才是人类先贤思想的结晶融合的过程,我们应当认识到外来经典名著以及经典的影视片的优质译文对于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所提供的优越条件,同时娱乐性质的产业文化借助互联网的入侵,也应当适时警醒自身。

三、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方式

(一)大学生自身角度

首先要通过平时的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次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化创新力,推进文化发展,大学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创新能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以及传播方式的不断创新。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中流砥柱,要抓住机遇,增强自身对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强烈的使命感,义不容辞的为中华文化的振兴付出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二)高校培育角度

校园文化具有熏陶、教育、示范等作用,可以逐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改变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形式,尽可能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包括采用播放短视频、排演情景话剧等形式,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应向大学生深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引导大学生领会其时代意义,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价值需要。学校应当充分挖掘优质校园文化的育人潜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改善校园文化环境,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社会培育角度

党和政府应当强化社会舆论的积极作用,改善社会舆论。加强对社会舆论的管理,避免虚假信息以及不健康的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保证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和健康性。社会氛围的营造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发挥公共文化场所的教育功能,积极引导大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形成更为全面的认知。通过组织参加文化实践活动,一方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大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知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社会舆论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微博就热搜板块进行了整改,新增热搜时政新闻等当代话题置顶模式,加强了对于时政新闻的传播。社会是一个组成复杂,变化迅速多样的环境,但我们相信只有每一个个人、企业、平台,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才可以建设一个舆论导向积极,以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为中心的良好社会风气。

猜你喜欢
精神传统大学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拿出精神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