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间主要病虫发生特点与防治

2019-01-13 09:47戴启祥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35期
关键词:黑穗病红蜘蛛粉剂

戴启祥

玉米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有效的提高玉米种植产量是必要的,在分析过程,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包括诸多方面,其中病虫害问题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为了提高玉米病虫害防治水平,要对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分析,同时更要结合区域性实际,有针对的提出完善的防治对策,具体分析如下。

1、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对玉米植株最为主要的侵袭位置是叶片,严重的情况下还会波及叶鞘和包叶。通常情况下,玉米大斑病是自下而上地发病,在初期会滋生青灰色的小斑点,再逐步向外扩张,直至形成黄色或深褐色的大斑,在斑上还会有黑灰色的霉,在发病的过程中,叶片会呈现不规律地生长。

防治方法,在种植的过程中农户需要尽量选择抗病、抗虫能力较强的品种,从根本上提升玉米的存活性。与此同时,在农业措施上要实行积极轮种,不能连续在土地上进行单一玉米品种的种植,并且要加强田间管理的工作,做到早期预防,形成“早发现、早治疗”。选择合理的时间进行玉米种植,也是保证玉米种植成效的关键所在,除此以外,还可以适度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

2、玉米病毒病

在玉米种植过程之中,以矮花叶为代表的玉米品种,在生育期内都会有感染病毒的风险和可能。病毒病在发病初期,玉米的苗心会呈现绿条点状花叶,伴随病毒的扩散花叶也会扩散,叶片呈现发黄的现象。针对病毒病较为严重的病株,部分玉米会提前枯死,导致玉米的产量、质量不断下降。

防治方法除了选用对玉米病毒病具备天然抗性的杂交品种以外,还可以采用杀虫剂的方式,将蚜虫与灰飞虱预先消灭。具体使用过程要严格按说明,合理配置比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问题。

3、玉米丝黑穗病

区别于上述的两种疾病,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类感染性疾病,病原物从玉米的芽鞘入侵,病症并不会一开始就显现出来,而是要在玉米抽雄后出现。病害严重的植株,会呈现明显矮化的现象,同时叶片颜色发绿且挺直,部分品种的叶片上会出現与叶脉相互平行的黄白色条纹,部分幼苗还会卷曲。其危害在潜伏期不容易观察,不论是雌穗和雄穗观察起来与健康植株无异,但其穗体相对较短,在苞叶裂开后会长出黑色的粉末,即为已经病变的玉米穗种。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的是玉米的果穗和花朵,因此一旦患病会造成极大的绝收现象,危害极大。

首先,与其他疾病相类似,玉米黑穗病最为简单的防治措施即为选择具备抗体的杂交品种,针对玉米种植的土地,农户需要在播种前加强对土壤的深耕措施,从而破坏潜伏的病菌源,降低疾病的爆发可能。一旦发现病株需要第一时间的处理,避免病原体的扩散导致其他玉米的感染,通常情况下采用烧毁的处理最为简单、有效和直接。

4、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是目前我国玉米种植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最为明显的病症即为叶片呈现青枯并不断褪色,玉米秆倒伏的可能性不断增大,而这类病症爆发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是由于细菌、真菌的感染,如果土壤的湿度过高或空气中水分含量较大,都容易引发该疾病。

防治方法相对较为简单,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要强化对排水设施的安装工作。

5、玉米纹枯病

在感染纹枯病后,玉米的近地面叶片会呈现明显的红色、紫红色椭圆形斑点,疾病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病斑,造成不规则的云雾状斑纹,而该疾病还会有感染其他农作物的可能性存在,如果没有彻底清除这一疾病,会导致附近的小麦等农作物感染。

其防治方法相对较为简单,采用大豆、甘薯等进行与玉米的轮种,针对农药可采用喷施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或5%井岗霉素可溶性粉剂400~600倍液来进行防治。

6、红蜘蛛

红蜘蛛是常见的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又被称为火龙。通常情况下红蜘蛛会爆发在玉米的抽穗期,红蜘蛛会对玉米的叶片破坏,通过吸食叶片的方式来维持生命,使得叶片呈现不规则的黄白色斑点,叶片也会由原来的绿色逐渐褪变成黄色,直至最后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则需要在春季和秋后,对土壤灌水处理杀死红蜘蛛的幼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玉米田地中放置一定红蜘蛛的天敌食螨瓢虫、食螨蓟马、草蛉等。

总之,结合以上研究,在分析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要重视结合有效技术措施研究,不断提高预防水平,进一步确保玉米种植经济效益,希望通过以上阐述,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于玉米病虫害防治的认识,从而为玉米产量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224365江苏省射阳县海河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黑穗病红蜘蛛粉剂
甘蔗重要亲本田间自然抗黑穗病测定
栗红蜘蛛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
玉米红蜘蛛防治建议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240g/L螺螨酯悬浮剂防治柑桔红蜘蛛试验效果简报
杜鹃红蜘蛛的防治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藏药甘露调血粉剂和调气粉剂对104 例高血压病人临床基础研究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