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看法

2019-01-13 09:47余远国杨宏明江艳刚伍丹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35期
关键词:景观融合旅游

余远国 杨宏明 江艳刚 伍丹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乡村迎来全面振兴的新时代,如何抓住乡村振兴的时代机遇,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是新时代“三农”工作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谈几点看法。

一、乡村振兴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强大动力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二十字總要求。产业兴旺是前提,生态宜居是基础,乡风文明是内涵,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2018年全国“两会”山东团审议时,在讲话中提出“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为乡村振兴制定了清晰的目标任务书和发展线路图:

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文化振兴: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环境振兴: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

组织振兴: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政策支撑。

二、乡村旅游现象

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猛,但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也非常突出,表现在有的人满为患,有的时热时冷,有的门可罗雀。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农旅融合度不够:

一是站位不高,缺乏规划。对国家政策的学习理解不够;对先进做法的学习借鉴不够;没有前期规划和整体设计,缺乏充分论证,甚至导致无序开发的混乱状况,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和难以挽回的生态破坏。

二是实力不足,盲目上马。资金实力跟不上,不切实际上马,“贪大求洋”,上了架下不来,骑虎难下,造成被动局面,甚至引起不稳定和违法违规事件发生。

三是不接地气,水土不服。不结合本地实际,照搬照抄他人模式,导致“水土不服”;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不够,缺乏本土文化内涵支撑。

三、以农为本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遵循

乡村旅游是农业旅游,是立足“乡”、“村”,在农业基础上发展的旅游,它必须坚持“以农为本”,脱离了农业,就不叫乡村旅游了。以农为本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遵循。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遵循和坚持“在做好“农”字文章的基础上,通过“农业+”,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丢掉“农业”的旅游是没有根基的乡村旅游、是失去乡愁的乡村旅游,没有根,缺少魂,就无法用乡愁触达游客的心灵,就难以让游客流连忘返,旅游业务难以持久。

农旅融合,就是“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何为“融合”?就是要充分突出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没有“参与”,哪能“融合”?

发展乡村旅游,就是要吸引游客来乡村,且能参与进来,充分享受“食、住、行、游、购、娱”所带来的愉悦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这里推荐几种比较典型的“农业+”农旅融合模式:

一是农场+农事体验:以“农家乐”“渔家乐”“茶家乐”“采摘园”等形式居多,经营主体多是农户,以其住房、庭院和承包地等作为营业场所,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享受劳动果实,体验乡野生活,这种融合模式仍是当前数量最多也是农户参与最主要的形式。

二是农景+旅游观光:以作物集中种植区、农村特色地形地貌、农业工程等形成的景观为旅游观光对象,如油菜花景观、稻田景观、梯田景观、草原景观、果园景观、花卉景观、水利工程景观等等。这种模式的季节性和淡旺季明显,游客前来旅游往往集中在某一时段。

三是农庄+休闲度假:具备饮食、运动、体验、养生、商务等功能,满足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的短期休闲。农业园区、农业嘉年华等与农业庄园类似,都由人工设计和建设,具有一定的规模,也有休闲旅游功能。

四是农情+民俗旅游:主打农村文化、民风民俗、乡土建筑、民族风情等,比较典型的有少数民族村寨、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农业文化遗产地等,这些地域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特色的民俗风情,也是常规旅游中经常主打的项目。

五是农境+健康养老:凭借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健全的服务设施,吸引城市居民来此养生、养老,这种融合模式中游客具有候鸟式特征,尤其适合中老年和短期休养人群,乡村需要配备较为完善的医疗、健康等设施保障。

四、以文为魂是推动农旅融合的持久力量

发展乡村旅游,除了注重以农为本外,更重要的还要注重乡村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乡村文化是相对于城市文化而言的,在传统农业社会里,两者只有分布上的差别而并无性质上的不同。乡村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根柢。乡村文化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内涵,群众参与面广,是真正的群众文化。

乡村文化是乡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表现为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反映了乡民的处事原则、人生理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模式等,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所以说,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家园。

乡村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们的记忆中,乡村是安详稳定、恬淡自足的象征,故乡是人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回归乡里、落叶归根是人们的选择和期望。

民俗是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的灵魂。民俗:即民间的风俗习惯。是指世界各民族的民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享用和传承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模式,是民众生存与生活的知识、技巧、情感、惯习的凝聚,是民众生活经验、智慧的结晶。民俗体现了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与规范习制,蕴涵了老百姓的“活法”。因此,我们必须注重挖掘、保护、传承好以民俗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文化,以文为魂,才是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的持久力量。

(作者单位:443000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景观融合旅游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景观别墅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融合》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