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中“傻乎乎”的“昆虫老师”

2019-01-14 04:56王旭平
江苏教育 2019年62期
关键词:昆虫标本社团

王旭平

夏日的夜晚,萤火虫轻舞飞扬、星光点点。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的朱小琴就如同小小的萤火虫一样,提着一盏小小的灯笼,为孩子们照亮科学的世界。

朱小琴原先在丹阳市大泊中心小学任教。因学校昆虫科技特色教育发展的需要,校长看中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朱小琴,鼓励她改行,入门任教科学学科。不会“拒绝”的朱老师“傻乎乎”地接受了挑战,懵里懵懂地开始在昆虫科技教育、自然教学岗位上开始新的探索。

一路走来,朱小琴凭着那股“傻乎乎”的干劲,干出了“亮晶晶”的成果!

引领学生走进昆虫王国

刚接受挑战的朱小琴首要任务是学会昆虫标本制作。学校聘请老科技辅导员每周来校带她一天。为了能多学一点,她整天埋头在实验室学习制作标本。

由于当时条件的简陋,没有专用的昆虫药瓶,只能采用乙醚来麻醉昆虫。按规定,用乙醚麻醉后的昆虫需要过几小时候才能动手制作,而且对昆虫进行麻醉的时候,人最好不要在屋内,时间长了会有呕吐的感觉。

朱小琴起先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就到实验室外面透会儿气。有一次因为制作昆虫标本时间较长,她晕倒在了实验室。还好她被及时发现送到医院,医生说这是乙醚慢性中毒。她没有退缩,出院后又投入到了昆虫标本制作中。

为了绘制区域昆虫标本图景,朱小琴向校长申请一间空教室,意在把这些昆虫标本进行分类展示,让农村孩子对区域昆虫有个全面的认识。校长听了她的想法大加赞赏,不仅给了间空教室,还配备了一定的经费。她花了整整半年的时间精心设计,打造了融教育、艺术、保存于一体的“昆虫馆”,共展示了大泊地区21 个目289 只昆虫。

“昆虫馆”的建立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专家、领导、兄弟学校师生都前来参观学习,填补了丹阳市科普教育设施建设的空白。“昆虫馆”自建立以来的两年时间内,接待参观者约1 万多人次,赢得了全校师生乃至全市师生的赞同与欣赏。学生在这里充分感知到“昆虫世界”的魅力与神奇,学校因此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科学特色学校。

引领学生迈入科技天地

在校园里,朱小琴身后总有一批可爱的“小粉丝们”,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昆虫老师”“萤火虫老师”“魔力百变老师”……每一个称呼都透射出孩子对她深深的喜爱与崇拜!

2004 年,大泊中心小学拆并,朱小琴来到了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来到新学校,她发挥自己的优势,率先带领孩子开设了“昆虫科技乐翻天社团”。大课间、午间休息、放学后,总能看到她和孩子一起“捣腾”实验:“昆虫是怎样行走的?”“满满的一杯水中究竟能放多少个回形针?”“阿司匹林能否促进鲜花的保鲜?”……孩子们在科技社团真正“乐翻天”。她指导孩子们撰写探究小论文,有60 多篇发表在《科学大众》《少儿科技》《动手做》等报刊上。

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方面发展需要,朱小琴又牵头成立了“华校少年科学院”,下设“昆虫研究所”“地质研究所”“气象研究所”在内的12 个研究所。为了孩子们,她主动向中学部的生物教师、地理教师、历史教师等“请求援助”,聘请他们担任不同社团的辅导员。对于“少年科学院”来说,朱小琴没有模式可套用、没有经验可借鉴,她向专家请教、向书本请教,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凸显“少年科学院”的自主性,她组织了少科院院长、所长竞选,以及社团招聘大会;为了让孩子能有更多的体验与收获,她组织孩子走出校园、走进工厂、走进基地进行实验调查;为了能让孩子得到更专业人员的指点,她想到了外聘家长及高校志愿者……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道道科学精神大餐,同时也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国家新型实用型专利,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的获奖证书接踵而至。特别是环保研究所针对“焚烧秸秆的污染”提出的“合理处理秸秆共创美好家园——建立废料堆”的环保处理方案,得到了江苏省原政协副主席许津荣高度赞赏,许副主席为此还即时回了一封信,表扬和勉励孩子们。

“少年科学院”的成立是丹阳华南实验学校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在“少年科学院”的影响下,目前,学校师生社团达到百余个,号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对于提升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5 年高考后,学校8 名被清华、北大录取的毕业生回到母校参加座谈,当记者问到在母校的学习生活留下最深印象是什么的时候,他们谈得最多的是在“华校少年科学院”中的锻炼和成长。

引领学生攀上科学殿堂

“朱老师,蚂蚱的鼻子长在哪儿呢?”

“朱老师,蚂蚁的六只脚是怎么走路的,会不会像我们人一样?”

“朱老师,螳螂是昆虫中的大力士,它能拉动多重的东西呢?”

…………

带领孩子外出捉昆虫的时候,孩子们总有问不完的问题。面对孩子的问题,朱小琴总是和他们一起想办法做实验。看到孩子们实验后开心的样子,她仿佛突然明白了昆虫科技教育的真正意义。昆虫科技教育不应只是带领孩子捉昆虫、做标本、去比赛,更要带领孩子经历探究过程,享受探究的快乐。

于是,朱小琴带领孩子们开展昆虫专题研究,开展主题式学习,带领学校科技骨干教师放弃休息。她利用暑期,翻阅资料、交流论证,为孩子编写出一套6 本12 册图文并茂的昆虫科技校本教材——《昆虫与环保》;她还积极参与江苏省“九五规划”课题《开展昆虫科技活动,加强生态环境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以及“十一五”规划课题《绿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并主持“十三五”规划课题《“巧造生态微景”:指向小学科学“生命科学”教育目标达成的实践研究》……

带领孩子观察昆虫、探究昆虫,也逐渐形成了朱小琴“简约自然的科学探究课堂”:探究问题少一点,但一定要有价值;探究活动少一点,但一定要有层次;探究材料少一点,但一定要有结构;探究形式少一点,但一定要有思维。2008 年12 月,朱小琴代表镇江市参加了江苏省小学科学评优课大赛,并获得了一等奖。南京师范大学的郝京华教授对朱小琴这样评价道:“我们的科学课堂就要像这样:简单有层次、简单有意思……”

昆虫学家法布尔说过:“我不过是盏灯,照亮了我面前的一小块路而已。”朱小琴希望用自己对昆虫的渴望和追求去影响一些孩子,而不只是让他们学到一点知识,需要通过学习过程让孩子懂得该如何探索,保留他们的好奇心。于是,在学校建立新校区的时候,朱小琴又为孩子创建了“华校科学院”活动基地——生命科学馆、全国校园气象研究基地、农耕文明教育园、现代农业体验园、手工劳技(工匠)培植园……为学生开展社团研究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平台。

“点点流萤田野飞,几许能量几许辉。”朱小琴把自己点点光亮献给了她敬畏的课堂。她不知疲倦地在科学的世界里寻觅着、探索着、也收获着,她用奉献、坚守、创新点亮了小学科学教育的世界。

猜你喜欢
昆虫标本社团
缤纷社团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借昆虫上课
昆虫的冬天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昆虫们来玩了