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

2019-01-13 13:46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第三中学苗红霞
家长 2019年13期
关键词:藤野蚂蚁想象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第三中学 苗红霞

语文教育包含德育功能,是人文教育最主要的载体。在重升学论成绩的背景下,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日渐式微。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语文教育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元素,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主动拓展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目前一个难见实效的教育困境。而作为育人主阵地的学校,往往最重视的是营造学习和竞争的氛围,偏重知识训练,无暇顾及教做人,育人功能日渐式微,教和育的功能严重失衡。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仅制约着学生时期的求知成效,也会影响到将来的生活质量。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材,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语文教师更应把实施感恩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之一,充分挖掘和利用蕴含感恩内容的课文,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感受、体验感恩这种传统美德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并内化为一种品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策略是丰富多彩的。

一、在诵读中唤起情感体验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那些文辞优美、激情荡漾、气势酣畅的文章,采用诵读的方式,可以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得益彰的学习氛围,以情动情,使学生的情感和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对这些文章反复诵读,就会潜移默化地吸收其中的思想和艺术养分。如学习朱自清散文《春》,让学生在配乐声中感情朗读,在读中入境悟情,感受、体验春天的生机勃勃、多姿多彩以及带给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唤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种策略的关键是朗读指导,语调、语气、节奏,甚至表情,越是准确到位,就越能传情达意,体验就越丰富深刻。

二、借助想象,再现情景,丰富情感体验

语文教材中有些蕴含感恩教育内容的地方写得简略,但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在阅读时容易忽略或不能完全感受到,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在想象中去感受和体验。

如学习《那树》,为了更好地唤起学生的感恩意识,在读到“老树预知被伐,先通知体内的寄生虫蚂蚁搬家,蚂蚁在离巢时依依不舍”这一段落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写出老树与蚂蚁的对话及当时的情景。

有学生描述了蚂蚁一族对大树的感恩和道别,想象让学生对大树和蚂蚁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这个过程的体验也是学生自我生命的升华和超越。蚂蚁都有感恩之心,更何况人呢?

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歌颂祖国优秀儿女的课文,借助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于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

三、采用角色换位加深体验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袁静老师首先将之运用于历史教学中,并定义其为这是“让孩子设想自己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某一历史人物,以此‘角色’来想象、推断事物发展的可能轨迹的一种学习方法。”

学习《热爱生命》在赏析了文章中精彩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片段后,学生对小说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各种生死考验时,强烈的求生意志以及与命运抗争的毅力有了较深切的体会,这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你是那位主人公,当你获救后,最想说什么?答案异彩纷呈。在这样的写话练习中,学生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他们已经将自己和文中的主人公融为一体,亲身感受与命运的抗争,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从而懂得了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的意识得以强化。

四、挖掘细节细细品味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细节,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如学习《背影》可以品味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那几个动词,父亲说的那几句朴素的话,感受父亲的吃力和慈爱,引发共鸣,加深体会,理解那种饱受艰难却依然灼热不减的父爱。如学习《爸爸的花落了》,领会父亲打“我”和毕业典礼爸爸不能去、躺在床上看着指甲不说话这些细节的内涵,才能认识慈父是如何教育“我”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我”坚强的性格的目的。

五、利用多媒体丰富情感体验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直观性强,能突破视听的限制,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散步》在探究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孝敬老人这一问题时,用多媒体播放《感动全球的母亲的勇气》视频,并举例四川英雄母亲在危难来临时用脆弱的肩膀,为自己的孩子撑起一片天空。再播放歌曲《父亲》。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图文声像并茂,营造触动人心的情景,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然后启发引导:这就是我们的父母,他们一直在用生命“爱”着,难道他们变老后,我们就不应该孝顺吗?记得当时全班静悄悄的,有的学生悄悄擦拭眼泪,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六、整合信息完整理解

学习《藤野先生》,个人感觉教得吃力,学生理解困难。藤野先生对工作的认真严谨,对学生严格、热情、诚恳的品质和精神学生容易理解。只停留在这一层面,其实是没有完整地认识人物形象,也不能准确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敬重缅怀之情。在课题研究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的老师学生肯定感激,但是鲁迅先生一生接触到的教师绝不止一二,其中比藤野先生学术水平更高的也会有不少,可为什么他却偏偏感激这位藤野先生呢?”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与写藤野先生是否有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原来,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看似没写藤野先生,但反衬出了藤野先生突破民族偏见的伟大人格。把文中直接表现和间接衬托整合起来。把语言、肖像等各种表现手法整合起来,把文中先后发生的事件整合起来……使学生透彻完整地理解了鲁迅先生感激怀念藤野先生的真正原因。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体验才能获得对道德规范的理解,才能获得对道德人生的意义、价值和幸福的体悟”(刘金铎)。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有意识地引入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去感悟,培养学生感恩态度,学会感恩,获得健康美好的心理体验,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藤野蚂蚁想象
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蚂蚁找吃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